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51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控制电路,包括恒流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于第三电阻R3两端,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与发光单元连接,第一三极管Q1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2接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4接地,第二三极管Q2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电源电压之间;分流单元,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分流单元进行分流,使第一三极管Q1温度降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灯控制电路,通过使用三极管以使发光二极管工作于恒流模式下,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出现三极管发热严重,甚至出现烧坏的情况。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车灯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控制电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车灯控制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0007]恒流单元,所述恒流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于第三电阻R3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2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4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08]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电压之间;
[0009]分流单元,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
[0010]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分流电阻。
[0011]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第一分流电阻R5和第二分流电阻R6。
[0012]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灯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
[0013]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多个滤波电容。
[0014]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并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的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
[0015]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二电阻R2。
[0016]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的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的第三电容C3。
[0017]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与若干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的第七电阻R7。
[0018]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灯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和电源电压之间的二极管D1。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控制电路,通过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
并联分流电阻,为第一三极管Q1分担电流,降低第一三极管Q1的温度,使得功耗分布均匀,电流浮动变化小,恒流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车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6]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29]参图1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的车灯控制电路,包括恒流单元,恒流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于第三电阻R3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单元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2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4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电压之间;分流单元,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
[0030]据此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三极管Q1可通过分流单元实现分流,第一三极管Q1不会出现过热,其温度可以降低,功耗分布更加均匀,电流浮动变化小,恒流更加精确。
[00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分流单元包括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分流电阻。通过设置若干分流电阻,电路中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经第一三极管Q1,一部分流
经分流单元,达到分流的目的,减小流经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以使第一三极管Q1的温度降低。
[003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分流单元包括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第一分流电阻R5和第二分流电阻R6。据此设计,即可达到对第一三极管Q1分流降温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元器件过多,增加成本。
[0033]然而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设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电压之间的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分流电阻,该分流电阻数量可为一个、三个、四个等,均可达到分流作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并接受的。
[0034]本实施例中的车灯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滤波单元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据此设计,通过滤波单元尽可能减小电源中的干扰,使得电压稳定,有利于控制电路的长期使用。
[003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滤波单元包括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多个滤波电容。通过在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设置多个滤波电容,以储存能量,起到了平滑电源输出的作用。
[0036]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滤波单元包括并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的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据此设计,通过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平滑电源输出。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恒流单元,所述恒流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电压和地电位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于第三电阻R3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2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4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电压之间;分流单元,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若干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的分流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第一分流电阻R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简致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