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26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混凝池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混凝池和絮凝池连通,所述混凝池内的底部设置有导泥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原水和回流污泥进行预混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混凝池内矾花的生长程度和矾花的密度,使得絮凝池内的搅拌速度能够得到提升,不但提高了絮凝反应效率,而且能够提升絮凝反应对于矾花密度的增加,从而提升了沉淀池内对于污水中污泥的沉淀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澄清池是一种水处理设备,通过高密度澄清池进行泥水固液分离,以去除悬浮污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及浊度,使污水得到有效澄清。适用于需要澄清和/或去除藻类、硬度、铁、锰、色度和浊度的污水和净水。
[0003]高密度澄清池的特点是集良好的机械混合、絮凝、澄清和高效混合于一体,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出水浊度低,比如专利号为201921215896.X的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其包括混凝区、絮凝区、沉淀区和出水区,待处理的原水先在混凝区进行混凝反应,再到絮凝区进行絮凝反应,然后到沉淀区通过斜管装置实现污泥的沉淀,最后清水从出水区排出,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其还将沉淀区内沉淀下来的部分污泥回流至絮凝区内,由于原水和混凝区的混凝剂混合反应后会产生矾花,回流污泥的加入能够加速矾花的生长和增加矾花的密度,提升混凝区的混凝反应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
[0004]由于混凝区内污水中产生的矾花的生长程度和密度都较低,所以絮凝区内搅拌装置必须慢速搅拌,因为如果快速搅拌会将形成的矾花打碎,而慢速搅拌的结果是一方面降低了絮凝反应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回流污泥和污水的混合效率,使得回流污泥对于加速矾花的生长和增加矾花的密度的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这也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其采用原水和回流污泥进行预混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混凝池内矾花的生长程度和矾花的密度,使得絮凝池内的搅拌速度能够得到提升,不但提高了絮凝反应效率,而且能够提升絮凝反应对于矾花密度的增加,从而提升了沉淀池内对于污水中污泥的沉淀效果。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内分别设置有搅拌器、导流筒装置和刮泥装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混凝池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混凝池和絮凝池连通,所述混凝池内的底部设置有导泥斜板,所述导泥斜板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絮凝池。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泥斜板的一端固定在污泥通道的入口处,另一端固定在混凝池的侧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泥斜板的斜度为45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设置于靠近混凝池侧壁顶部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布水区,所述布水区的底端和絮凝池之间设置有布水进水口,所述布水区的顶端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布水出水口。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原水和回流污泥进行预混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混凝池内矾花的生长程度和矾花的密度,使得絮凝池内的搅拌速度能够得到提升,解决了现有高密度澄清池内搅拌速度慢,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合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不但提高了絮凝反应效率,而且能够提升絮凝反应对于矾花密度的增加,从而提升了沉淀池内对于污水中污泥的沉淀效果,保证了良好的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包括池体1,池体1包括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4和出水池5,混凝池2、絮凝池3和沉淀池4内分别设置有搅拌器22、导流筒装置32和刮泥装置41,沉淀池4内还设置有斜管沉淀装置42以及位于斜管沉淀装置42顶部的出水堰槽43,出水堰槽43通入至出水池5内,用于将清水引入出水池5内,絮凝池3和沉淀池4之间设置有布水区9,布水区9的底端和絮凝池3之间设置有布水进水口91,布水区9的顶端和沉淀池4之间设置有布水出水口92,沉淀池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7和污泥回流管6,混凝池2的侧壁靠近顶端处上设置有进水管11,污泥回流管6连通着进水管11,进水管11用于将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混凝池2,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底部设置有污泥通道10,污泥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底端连通,混凝池2内的底部设置有导泥斜板22,导泥斜板22的斜度为45度,且导泥斜板22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污泥通道10的入口处,另一端固定在混凝池2的侧壁上,导泥斜板22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污泥通道10,污泥通道10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絮凝池3。
[0016]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将上述高密度澄清池对原水100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具体的处理流程为:
[0017]首先原水100通过进水管11进入到混凝池2内,通过混凝剂加药管21向混凝池2内持续投入适量的混凝剂,启动搅拌器22进行搅拌,原水100和混凝剂进行搅拌混合反应,会在原水100中形成矾花,这些原水100会从混凝池2上部溢流进絮凝池3,然后通过絮凝剂加药管31向絮凝池3内的导流筒装置32持续投入适量的絮凝剂,导流筒装置32再将絮凝剂注入到絮凝池3内,导流筒装置32同时也能够进行搅拌,使得絮凝剂和原水100进行絮凝反应,絮凝反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混凝池2内矾花的生长程度和矾花的密度,同时在导流筒装置32的导流作用下,混凝池2内的原水100会从布水进水口91进入到布水区9,然后通过布水出水口92流入至沉淀池4内,沉淀池4内通过斜管沉淀装置42将污水中的污泥和杂质实现
分离和沉淀,并且通过刮泥装置41将沉淀的污泥集中至沉淀池4底部的集泥区,顶部的清水会通过出水堰槽43进入到出水池5后排出,底部的污泥可通过污泥排放管7排出。
[0018]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将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6回流至进水管11内,这样回流污泥能够在进水管11内和原水100进行预混合,使得后续进入到混凝池2内的原水100已经和回流污泥具备了一定的混合性,混凝池2内加入的回流污泥可以加速矾花的生长和增加矾花的密度,因为回流污泥不可能和原水100完全混合,一些沉淀下来的回流污泥在导泥斜板22的作用下会进入到污泥通道10内,然后由于导流筒装置32在絮凝池3内产生的螺旋效果,具体可参见图2中絮凝池3的箭头,使得污泥通道10内的回流污泥也能够顺利持续进入到絮凝池3内,使得絮凝池3内不但具备适量的回流污泥,而且进入的原水100中矾花的生长程度和矾花的密度都比较理想,这可以有效提升絮凝效果,导流筒装置32的搅拌速度也可以实现提升,提高了絮凝效率,然后使得进入到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内分别设置有搅拌器、导流筒装置和刮泥装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混凝池和絮凝池连通,所述混凝池内的底部设置有导泥斜板,所述导泥斜板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用于将回流污泥导入絮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勇王翔谢海娟钱俊钱程黄艳辉李征于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新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