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结构及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5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太阳能板结构及移动电源,涉及太阳能板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太阳能板,还包括:安装筒,第一滑塞,滑动连接在安装筒中;第一反应筒、第一输送管、插筒和显色筒,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上;第二输送管,固定连接在第一反应筒上;插杆,滑动连接在插筒上;第三输送管,固定连接在显色筒上;第一压力阀;第二压力阀;通过利用水的进入使第一滑塞上滑,将酸性物质推入第一反应筒中,使酸性物质和碳酸钙反应,通过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插杆下插,从而可以将插杆插入土壤中,完成安装筒的固定安装,当下方遇到阻挡物时,通过利用二氧化碳的输送开启第二压力阀,从而使二氧化碳进入显色筒中使溶液显红色,从而提醒安装人员下方遇到阻挡物。从而提醒安装人员下方遇到阻挡物。从而提醒安装人员下方遇到阻挡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板结构及移动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板
,具体地说,涉及太阳能板结构及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其储存量有限, 并且对环境存在着严重污染等缺点,使得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太阳能受地域限制较少,并且能源丰富,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农村中,部分耕地因塌陷出现了地区坑洼,坑洼的地区在下雨后会汇集水源,耕地汇集水源后可能无法正常耕种,此时,该片带有水的土地最适合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结构,现有的太阳能板的安装技术一般为混凝土浇筑基座,将太阳能板安装在基座上,但混凝土在水中的凝结效果差,在制备基座时,可能需要将水隔开,待混凝土浇筑凝固后再打开隔板,工程量较大,操作可能比较麻烦,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能够直接插在土壤中的安装筒,通过利用外力将安装筒插入土壤中,并在固定后将太阳能板安装在安装筒上,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筒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筒在下压安装过程中,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筒可能会触碰到土壤中的石头等阻碍物,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筒未设置阻挡物检测提示装置,安装人员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到插接安装过程中出现阻碍物,强行下压安装可能会使安装筒变形,可能会影响后续插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太阳能板结构及移动电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太阳能板结构,包括太阳能板,还包括:安装筒,所述太阳能板和安装筒相连;第一滑塞,滑动连接在安装筒中;第一反应筒,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上;第一输送管,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上,且所述第一输送管远离安装筒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反应筒相连通;插筒,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上;第二输送管,固定连接在第一反应筒上,且所述第二输送管远离第一反应筒的一端和所述插筒相连通;插杆,滑动连接在插筒上;显色筒,固定连接在安装筒上;第三输送管,固定连接在显色筒上,且所述第三输送管远离显色筒的一端和所述插筒相联通;
第一压力阀,固定连接在第二输送管上;第二压力阀,固定连接在第三输送管上;当所述第一滑塞向上滑动时,将所述安装筒中的酸性物质通过第一输送管喷出,喷出的酸性物质进入第一反应筒中和所述第一反应筒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述第一反应筒内气压变大,控制所述第一压力阀开启,二氧化碳气体瞬间喷出,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输送到所述插筒中,将所述插筒中的插杆推出,插入水底土壤中;当所述插杆在碰到土壤中的石头时,所述插杆停止移动,所述插筒中气压逐渐上升,控制所述第二压力阀开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三输送管排入显色筒中,使显色筒中的石蕊溶液变色。
[0005]为了能缓冲气囊充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筒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筒,所述第二反应筒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输送管,所述安装筒上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第四输送管远离第二反应筒的一端和缓冲气囊相连通。
[0006]为了能利用反应筒中反应后的氯化钙溶液,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筒底侧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五输送管,所述第五输送管远离排液管的一端和第二反应筒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0007]为了保证缓冲气囊能实现多方位的缓冲,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气囊设置为四组,且四组所述的缓冲气囊均匀分布在安装筒侧壁上,所述缓冲气囊上固定连接有连通管,两组相邻的缓冲气囊通过连通管相连通。
