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定位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93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定位算法,首先将二维到达角估计转化为两个一维到达角估计,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互质阵构造一个L型互质阵,分别利用x轴和z轴接收数据构造和协同阵列,填充x轴和z轴缺失虚拟阵元的等效虚拟数据,然后利用阵列插值法填充x轴和z轴虚拟阵列中余留的空洞,进一步扩展虚拟阵列的连续范围,并利用凸优化工具包重构满秩协方差矩阵,最后当有多个信号入射时,得到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并非对应同一个信号,需要利用空间特性分别求得俯仰角和方位角并进行配对,并通过仿真与其余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定位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涉及一种L型和差互质阵的二维定位算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利用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估计信号参数时,到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发挥了重要作用,阵列接收数据经过处理后尽量减少干扰和噪声,利用处理后的数据精确地估计目标信号的参数。广大学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DOA估计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高估计精度的数据处理算法和阵列模型。多信源窄带信号DOA估计是天线阵列的重要应用之一,在现代战争以及智能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实际环境的复杂,为了提升定位准确率,许多领域对DOA估计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原始的DOA估计方法采用均匀线性阵列接收信号。令天线阵元排成一列,将相邻阵元间的距离设置为半波长大小,可以利用线性阵列进行一维DOA估计,也可以将两个均匀线阵排布为L型阵列、双平行阵列、或者将多个均匀线阵排布为面阵进行二维角度估计。在利用均匀线阵进行DOA估计时,首先利用接收阵列接收到的数据构造相关矩阵,然后利用数据处理算法对数据相关矩阵进行运算得到DOA估计值。常见算法有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旋转不变子空间类算法(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ESPRIT)以及稀疏重构算法。以上方法都是针对均匀线阵,这将导致两个影响估计性能的问题。一个是在利用均匀线阵进行DOA定位时,阵列可以识别的信号源数目在数值上必须小于实际阵元数,也就是说在实际环境中,若是信号源个数未知,实际阵元数有限时,可能出现信号源多于阵元数的情形,此时天线接收阵列无法对所有入射信源进行精准定位。第二个问题是均匀线阵的阵元间距被严格限制在半波长以内,不仅产生互耦效应,还会导致阵列孔径小,信源分辨力低,当增大阵元间距时又会产生角度模糊现象。为了弥补均匀线阵的不足,在阵元总数确定时进一步扩大阵列孔径,降低硬件成本,研究人员对阵元位置进行调整,提出了非均匀阵列的模型,例如最小冗余阵(Minimum redundancy array,MRA),嵌套阵(Nest array,NA)、互质阵(Coprime array,CA)及其改进阵列等。在非均匀阵列中,同一阵列的不同相邻阵元间距可以取不同值,大小可以大于半波长,降低了阵列耦合性。此外利用非均匀阵列产生了许多虚拟阵元,使得可估计的信源数大于接收阵列中存在的物理阵元总数,可以实现欠定估计。因此当阵元总数一定时,可以调整阵元位置,扩大阵列孔径,增加虚拟阵元总数,这是提高DOA估计性能的途径之一。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到达角估计方法。首先将二维到达角估计转化为两个一维到达角估计,分别利用x轴和z轴接收数据构造和协同阵列,填充x轴和z轴缺失虚拟阵元的等效虚拟数据,然后利用阵列插值法填充x轴和z轴虚拟阵列中余留的空洞,进一步扩展虚拟阵列的连续范围,重构满秩协方差矩阵,最后利用空间特性分别求得俯仰角和方位角并进行配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和差非均匀阵列的二维DOA估计算法。
[0006]一种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二维DOA估计算法如下:
[0007]步骤一:利用两个互相垂直的互质阵列构造L型互质阵;
[0008]L型互质阵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互质阵列构成,两个互质阵列一个位于x轴,另一个位于z轴,x轴和z轴的阵列均是由子阵1和子阵2构成,子阵1和子阵2阵元数分别取N和M,相邻阵元间的距离分别对应Md、Nd,d=λ/2,λ是信号波长,且N、M互质;对于x轴阵列,子阵1阵元位置可表示为(x1,0,0),其中,是子阵1的阵元位置集,子阵2阵元位置可表示为(x2,0,0),其中是子阵2的阵元位置集,对于z轴阵列,子阵1阵元位置可表示为(0,0,z1),其中是子阵1的阵元位置集,子阵2阵元位置可表示为(0,0,z2),其中是子阵2的阵元位置集,x轴上两个子阵共用第一个阵元,z轴上两个子阵共用第一个阵元,用P表示阵元总数,P=M+N

