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54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及方法,包括:热雾发生装置和若干阻挡件;热雾发生装置包括相连通的多段热雾管道,且各段热雾管道沿雾室的周壁依次布置;每段热雾管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出雾孔,且每段热雾管道的表面一一对应的设置有阻挡件;每个阻挡件的一端置于地面,另一端倾斜搭靠于任意一段热雾管道的表面,且与雾室的壁面之间保持预设缝隙,以形成热雾输出带,从而使从热雾气流沿墙壁自下而上汇集到顶部中心位置,后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热雾气流的流速。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从热雾管道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热雾气流的流速,避免气流吹灭电弧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人工污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果的准确性。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开展输变电设备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时,需要有模拟雾的产生,以便达到污秽绝缘子均匀受潮的目的。雾的产生一般使用蒸汽锅炉制备,并通过管道输送至开展试验的雾室。
[0003]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污秽试验室,试验所需的蒸汽由产气量一般由电锅炉制备,调节压力后连续给雾室供蒸汽雾,雾室典型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9m
×
9m
×
11m,也有为圆柱形的罐体,直径为4

20m不等。沿雾室四周安装有不锈钢排雾管(典型管径为Φ65mm),距离地面典型高度为0.3m。排雾管道均匀地分布有相同直径的排雾小孔,试验时,热雾从排雾小孔中均匀输出。四周弥漫的雾气慢慢地将整个雾室湿润。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布置,忽略了热雾输入时带来的气流影响。从图1(箭头指代气流方向)可以看出,热雾管道2

的排雾小孔,均朝向雾室1

地面中心,在试验过程中容易形成集中的气流,到中心位置后,再向上方流动,产生自上而下的气流,该气流带来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影响人工污秽试验电弧的发展过程(容易吹灭初期电弧),从而导致试验结果准确性下降;二是自下而上的湿润方式,与自然界自上而下雾沉降的过程相反,也不能模拟实际的输变电设备受潮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人工污秽试验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包括:热雾发生装置和若干阻挡件;其中,所述热雾发生装置包括相连通的多段热雾管道,且各段所述热雾管道沿雾室的周壁依次布置;每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出雾孔,且每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一一对应的设置有所述阻挡件;每个所述阻挡件的第一端置于地面,第二端倾斜搭靠于任意一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且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保持预设缝隙,以在所述阻挡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形成热雾输出带,从而使从所述热雾管道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所述热雾气流的流速。
[0005]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阻挡件为矩形、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弧形板状结构。
[0006]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阻挡件的材质为木质、硬质塑料、硅胶或者轻质金属。
[0007]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阻挡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孔,用以与相邻的所述阻挡件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热雾输出带的宽度为50mm~100mm。
[0009]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位于所述雾室边角处的相邻两段所述热雾管道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阻挡件,且各两个所述阻挡件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倒角。
[0010]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还包括:若干固定件;其中,每个所述固定件卡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之间。
[0011]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固定件为U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上述热雾输送装置中,所述固定件的开口宽度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之间对应设置的连接孔的孔间距相当。
[0013]本专利技术中的热雾输送装置,通过在每段热雾管道的表面搭靠阻挡件,并使得每个阻挡件的一端置于地面,另一端与雾室的壁面之间保持预设缝隙,以形成热雾输出带,使从热雾管道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沿墙壁自下而上汇集到顶部中心位置后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所述热雾气流的流速,解决了气流对电弧的吹灭问题,有效提升了人工污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热雾输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组成热雾发生装置的各段热雾管道的表面一一对应的倾斜搭靠若干阻挡件,并确保各所述阻挡件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悬空,且与雾室的壁面之间预留缝隙,形成热雾输出带。
[0015]进一步的,上述热雾输送方法中,还包括:步骤2,调节所述热雾输出带的宽度,改变从所述热雾管道输出的热雾气流的方向和大小。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雾输送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设置阻挡件,使从热雾管道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所述热雾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吹灭电弧的概率,有利于提升人工污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雾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雾输送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雾输送装置输送的热雾气流的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待测设备润湿过程中泄漏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
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9]参阅图2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雾输送装置包括:热雾发生装置和若干阻挡件1;其中,所述热雾发生装置包括相连通的多段热雾管道2,且各段所述热雾管道沿雾室7的周壁依次布置;每段所述热雾管道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出雾孔,且每段所述热雾管道2的表面一一对应的设置有所述阻挡件1;每个所述阻挡件1的第一端置于地面,第二端倾斜搭靠于任意一段所述热雾管道2的表面,且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保持预设缝隙,以在所述阻挡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形成热雾输出带a,从而使从所述热雾管道2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沿所述雾室的壁面自下而上汇集到雾室顶部中心位置后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6的表面,并降低所述热雾气流的流速。
[0020]具体而言,热雾装置可以包括产汽锅炉和多段热雾管道2,热雾管道2的进口与产汽锅炉的出口连通,以将产生的雾气输送至热雾管道2中。各段热雾管道2依次连通,各段热雾管道2依次安装固定于雾室的各个壁面,构成一方形或矩形管路,本实施例中,各段热雾管道2可以形成方框形结构。各段热雾管道2的表面均布有出雾孔,以排出热雾气流。每段热雾管道上可以设置一个阻挡件1,也可以设置多个阻挡件1,能覆盖各出雾孔即可。
[0021]阻挡件1可以为板状结构,其一端放置于地面3上,另一端悬空,并与墙壁4保持一定距离,形成热雾输出带a。热雾输出带a的宽度可以根据锅炉输送的热雾大小进行调节,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雾发生装置和若干阻挡件;其中,所述热雾发生装置包括相连通的多段热雾管道,且各段所述热雾管道沿雾室的周壁依次布置;每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出雾孔,且每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一一对应的设置有所述阻挡件;每个所述阻挡件的第一端置于地面,第二端倾斜搭靠于任意一段所述热雾管道的表面,且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保持预设缝隙,以在所述阻挡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室的壁面之间形成热雾输出带,从而使从所述热雾管道的出雾孔中输出的热雾气流沿所述雾室的壁面自下而上汇集到雾室顶部中心位置后自上而下浸湿待测设备的表面,并降低所述热雾气流的流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矩形、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弧形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材质为木质、硬质塑料、硅胶或者轻质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孔,用以与相邻的所述阻挡件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雾输出带的宽度为50mm~1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平田亮周军徐跃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