[0008]为了保证插杆插接后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插筒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塞,所述第二滑塞和插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滑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插筒中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0009]为了保证缓冲气囊在充气过程中不会向上拔动反应筒,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气囊底侧固定连接有配重杆。
[0010]为了保证缓冲气囊中的二氧化碳不会回流,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输送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
[0011]为了能适用不同长度的胶辊,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
[0012]为了能使第一滑塞快速复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塞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滑塞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筒内底壁上。
[0013]移动电源,包括所述的太阳能板结构,还包括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卡接在控制器上,所述太阳能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远离太阳能板的一端和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底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水的进入使第一滑塞上滑,从而将稀盐酸推入第一反应筒中,从而使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通过利用两者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插杆下插,从而可以将插杆稳定插入池底土壤中,从而完成安装筒的固定安装,在下插安装过程中,当下方遇到阻挡物时,通过利用二氧化碳的输送开启第二压力阀,从而可以使二氧化碳进入显色筒中和石蕊溶液反应,从而使显色筒中的溶液显红色,从而提醒安装人员下发遇到阻挡物,无法完成下插固定安装。
[0015]通过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溶液和第二反应筒中的碳酸氢钠反
应,从而能生成新的二氧化碳,能够对缓冲气囊充气,在后续安装完成后使用时,当水面出现水波时,水波将会撞击在缓冲气囊上,单面积的水波撞击下,缓冲气囊将会被挤压产生形变, 此时受挤压的缓冲气囊中的气体将会通过连通管送入相邻的两组缓冲气囊中,通过缓冲气囊的形变卸去水波冲击力,从而能有效地消除部分水波对安装筒的冲击力,从而能进一步保证安装筒后续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中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中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能板结构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安装筒;101、按压把手;102、第一进料管;103、第一输送管;1031、第二单向阀;104、限位环;105、第一滑塞;106、弹簧;2、太阳能板;201、连接块;202、连接线;3、安装杆;301、螺杆;4、第一反应筒;401、第二输送管;4011、第一压力阀;402、第二进料管;403、排液管;4031、控制阀;5、显色筒;501、第三输送管;5011、第二压力阀;6、插筒;601、固定环;602、第二滑塞;6021、第一磁铁;6022、插杆;603、第二磁铁;7、缓冲气囊;701、连通管;702、配重杆;8、第二反应筒;801、第四输送管;8011、第一单向阀;802、第五输送管;9、控制器;901、拉杆;9011、配重块;10、蓄电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板结构,包括太阳能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筒(1),所述太阳能板(2)和安装筒(1)相连;第一滑塞(105),滑动连接在安装筒(1)中;第一反应筒(4),固定连接在安装筒(1)上;第一输送管(103),固定连接在安装筒(1)上,且所述第一输送管(103)远离安装筒(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反应筒(4)相连通;插筒(6),固定连接在安装筒(1)上;第二输送管(401),固定连接在第一反应筒(4)上,且所述第二输送管(401)远离第一反应筒(4)的一端和所述插筒(6)相连通;插杆(6022),滑动连接在插筒(6)上;显色筒(5),固定连接在安装筒(1)上;第三输送管(501),固定连接在显色筒(5)上,且所述第三输送管(501)远离显色筒(5)的一端和所述插筒(6)相联通;第一压力阀(4011),固定连接在第二输送管(401)上;第二压力阀(5011),固定连接在第三输送管(501)上;当所述第一滑塞(105)向上滑动时,将所述安装筒(1)中的酸性物质通过第一输送管(103)喷出,喷出的酸性物质进入第一反应筒(4)中和所述第一反应筒(4)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述第一反应筒(4)内气压变大,控制所述第一压力阀(4011)开启,二氧化碳气体瞬间喷出,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401)输送到所述插筒(6)中,将所述插筒(6)中的插杆(6022)推出,插入水底土壤中;当所述插杆(6022)在碰到土壤中的石头时,所述插杆(6022)停止移动,所述插筒(6)中气压逐渐上升,控制所述第二压力阀(5011)开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三输送管(501)排入显色筒(5)中,使显色筒(5)中的石蕊溶液变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筒(8),所述第二反应筒(8)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输送管(801),所述安装筒(1)上连接有缓冲气囊(7),所述第四输送管(801)远离第二反应筒(8)的一端和缓冲气囊(7)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毅航明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