1,由此可知x轴的非均匀阵列阵元位置(x
*
,0,0),其中是x轴非均匀阵列的阵元位置集,d
xp
是x轴上第p个阵元的位置;z轴的非均匀阵列阵元位置(0,0,z
*
),其中是z轴非均匀阵列的阵元位置集,d
zp
是z轴上第p个阵元的位置;
[0009]步骤二:利用步骤一布置的L型互质阵中x轴和z轴阵列接收K个远场、窄带且非相干信号X(t)和Z(t);
[0010]K个二维角度分别为的信号入射到L型互质阵,其中,在第k个信源中,θ
k
∈[0,π]表示方位角,表示俯仰角;x轴P个阵元的接收信号为X(t)=A
x
S(t)+N
x
(t)=[x1(t),

,x
p
(t),

,x
P
(t)]T
,其中x
p
(t)表示x轴上第p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且
[0011]N
x
(t)=[n
x1
,

,n
xp
,

,n
xP
]T
为x轴阵列的噪声,n
xp
为第p个阵元噪声;z轴P个阵元的接收信号为Z(t)=A
z
S(t)+N
z
(t)=[z1(t),

,z
p
(t),

,z
P
(t)]T
,其中z
p
(t)表示z轴上第
p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并且为z轴的导向矢量;N
z
(t)=[n
z1
,

,n
zp
,

,n
zP
]T
表示z轴阵列的噪声,n
zp
为第p个阵元的噪声;步骤中,S(t)=[s1(t),

,s
k
(t),

,s
K
(t)]T
表示入射信号,s
k
(t)为第k个入射信号;
[0012]步骤三:利用x轴互质阵列接收信号X(t),根据和差优化(Vectorized Conjugate Augmented MUSIC,VCAM)算法求解得到矢量化后的x轴数据矩阵C
x1
、C
x2
、C
x3
,利用z轴互质阵列接收信号Z(t),通过VCAM算法求解得到矢量化后的z轴数据矩阵C
z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型和差互质阵虚拟阵列插值的定位算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两个互相垂直的互质阵列构造L型互质阵;L型互质阵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互质阵列构成,两个互质阵列一个位于x轴,另一个位于z轴,x轴和z轴的阵列均是由子阵1和子阵2构成,子阵1和子阵2阵元数分别取N和M,相邻阵元间的距离分别对应Md、Nd,d=λ/2,λ是信号波长,且N、M互质;对于x轴阵列,子阵1阵元位置可表示为(x1,0,0),其中,是子阵1的阵元位置集,子阵2阵元位置可表示为(x2,0,0),其中,0,0),其中是子阵2的阵元位置集,对于z轴阵列,子阵1阵元位置可表示为(0,0,z1),其中),其中是子阵1的阵元位置集,子阵2阵元位置可表示为(0,0,z2),其中),其中是子阵2的阵元位置集,x轴上两个子阵共用第一个阵元,z轴上两个子阵共用第一个阵元,用P表示阵元总数,P=M+N

