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66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的原料包括聚合性单体、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以及引发剂;所述聚合性单体与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的重量比为10:90~90:10;所述引发剂的重量是所述聚合性单体重量的0.01~10wt%;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由至少两层结构构成,且沿牙本质至牙釉质的方向上,力学性能逐渐升高;所述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通过梯度结构的设计与原料的优化,使其结合了树脂材料的柔韧性与陶瓷材料的刚性,使修复体和对颌牙等量磨损的同时不会对和天然牙接触面造成冲击。损的同时不会对和天然牙接触面造成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齿科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是一款模拟天然牙特性的可切削材料,结合了陶瓷材料强度高以及树脂材料韧性好、美学效果好的特点,广泛用于牙冠、贴面、嵌体和高嵌体以及种植体冠。
[0003]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按工艺可分为两类:
[0004](1)以树脂为基体,将有机树脂材料和经偶联处理过的无机陶瓷材料混合后固化制成;如CN107903557A公开了一种齿科修复用可切削树脂渗透玻璃陶瓷材料,该专利通过将不同粒径的硅烷化钡玻璃陶瓷粉和调色剂混合后压制成多孔块状陶瓷坯体,在真空条件下使树脂基体完全渗透进入多孔陶瓷坯体中,在高温高压条件固化制得。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材料成分分布不均匀、切削性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使值得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树脂和陶瓷双相互穿交联网络结构,具有优异的可切削性能。但是此类复合材料不连续的陶瓷骨架结构使材料的弹性模量、耐磨耗性能等力学性能偏低,性能接近牙本质;
[0005](2)以陶瓷为基体,将无机陶瓷材料预烧成多孔陶瓷坯体,树脂渗透到多孔陶瓷坯体中,固化制成;如CN108578250A公开了一种用于齿科修复的树脂渗透硅酸盐复合材料,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部分烧结的多孔陶瓷块体,然后通过真空毛细作用将树脂渗透到部分烧结的多孔陶瓷块体汇总,在经过固化反应,形成硅酸盐/树脂双重网络结构。此类树脂渗透陶瓷复合材料有效地结合了树脂和陶瓷的优点,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但是天然牙齿的力学性能及美学性能是梯度变化的,此类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美学均一,弹性模量高,硬度大,性能接近牙釉质,不能仿生天然牙齿的梯度力学性能及梯度美学性能。CN114213021A公开了一种梯度仿生牙科陶瓷,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具有TPMS结构且孔隙率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多孔陶瓷框架,合成树脂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入网状通孔内,达到了梯度力学性能及梯度的渐变效果。但是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多孔陶瓷框架时,采用光固化打印出具有网状通孔的生坯件,因此,生坯件的固含量较低,烧结后得到多孔陶瓷框架的孔隙率较大,导致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较差。
[0006]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力学性能梯度变化的聚合物渗透陶瓷材料,使修复体和对颌牙等量磨损的同时不会对和天然牙接触面造成冲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通过梯度结构的设计与原料的优化,使其结合了树脂材料的柔韧性与陶瓷材料的刚性,使修复体和对颌牙等量磨损的同时不会对和天然牙接触面造成冲击。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所述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的原料包括聚合性单体、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以及引发剂;
[0010]所述聚合性单体与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的重量比为10:90~90:10,例如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或、10:9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12:88~30:70;
[0011]所述引发剂的重量是所述聚合性单体重量的0.01~10wt%,例如0.01wt%、0.1wt%、1wt%、2wt%、4wt%、6wt%、8wt%或10wt%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1~3wt%;
[0012]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由至少两层结构构成,且沿牙本质至牙釉质的方向上,力学性能逐渐升高。
[0013]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合性单体包括自由基树脂单体。
[0015]优选地,所述自由基树脂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

(N,N

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3

二溴丙酯、(甲基)丙烯酸2

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6

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0

羟基癸酯、单(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单(甲基)丙烯酸赤藓醇酯、N

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

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二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溴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六烷基吡啶、(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氯化铵、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二氢酯、10

(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磷酸二氢酯、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磷酸氢酯、11

(甲基)丙烯酰氧基

1,1

十一烷二甲酸、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羰基邻苯二甲酸、(甲基)丙烯酸10

巯基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

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10

癸二醇酯、(甲基)丙烯酸双酚A二缩水甘油酯(2,2

双[4

[3

(甲基)丙烯酰氧基
‑2‑
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2,2

双[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

双[4

(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1,2

双[3

(甲基)丙烯酰氧基
‑2‑
羟基丙氧基]乙烷、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2,2,4

三甲基六亚甲基双(2

氨基甲酰氧基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

甲基
‑2‑
丙烯酸

(1

甲基亚乙基)双(4,1

亚苯基)二酯)、N,N
’‑
(2,2,4

三甲基六亚甲基)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的原料包括聚合性单体、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以及引发剂;所述聚合性单体与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的重量比为10:90~90:10;所述引发剂的重量是所述聚合性单体重量的0.01~10wt%;所述多层多孔复相陶瓷骨架由至少两层结构构成,且沿牙本质至牙釉质的方向上,力学性能逐渐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性单体包括自由基树脂单体;优选地,所述自由基树脂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

(N,N

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3

二溴丙酯、(甲基)丙烯酸2

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6

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0

羟基癸酯、单(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单(甲基)丙烯酸赤藓醇酯、N

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

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二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溴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甲基)丙烯酰氧基十六烷基吡啶、(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氯化铵、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二氢酯、10

(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磷酸二氢酯、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磷酸氢酯、11

(甲基)丙烯酰氧基

1,1

十一烷二甲酸、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羰基邻苯二甲酸、(甲基)丙烯酸10

巯基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

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10

癸二醇酯、(甲基)丙烯酸双酚A二缩水甘油酯(2,2

双[4

[3

(甲基)丙烯酰氧基
‑2‑
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2,2

双[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

双[4

(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1,2

双[3

(甲基)丙烯酰氧基
‑2‑
羟基丙氧基]乙烷、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2,2,4

三甲基六亚甲基双(2

氨基甲酰氧基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

甲基
‑2‑
丙烯酸

(1

甲基亚乙基)双(4,1

亚苯基)二酯)、N,N
’‑
(2,2,4

三甲基六亚甲基)双[2

(氨基羧基)丙烷

1,3

二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1,7

二丙烯酰氧基

2,2,6,6

四丙烯酰氧基甲基
‑4‑
氧庚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梯度仿生牙科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包括二枯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乙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甲乙酮或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新刘乾乾乔春梅魏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