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电池极片技术

技术编号:375525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电池极片,包括如下步骤: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电池极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电池极片。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以及能源动力产品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池极片的厚度相应增大以提高可用容量占比,但是电池极片的厚度增加会导致电解液在电池极片中的浸润难度增大,浸润不足则会导致容量发挥不足、循环寿命缩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电池极片,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极片采用网格导电石墨烯片可以提高极片的韧性,具有较大孔隙率。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0008]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
[0009]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石墨烯片的一侧镶嵌有极耳。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箔材包覆为将所述的箔材贴合在所述的中间体的两个面上后进行热压成型,所述的箔材包括铜箔层或铝箔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铜箔层或铝箔层上依次设有阻隔层和载体层,载体层上设有多个开孔,相邻的开孔之见设有向外侧的凸起。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得电池极片为正极片时,所述的箔材为铝箔,所述的电池极片为负极片时,所述的箔材为铜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为在保护气氛下进行,保护性气氛的气体包括氮气、氩气或氦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得步骤中烘干采用两阶段烘干,第一阶段为起始加热温度150℃,升温时间为1h,升温速
率为2℃/min;第二阶段升温时间为5h,所述第二加热过程的升温速率为5℃/min。
[0016]进一步的,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过程中烘干采用起始温度为600℃

800℃,升温时间为1h,所述第三加热过程的升温速率为0.5℃/min。
[0017]一种电池极片,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采用网格导电石墨烯片作为活性物层的涂覆基体,不仅能够增加电池极片的韧性,而且纳米导电纤维层呈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孔隙率;相比于传统的多孔电池极片,电子传导能力更强;导电状态为网状连续导电,有助于降低电池极片不同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提升非活性物层的电子导电性,进而提升电池倍率性能;无需进行多次涂覆,降低了工艺难度,便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0025]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
[0026]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0030]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
[0031]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
[0032]所述的导电石墨烯片的一侧镶嵌有极耳。
[0033]实施例2
[0034]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
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0036]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
[0037]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
[0038]所述的箔材包覆为将所述的箔材贴合在所述的中间体的两个面上后进行热压成型,所述的箔材包括铜箔层或铝箔层。
[0039]实施例3
[0040]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0042]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
[0043]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所述的铜箔层或铝箔层上依次设有阻隔层和载体层,载体层上设有多个开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6%、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将第一混合物涂覆于导电石墨烯片的上下表面,烘干得到中间体,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2

2μm,涂覆的第一混合物经烘干后的厚度为所述的导电石墨烯厚度的0.2

0.6倍;将中间体进行箔材包覆后再次烘干得到电池极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石墨烯片的一侧镶嵌有极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箔材包覆为将所述的箔材贴合在所述的中间体的两个面上后进行热压成型,所述的箔材包括铜箔层或铝箔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箔层或铝箔层上依次设有阻隔层和载体层,载体层上设有多个开孔,相邻的开孔之见设有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华武黄福红林健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为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