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75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应用,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将除虫菊素与球孢白僵菌进行复配制得生物农药,通过研究论证发现,杀虫药中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配后能够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并可明显减低化学农药单剂的使用剂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现有农药易产生抗性、药效不明显等问题,本方案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而且兼容增效明显,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用前景和价值。用前景和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技术、农药
,尤其涉及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白僵菌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白僵菌的分布范围较广,可以侵染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引起昆虫中毒并打乱新陈代谢进而导致死亡。白僵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其无农残、高抗性和低污染等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白僵菌也存在防效持久、见效缓慢的特点;然而植物源农药
[0003]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为我国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个茶区均有大面积发生记录。茶小绿叶蝉主要是刺吸茶树嫩叶的汁液,导致茶叶叶片卷曲,并且发生焦枯,从而使茶树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生长。而且被茶小绿叶蝉吸食过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易碎,加工后的产品味苦,品质也较低。
[0004]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负荷,而且茶小绿叶蝉也对化学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化学农药处理过后的茶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农药复配或者联合施用技术以此来延缓甚至克服抗药性这一问题。
[0005]目前,国内已经存在一些以多种杀菌剂轮流使用或者混合使用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方法,但这些防治方法可能存在着化学药剂使用量较高、农药残留量较大、病害易产生交互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等问题,而且由于复配剂中复配组分存在着较严格的相互制约,因此,在防治茶小绿叶蝉时如何做到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是当前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研制农药复配剂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无污染、无残留且兼容增效作用佳的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其由除虫菊素和浓度为1
×
107分生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复配而成。
[000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所述除虫菊素的终浓度为1.5%。
[0010]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农药,其为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2021复配制成,其中,球孢白僵菌Bb2021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3.23759,保藏日期为2022年7月26日。
[0011]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除虫菊素在复合生物农药中的终浓度为1.5%。
[001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复合生物农药中,球孢白僵菌Bb2021的浓度为1
×
107分生孢子/mL。
[001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防治药物,其包括上述所述的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
[0014]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防治药物,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复合生物农药。
[0015]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将除虫菊素与球孢白僵菌进行复配制得生物农药,通过研究论证发现,杀虫药中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配后能够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并可明显减低化学农药单剂的使用剂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现有农药易产生抗性、药效不明显等问题,本方案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而且兼容增效明显,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案球孢白僵菌Bb2021的系统发育树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球孢白僵菌的筛选鉴定
[0021]1、采集分离白僵菌
[0022]本实施例方案最初是从中国福州僵虫分离出球孢白僵菌菌株Bb2021,其为中国本土虫生真菌,适合当地的环境,球孢白僵菌Bb2021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3.23759,保藏日期为2022年7月26日。
[0023]其分离方法大致包括:轻轻扫落采集的僵虫表面的尘土,用镊子小心夹取昆虫表面被菌丝覆盖的一小块组织,放于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该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将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25℃培养3~7d,然后用接种环切取单菌落,接种于PDA板上继续培养,得到球孢白僵菌菌株Bb2021。切取菌丝块移植于甘油保藏管中,放于

80℃冰箱中保菌。
[0024]2、鉴定方法
[0025](1)加入10

50mg组织干粉,加入800μL FG1 Buffer,摇匀重悬,确定重悬。
[0026](2)65℃水浴10min,在此期间2次摇匀。
[0027](3)加180μL FG2 Buffer,涡旋混匀,冰浴5min,10000
×
g离心10min。
[0028](4)将上清液移入新的离心管中,加0.7体积异丙醇混匀,立即10000
×
g离心2min。
[0029](5)弃上清,倒扣离心管1min。
[0030](6)加300μL无菌水,65℃水浴,加4μL RNase A混匀,加150μLFG3 Buffer和300μL无水乙醇。
[0031](7)把HiBind DNA柱套在2mL收集管中,溶液过柱,室温10000
×
g离心1min,去滤液。
[0032](8)把HiBind DNA柱套在2mL新的收集管中,加750μLDNA Wash Buffer,10000
×
g离心1min,去滤液,重复两次后空甩干燥。
[0033](9)把HiBind DNA柱套在1.5mL新的收集管中,加75μL Elution Buffer,室温放置5min,10000
×
g离心1min,洗脱DNA,重复两次。
[0034](10)洗脱DNA的tef和rpb1区域进行PCR扩增,送去公司测序。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其由除虫菊素和浓度为1
×
107分生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复合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虫菊素的终浓度为1.5%。3.一种复合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其为除虫菊素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2021复配制成,其中,球孢白僵菌Bb2021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君志赵杰王聪邱振兴陈宇熹蒲慧丽李金成刘森赖芃宇杨晨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