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680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带有可控开关的管道连通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中包括有污水生化主反应单元和如下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沉淀分离单元、活性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单元、储水池、污水提升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预选功能可配置为多个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系统,大大促进污水净化的提量增效、提质增效,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运行操作简单,运行模式变化多样且切换灵活。运行模式变化多样且切换灵活。运行模式变化多样且切换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是指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废水。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用于去除污染物,并产生足以安全释放到环境中的经过处理的废水(或经过处理的废水)。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是经过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固体废物称为污泥。污泥必须经过进一步处理后才能适合土地处理或应用于土地。
[0003]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
[0004]①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物理吸附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
[0005]②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0006]③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混凝法、化学吸附法、高级氧化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相对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强化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0007]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来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常用物理法。一级处理后的废水污染物浓度仍很高,仍不宜排放,还须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或氮磷等无机物。一般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处理法。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某种特殊的污染物质,属于深度强化处理,常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法。
[0008]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9]现阶段污水处理设备多采用单一的生化处理(如A2O及其近似工艺)与物化沉淀深度处理(如高效沉淀池)的串连,处理工艺组合简单,对于污染物的净化效果难以达到高效目的,对于碳、氮、磷、色度、浊度、藻类、难生化降解去除的中长链污染物等污废水中的常规或某些特征靶向污染物等难以实现多效协同高效去除,特别是运行操作灵活度差,往往只能应对某一工况(种类)的污水,难以适应各种水量水质负荷冲击工况下(如超水质负荷、汛期或溢流污染超量负荷治理时)的应对应变能力。
[0010]因此需要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带有可控开关的管道连通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中包括有污水生化主反应单元和如下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沉淀分离单元、活性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单元、储水池、污水提升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预选功能可配置为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如下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0013]第一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模式;
[0014]第二路径模式: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模式;
[0015]第三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
[0016]第三扩展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I或作消氧脱气池I—缺氧脱氮反应池II或作消氧脱气池II—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
[0017]第四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
[0018]第五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串联耦合模式,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
[0019]第六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并联耦合模式,也即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模式与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并联模式;
[0020]第七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混联耦合模式。
[0021]优选地,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系统中的一个具体是方式中,该处理系统包括:
[0022]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前端进污水,其构造为污水生化主反应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至少设置有厌氧反应区(主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所述厌氧(主缺氧)反应区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所述好氧反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水生化反应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和用于投加水处理净化剂的加药装置;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水生化反应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辅助硝化液回流装置和用于投加水处理凝聚剂的加药装置;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构造为活性污泥与处理后污水的沉淀分离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设置有刮泥装置;第五处理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构造为活性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回流装置和污泥排放装置;第六处理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泥与处理后污水的沉淀分离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设置有刮泥装置、污泥回流装置和污泥排放装置;以及第七处理单元,所述第七处理单元构造为储水池,所述第七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水压力提升装置;
[0023]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七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线连通并可变通地形成至少以下污水处理路径:
[0024]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所述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
[0025]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作为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作为沉淀澄清单元;
[0026]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二处理单元可变通地作为投料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或消氧脱气池,第三处理单元可变通地作为凝聚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或消氧脱气池,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
[0027]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作为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作为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带有可控开关的管道连通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中包括有污水生化主反应单元和如下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污水生化反应(缺氧反应或泥相吸附)/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沉淀分离单元、活性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单元、储水池、污水提升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预选功能可配置为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如下模式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模式;第二路径模式: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模式;第三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第三扩展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I或作消氧脱气池I—缺氧脱氮反应池II或作消氧脱气池II—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第四路径模式:生化反应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第五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串联耦合模式,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第六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并联耦合模式,也即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单元—储水池模式与投料反应池—凝聚反应池—沉淀澄清单元并联模式;第七路径模式:所述第一路径模式与第二路径模式的混联耦合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前端进污水,其构造为污水生化主反应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至少设置有厌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所述厌氧反应区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所述好氧反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水生化反应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和用于投加包括混凝剂、吸附剂和/或氧化剂在内的水处理净化剂的加药装置;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水生化反应或物化投药反应的变模式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设置有搅拌动力装置、辅助硝化液回流装置和用于投加水处理凝聚剂的加药装置;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构造为活性污泥与处理后污水的沉淀分离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设置有刮泥装置;第五处理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构造为活性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回流装置和污泥排放装置;第六处理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构造为污泥与处理后污水的沉淀分离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设置有刮泥装置、污泥回流装置和污泥排放装置;以及第七处理单元,所述第七处理单元构造为储水池,所述第七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水压力提升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七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线连通并可变通地
形成至少以下污水处理路径中的一种: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所述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作为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作为沉淀澄清单元;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二处理单元可变通地作为投料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或消氧脱气池,第三处理单元可变通地作为凝聚反应池、缺氧脱氮反应池或消氧脱气池,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作为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作为沉淀澄清单元;污水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第七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沉淀澄清单元;污水的部分流量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一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污水的剩余流量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沉淀澄清单元;污水经过第一处理单元后的部分流量经过顺次连接的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七处理单元、剩余流量经过顺次连接的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六处理单元,此时第一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反应池,第四处理单元作为生化沉淀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作为投料反应池,第三处理单元凝聚反应池,第六处理单元沉淀澄清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变模式污水提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布水系统,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内连通管线和出水管线;所述进水管线包括:连通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进水端的第一进水管线;连通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李国兵赵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