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式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27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接式盘机。在下机壳凹设承载槽,四周形成侧墙,侧墙设有下接头槽。承载槽底面粘设背胶且向上凸设多个定位片,定位片临近侧墙。盘机模块置于承载槽,周边由定位片限制,下表面粘固在下机壳的背胶。上机壳四周设边墙形成凹面,边墙相对下接头槽设有上接头槽,且套盖在下机壳侧墙的外侧。凹面内部粘设一背胶粘固盘机模块的上表面,以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接式盘机,尤其是涉及光盘机或硬盘等资讯媒体存储装置的外接设备。
技术介绍
外接式盘机为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为了符合轻薄短小,容易随身携带的消费流行 趋势,产品开发需要减少零件、简化组合结构。 如图l所示,为
技术介绍
的中国台湾申请第094203232号专利案。该
技术介绍
的 外接式盘机IO,利用一本体框架11两侧设置多个避振垫12,以数个螺栓13固定盘机14。 盘机14连接于本体框架11后侧的电路板15输出或输入资料信号。本体框架11前端卡固 一面板16,侧边利用滑槽17让上机壳18及下机壳19滑入定位。最后利用后盖20,以螺栓 21将上机壳18及下机壳19的后端,固定在本体框架ll,构成外接式盘机。 然而,
技术介绍
的外接式盘机10需要本体框架11作为固定主体,且必须使用多个 螺栓13及螺栓21,才能将避振垫12、盘机14、后盖20、上机壳18及下机壳19,分批固定在 本体框架ll,才能完成组装。不仅零件多、结构复杂,且需要多道的组装程序而增长制造工 时,增加产品的成本。因此,现有外接式盘机在结构简化上,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式盘机,不使用螺栓锁固及卡固的方式,利用背 胶方式直接将上下机壳固定结合在盘机上,简化结构及组装难度,以提高产能降低产品的 成本。 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式盘机,利用背胶弹性的材质,以及独立定位 片本身的弹性,提供盘机避振,以减少盘机零件。 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外接式盘机在下机壳凹设承载槽,四周形成 侧墙,侧墙设有下接头槽,承载槽底面粘设背胶且向上凸设多个定位片,定位片临近侧墙。 盘机模块置于承载槽,周边由定位片限制,下表面粘固在下机壳的背胶。上机壳四周设边墙 形成凹面,边墙相对下接头槽设有上接头槽,且套盖在下机壳侧墙的外侧,凹面内部粘设一 背胶粘固盘机模块的上表面。附图说明 图1为
技术介绍
外接式盘机的零件分解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的正面零件分解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的背面零件分解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组合的立体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0外接式盘机31盘机32电路板33上机壳34下机壳35定位片36背胶37入口38薄壳体39盘机模块40侧墙41承载槽42下接头槽43阶段部44边墙45条形开口46凹面47上接头槽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30的正面分解结构,图3为本发 明外接式盘机30的背面分解结构。图2显示外接式盘机30主要包含盘机31、电路板32、 上机壳33、下机壳34、定位片35及背胶36等。其中,盘机31可为硬盘(Hard Disc)、光盘 机(Optical Drive Disk)或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等,本实施例以薄型吸入式光 盘机为例作说明。盘机31在前端具有一入口 37,供光盘片出入,一侧具有厚度阶段式縮小 的薄壳体38。电路板32提供联外传输接头,例如USB接头,电路板32连接在盘机31后侧 面上,构成盘机模块39。 下机壳34四周的侧墙40中,凹设一承载槽41,承载槽41的底面前后长度略大于 盘机模块39,两侧相距的宽度也略大于盘机模块39,可围住盘机模块39。下机壳34前端侧 墙40的高度低于入口 37的高度,后端侧墙40则留出装设电路板32传输接头的下接头槽 42。多个定位片35配合盘机31的外形,由承载槽41底面向上凸设。定位片35由于为一 薄片,本身具有弹性,也可与下机壳34 —体成形。靠近下机壳34侧墙40的定位片35,仅临 近但未靠着侧墙40,以供定位片35弹性偏摆的空间。