1,由此可知x轴的非均匀阵列阵元位置(x
*
,0,0),其中,0,0),其中是x轴非均匀阵列的阵元位置集,d
xp
是x轴上第p个阵元的位置;z轴的非均匀阵列阵元位置(0,0,z
*
),其中),其中是z轴非均匀阵列的阵元位置集,d
zp
是z轴上第p个阵元的位置;步骤二:利用步骤一布置的L型互质阵中x轴和z轴阵列接收K个远场、窄带且非相干信号X(t)和Z(t);K个二维角度分别为的信号入射到L型互质阵,其中,在第k个信源中,θ
k
∈[0,π]表示方位角,表示俯仰角;x轴P个阵元的接收信号为X(t)=A
x
S(t)+N
x
(t)=[x1(t),

,x
p
(t),

,x
P
(t)]
T
,其中x
p
(t)表示x轴上第p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且为x轴导向矢量,N
x
(t)=[n
x1
,

,n
xp
,

,n
xP
]
T
为x轴阵列的噪声,n
xp
为第p个阵元噪声;z轴P个阵元的接收信号为Z(t)=A
z
S(t)+N
z
(t)=[z1(t),

,z
p
(t),

,z
P
(t)]
T
,其中z
p
(t)表示z轴
上第p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并且上第p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并且N
z
(t)=[n
z1
,

,n
zp
,

,n
zP
]
T
表示z轴阵列的噪声,n
zp
为第p个阵元的噪声;步骤中,S(t)=[s1(t),

,s
k
(t),

,s
K
(t)]
T
表示入射信号,s
k
(t)为第k个入射信号;步骤三:利用x轴互质阵列接收信号X(t),根据和差优化(VectorizedConjugate Augmented MUSIC,VCAM)算法求解得到矢量化后的x轴数据矩阵C
x1
、C
x2
、C
x3
,利用z轴互质阵列接收信号Z(t),通过VCAM算法求解得到矢量化后的z轴数据矩阵C
z1
、C
z2
、C
z3
;(1)利用x轴第一个阵元接收信号x1(t)和第p个阵元接收信号x
p
(t)得到时间相关函数并利用z轴第一个阵元接收信号z1(t)和第p个阵元接收信号z
p
(t)得到时间相关函数其中时间延迟τ≠0;利用x轴P个阵元的时间相关函数构造时间相关矢量利用z轴P个阵元的时间相关函数构造时间相关矢量(2)利用x轴第一个阵元接收信号x1(t)和第p个阵元接收延时τ的信号x
p
(t

τ)得到时间相关矢量利用z轴第一个阵元接收信号z1(t)和第p个阵元接收延时τ的信号z
p
(t

τ)得到时间相关函数其中,其中,取r
x
(τ)和r
z
(τ)的共轭得r
x*
(τ)和r
z*
(τ),令x轴的相关协方差矩阵为z轴的相关矩阵为其中,入射信号的时间相关矢量入射信号的时间相关函数取采样周期T
s
,τ=T
s
,

,l
s
T
s
,

,L
s
T
s
,x轴的接收数据矩阵为其中Y
x1
=A
x
[r
s
(T
s
),

,r
s
(l
s
T
s
),

,r
s
(L
s
T
s
)],Y
x1
为对应S
x
={d1,

,d
p
,

,d
P
}时的接收信号,Y2为对应

S
x
={

d1,

,

d
p
,

,

d
P
}时的接收信号;z轴的接收数据矩阵为其中Y
z1
=A
z
[r
s
(T
s
),

,r
s
(l
s
T
s
),

,r
s
(L
s
T
s
)],Y
z1
为对应S
z
={d1,

,d
p
,

,d
P
}时的接收信号,
Y
z2
为对应

S
z
={

d1,

,

d
p
,

,

d
P
}时的接收信号;Ls延时次数,L快拍数(3)由上述步骤中得到的Y
x1
、Y
x2
求解Y
x1
的自协方差数据矩阵以及Y
x1
和Y
x2
的互协方差矩阵同时根据得到的Y
z1
、Y
z2
求解Y
z1
的自协方差数据矩阵以及Y
z1
和Y
z2
的互协方差矩阵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兰美石浩志卢超蒋媛王桂宝孙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