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02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该服饰包括服饰主体和导气管。服饰主体包括外衬以及缝合于外衬内侧面上的内衬。压合印设于服饰主体上,外衬与内衬压合形成若干压合印,若干压合印之间具有间隙。导气管连接至外衬内,导气管在外衬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外衬与内衬为不透气材质,压合印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在使用时,先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为导通状态,再通过导气管将空气充进外衬与内衬之间,使服饰主体充气、鼓胀后,再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保持截止状态,充气后的服饰主体一方面在特殊时候可作为游泳圈、救生衣使用,保障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衣物使用时,毫无违和感,能够增加保暖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有许多的人特别喜欢在户外游玩露营,由于在野外游玩都是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为了方便出行,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必备用品,然后穿着一些防风防水的衣服,可有些时候遇到过溪水时,有些人又不会游泳,而且又没有携带游泳圈之类的物品,这就会让人非常头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该服饰包括:
[0006]服饰主体,所述服饰主体包括外衬以及缝合于所述外衬内侧面上的内衬;
[0007]设于所述服饰主体上的压合印,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压合形成若干所述压合印,且若干所述压合印之间具有间隙;
[0008]连接至所述外衬内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
[0009]其中,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为不透气材质,所述导气管用于对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围成的空间内充、放气,且所述压合印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衬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袋兜,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袋兜后连接至所述外衬内,且所述第一袋兜用于存放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气管内设置可移动的堵塞件,所述堵塞件用于截止所述导气管。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外衬的一端侧面上设置放置囊,所述导气管与放置囊均为柔性材质,所述放置囊通过开口与所述导气管相连通,且所述堵塞件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放置囊与所述导气管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堵塞件移动至所述导气管内时,所述导气管为截止状态。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径。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衬上设置第二袋兜,该第二袋兜用于放置杂物。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时,先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为导通状态,再通过导气管将空气充进外衬与内衬之间,使服饰主体充气、鼓胀后,再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保持截止状态,充气后的服饰主体一方面在特殊时候可作为游泳圈、救生衣使用,保障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衣物使用时,毫无违和感,能够增加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服饰主体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服饰主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服饰主体和导气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服饰主体和导气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第一袋兜、服饰主体和导气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推动堵塞件至导气管截止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第二袋兜和服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附图1和3所示,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该服饰包括服饰主体1以及导气管3。
[0026]如附图1和2所示,所述服饰主体1包括外衬11以及缝合于所述外衬11内侧面上的内衬12,所述压合印2设于所述服饰主体1上,具体的说,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压合形成若干所述压合印2,且若干所述压合印2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为不透气材质,具体可以是PVC材质,结构强韧,不易漏气,使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能够充气,保持鼓胀。并且外衬11与内衬12缝合处均设置压合印2,避免外衬11与内衬12之间的空气穿过缝合间隙,发生泄漏。在充气时,所述压合印2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使气流能够在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流动,使得服饰均匀充气、鼓胀,而压合印2的设置,一方面可增强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服饰在穿着过程中出现重叠褶皱,另一方面使得充气后的服饰版型更为立体、有型。且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压合印2的形状,使得服饰更为多样、美观,提高市场竞争力。
[0027]如附图3、5、6和7所示,所述导气管3连接至所述外衬11内,所述导气管3在所述外衬11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其中,所述导气管3内设置可移动的堵塞件34,所述堵塞件34用于截止所述导气管3,具体的说,所述导气管3远离所述外衬11的一端侧面上设置放置囊32,所述导气管3与放置囊32均为柔性材质,所述放置囊32通过开口33与所述导气管3相连通,且所述堵塞件34通过所述开口33在所述放置囊32与所述导气管3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堵塞件34移动至所述导气管3内时,所述导气管3为截止状态。在使用时,通过推动所述堵塞件34,使堵塞件34穿过所述开口33嵌入所述放置囊32,此时所述导气管3为导通状态,或将所述堵塞件34推至所述导气管3内,此时所述堵塞件34卡于所述导气管3与所述开口33之间,所述导气管3为截止状态。
[0028]此外,如附图4、5和8所示,所述外衬11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袋兜4,所述导气管3穿过所述第一袋兜4后连接至所述外衬11内,且所述第一袋兜4用于存放所述导气管3在所述外衬11外的部分,避免所述导气管3耷拉在所述外衬11外侧面上,影响美观的同时,容易破损。并且第一袋兜4的袋口处设有防水拉链,避免所述导气管3在服饰穿着过程中跑出第一袋兜4。进一步的,所述内衬12上设置第二袋兜5,该第二袋兜5用于放置钱包、手机等杂物,便于杂物的收纳,解放使用者双手。
[0029]如附图6和7所示,所述导气管3用于对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围成的空间内充、放气,具体的说,在充气时,先将堵塞件34推至放置囊32内,此时所述导气管3为导通状态,再通过嘴部直接对着导气管3吹气,或是通过打气筒、打气囊对导气管3进行打气,将空气打进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使服饰主体1充气、鼓胀,一方面在特殊时候可作为游泳圈、救生衣使用,保障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衣物使用时,毫无违和感,能够增加保暖效果。当充好气后,再推动堵塞件34,使所述堵塞件34卡于所述导气管3与所述开口33之间,此时所述导气管3为截止状态,并且由于所述堵塞件34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33的宽度,所述堵塞件34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气管3的管径,使得堵塞件34能够顺利卡于所述导气管3与所述开口33之间,保持所述导气管3的截止状态,避免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的空气发生泄漏。在放气时,先将堵塞件34推至放置囊32内,此时所述导气管3为导通状态,而后按压服饰主体1,使所述外衬11与所述内衬12之间的空气通过导气管3排出,一方面便于春、秋季时温,度不是那么寒冷时作为薄外套穿着,另一方面在清洗以及存放时,可减小该服饰的体积,便于该服饰放入洗衣机或衣柜内。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该服饰包括:服饰主体,所述服饰主体包括外衬以及缝合于所述外衬内侧面上的内衬;设于所述服饰主体上的压合印,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压合形成若干所述压合印,且若干所述压合印之间具有间隙;连接至所述外衬内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其中,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为不透气材质,所述导气管用于对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围成的空间内充、放气,且所述压合印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袋兜,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袋兜后连接至所述外衬内,且所述第一袋兜用于存放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兹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爱情海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