由于实施例为吸入式光盘机的薄壳体 38,相对薄壳体38侧的定位片35,也可降低高度移至薄壳体38阶段部43的位置。承载槽 41底面粘设一背胶36,覆盖大部分底面。背胶36可为双面胶或涂抹的方式设置,以形成一 粘胶的胶质缓冲材。 上机壳33四周也为边墙44,边墙44略大于下机壳34的侧墙40,前端面设一条形开口 45。图3显示上机壳33四周边墙44形成凹面46,凹面46内部为平面状,其上粘设一 背胶36。背胶36可为双面胶或涂抹的方式设置,以形成一粘胶的胶质缓冲材。边墙44后 端在相对下机壳34下接头槽42也设有上接头槽47。 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30组装时,先将背胶36粘设在上机壳33的凹面46及下机壳 34的承载槽41底面。再将盘机31置入承载槽41,由定位片35引导盘机31进入置放的位 置,并由盘机31周边加以限制,让下机壳34的背胶36粘住盘机31的下表面,较低的下机 壳34前端侧墙40空出入口 37,而下机壳34下接头槽42也可对准电路板32的联外传输接 头。接着将上机壳33覆盖下机壳34,利用略大的边墙44顺着下机壳34的侧墙40,套盖在 下机壳34侧墙40的外侧,让上机壳33的背胶36粘住盘机31的上表面,恰使条形开口 45 对正出入口 37,且上接头槽47对正下接头槽42,空出电路板32的联外传输接头,而可快速 组装成如图4所示的外接式盘机30。 因此,本专利技术外接式盘机即可不使用任何螺栓锁固及卡固的方式,且不需支撑的 本体框架,利用背胶方式直接将上机壳与下机壳粘固在盘机上下表面,简化外接式盘机的组装结构、程序及组装固难度,达到提高外接式盘机产能,降低产品的零件及制造成本。 如图5所示,为图4外接式盘机30中线A-A的剖视图。显示盘机31的两侧受定 位片35的限制,而盘机31的上下表面也粘于上机壳33的背胶36及下机壳34的背胶36。 大片平面的背胶36虽使盘机31牢牢固定在上机壳33与下机壳34形成的空间中,但盘机 31仍隔着背胶36及定位片35,未与上机壳33与下机壳34直接接触。当上机壳33与下机 壳34不慎受到摔落或撞及时,具有弹性的背胶36及定位片35,可提供适当避振,避免盘机 31受到直接伤害。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外接式盘机,就可通过背胶弹性的材质,以及独立定位片本身的弹 性,隔离盘机直接接触上机壳与下机壳,同时提供盘机适当避震,达到减少盘机的避振垫零 件及安装的功效。 以上所述者,仅用以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该等较 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变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皆属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的 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外接式盘机,包含下机壳,凹设承载槽,四周形成侧墙,侧墙设有下接头槽,承载槽底面粘设背胶且向上凸设多个定位片,定位片临近侧墙;盘机模块,置于承载槽,周边由定位片限制,下表面粘固在下机壳的背胶;以及上机壳,四周设边墙形成凹面,其边墙相对下接头槽设有上接头槽,且套盖在下机壳侧墙的外侧,凹面内部粘设一背胶粘固盘机模块的上表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盘机,其中该定位片为一薄片,与下机壳一体成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盘机,其中该多个定位片配合盘机的外形设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盘机,其中该背胶为双面胶。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盘机,其中该背胶为涂抹的方式设置。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盘机,其中该盘机模块包含一盘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式盘机,包含:下机壳,凹设承载槽,四周形成侧墙,侧墙设有下接头槽,承载槽底面粘设背胶且向上凸设多个定位片,定位片临近侧墙;盘机模块,置于承载槽,周边由定位片限制,下表面粘固在下机壳的背胶;以及上机壳,四周设边墙形成凹面,其边墙相对下接头槽设有上接头槽,且套盖在下机壳侧墙的外侧,凹面内部粘设一背胶粘固盘机模块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宏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