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22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包括两个耳机部,所述耳机部包括耳机本体、耳挂部、耳塞部、检测电极、接地电极和参考电极,所述耳机本体、所述耳挂部和耳塞部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本体内设置用于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参考电极设置于所述耳挂部表面,所述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耳塞部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极大地缩小了设备体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测电极设置在耳塞部上对应耳道脑电最显著的位置,还增加了检测电极的采集面积,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耳挂部使设备不易脱落,在采集脑电信号时更加稳定。在采集脑电信号时更加稳定。在采集脑电信号时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脑电采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很多情况下需要对脑电信号进行长时间检测和监控,需要通过脑电采集装置来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目前大部分脑电采集装置为头戴式,即将脑电采集装置设置呈帽子样式,将其戴在头上,如此可以检测脑电信号。但是,头戴式的脑电采集装置通常体积较大,便携性较差,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现有的入耳式设备通常因为不能与耳道紧密贴合以及电极位置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采集出的信号强度低且不准确,当长时间使用是容易给佩戴者带来堵塞感与不适。因此,我们亟待需要研发一种佩戴舒适采集信号强度高且采集准确的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佩戴舒适信号强度高且采集准确的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包括两个耳机部所述耳机部包括耳机本体、耳挂部、耳塞部、检测电极、接地电极和参考电极,所述耳机本体、所述耳挂部和耳塞部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本体内设置用于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参考电极设置于所述耳挂部表面,所述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耳塞部表面。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耳塞部内部设有用于降噪的声音传导模块、用于将脑电信号传输到终端的蓝牙传输装置和用于放大脑电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但不仅于WIFI或ZigBee。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声音传导模块还设置有增加舒适度减少堵塞感的通透模式。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耳塞部为记忆海绵。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接地电极、参考电极与检测电极为接触面大且柔软的电极材料。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耳机部的表层为可屏蔽电磁信号的材料。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耳机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电极插槽。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检测电极有两个,分别位置靠近耳甲腔的上沿与外耳道的下沿。
[001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
[0014]1、本技术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极大地缩小了设备体积;
[0015]2、本技术的检测电极设置在耳塞部上对应耳道脑电最显著的位置,还增加了
检测电极的采集面积,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16]3、本技术耳挂部使设备不易脱落,在采集脑电信号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的结构图;
[0018]图2为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的侧面结构图;
[0020]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人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耳机部10、耳挂部11、耳机本体111、接地电极112、参考电极113、卡槽114、电极插槽115、耳塞部12、声音传导模块121、检测电极123、卡凸124、信号处理系统20、蓝牙传输模块21、信号放大模块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包括两个耳机部10,脑电采集时作用于采集者的左耳和右耳,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耳机部10展开说明。
[0024]所述耳机部10包括耳机本体111、耳挂部11、耳塞部12、检测电极123、接地电极112和参考电极113,所述耳挂部11用于将所述采集设备挂于采集者的耳部同时保持采集设备的稳定,所述耳塞部12用于采集脑电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脑电信息传输到终端,所述耳机本体111内部设置供电模块,用于供电;耳机本体111、所述耳挂部11和耳塞部12依次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与替换,以适应不同采集者的耳朵与耳洞大小。
[0025]所述耳机本体111和所述耳挂部11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耳挂部11和所述耳塞部12之间的可拆卸结构相同,此处展开说明所述耳挂部11和所述耳塞部12之间的可拆卸结构,所述耳机本体111和所述耳挂部11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不做赘述。
[0026]具体的,耳挂部11上设置有卡槽114,耳塞部12上设置有卡凸124,所述卡槽114与所述卡凸124相适配,所述卡凸124由塑料材质制成,且能够进行弯曲变形,当需要拆除所述耳塞部12时,向所述卡凸124施加拉力,以克服卡槽114的阻力,并使所述卡凸124产生弯曲形变,以使所述耳塞部12与所述耳挂部11分离,当需要安装所述耳塞部12时,向所述卡凸124施加推力,以克服卡槽114的阻力,并使所述卡凸124产生弯曲形变,使卡凸124塞入所述卡槽114内。
[0027]具体的,为适应不同采集者的耳朵与耳洞大小,需要更换所述耳挂部11或所述耳塞部12时,无需借助工具,即可以完成拆装,操作十分便利;当耳挂部11或耳塞部12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以针对故障单独维修或者直接更换,大大提升效率。
[0028]所述耳机本体111和所述耳挂部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与所述耳挂部11和所述耳塞部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同,此处展开说明所述耳挂部11和所述耳塞部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本体111和所述耳挂部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不做赘述。
[0029]所述耳挂部11表面设有接地电极112和参考电极113,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所述接地电极112和参考电极113可以接触到采集者的皮肤。
[0030]所述耳塞部12内部设有声音传导模块121、蓝牙传输装置21和信号放大模块22,所述声音传导模块121设置有两个模式,分别为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降噪模式用于降低说话声、呼吸声、外部设备的噪声等声音带来的影响,使得采集到的脑电信号更加准确,通透模式可根据佩戴者需求自主选择,在采集脑电同时增加舒适度,大大减小堵塞感,所述信号放大模块22用于将采集到脑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于信号处理,所述蓝牙传输装置21通过无线传输将放大后的脑电信号传给终端。
[0031]所述耳塞部12表面还设有检测电极123,所述检测电极123有两个,分别位置靠近耳甲腔的上沿与外耳道的下沿,为了较大的采集面积,所述检测电极123设置在耳道脑电最显著的位置。
[0032]优选的,所述耳塞部12为记忆海绵,可使耳塞部12完全塞入采集者的耳道,可以在检测中使检测电极123贴合用户耳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33]优选的,所述接地电极112、参考电极113与检测电极123均为柔软的电极材料,可以提升佩戴者舒适度。
[0034]所述耳机部10的表层为可屏蔽电磁信号的材料,由于脑电信号本身较为微小,容易受到其他电磁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包括两个耳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部包括耳机本体、耳挂部、耳塞部、检测电极、接地电极和参考电极,所述耳机本体、所述耳挂部和耳塞部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本体内设置用于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参考电极设置于所述耳挂部表面,所述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耳塞部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部内部设有用于降噪的声音传导模块、用于将脑电信号传输到终端的蓝牙传输装置和用于放大脑电信号的信号放大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WIFI或ZigBee。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脑电采集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强王光华段峰吴孟妍崔江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赋力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