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24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步骤为:1发现失压用户后,验证该用户是否适合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2若第1步验证通过,确定采用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3确定电能表失压的时间,包括失压起始日、失压结束日,并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失压期间的相关用电数据;4根据第2步确定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和第3步导出的功率数据求得各时段的还原功率;5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还原电量;6计算表计计量电量;7用还原电量减去电能表计量电量就能得到二次追补电量;8将二次追补电量乘以综合倍率即可得到实际追补电量。本方法有效避免了失压相因残余电压产生的计量电量的计算问题,提升了追补电量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计量
,尤其涉及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电压互感器A相或C相一次保险熔断时,断线相的二次电压会经历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在这一下降过程中的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都不稳定,而这一过程的持续时间又比较长,大多数情况下会经历几天甚至是几周的时间,直至得到一个幅值和相位都相对稳定的感应电压,其幅值一般在10~60V左右,被称为残余电压。
[0003]因为有残余电压的存在,失压相依然会计量一部分电量。但因为残余电压的下降过程相对缓慢且幅值、相位均不稳定,无法使用更正系数法计算追补电量,也无法按比例去分摊尖峰平谷各时段的分时电量,给追补电量和电费的计算带来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发现失压用户后,验证该用户是否适合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
[0008]步骤2、若第1步验证通过,确定采用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
[0009]步骤3、确定电能表失压的时间,包括失压起始日、失压结束日,并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失压期间的相关用电数据;
[0010]步骤4、根据第2步确定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和第3步导出的功率数据求得各时段的还原功率;
[0011]步骤5、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还原电量;
[0012]步骤6、计算表计计量电量;
[0013]步骤7、用还原电量减去电能表计量电量就能得到二次追补电量;
[0014]步骤8、将二次追补电量乘以综合倍率即可得到实际追补电量。
[0015]而且,步骤1具体包括:
[0016]1.1在计算追补电量之前,先选取失压之前电压正常时一个时间段(一天或几天),确定这段时间的表计计量电量W0;再导出该时间段内采集系统中的表计功率数据,即每15min一组的电能表总有功功率P、计量一元件有功功率P1、无功功率Q1和计量二元件有功功率P2、无功功率Q2;
[0017]1.2首先对电能表总有功功率P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1;然后对计量一元件
的功率数据(P1、Q1)按照计算出还原功率P
a
,对由计量一元件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P
a
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
A
;对计量二元件的功率数据(P2、Q2)按照计算出还原功率P
a
,对由计量二元件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P
a
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
B

[0018]1.3将计算电量W1、W
A
、W
B
和表计计量电量W0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大小,若W1与W0相差过大,则表明该用户有冲击性负荷;若W
A
、W
B
与W0相差过大,则表明该用户三相负载不平衡率较大;若三个误差值均小≤5%,则表明该用户可以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若三个误差值中有>5%的,则表明该用户不适宜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计算追补电。
[0019]而且,步骤2中,根据失压相相别确定还原功率计算公式,若A相保险熔断,则还原功率采用:
[0020][0021]若C相保险熔断,则还原功率采用:
[0022][0023]而且,步骤3中,相关数据包括:
[0024]两个计量元件的有功功率数据P1、P2和无功功率数据Q1、Q2;失压起始日和结束日的电能表电量示数,包括正向有功总、尖、峰、平、谷电量示数。
[0025]而且,步骤5具体为:
[0026]确定分时电价尖峰平谷的各个时段,先对每天各个时段内的还原功率进行求和,得到每天尖峰平谷各时段的电量,再对各天的尖峰平谷电量进行求和,得到尖峰平谷各时段的还原电量W
a1
、W
a2
、W
a3
、W
a4

[0027][0028]式中,W
a1
、W
a2
、W
a3
、W
a4
、W
a
分别表示尖、峰、平、谷四个时间段及失压期间总的还原电量;i、j、k、l分别表示尖峰平谷四个时间段;t1、t2、t3、t4分别表示每天尖峰平谷四个时间段功率数据的个数;P
a,i
、P
a,j
、P
a,k
、P
a,l
分别表示尖峰平谷四个时间段的还原功率。
[0029]而且,步骤6具体为:
[0030]根据电能表示数计算出起始日至结束日的总电量及尖峰平谷各时段电量:
[0031][0032]式中,W
p1
、W
p2
、W
p3
、W
p4
、W
p
分别表示尖、峰、平、谷、总的电能表计量电量;W
s1
、W
s2
、W
s3
、W
s4
、W
s
分别表示起始日尖、峰、平、谷、总的电能表示数;W
e1
、W
e2
、W
e3
、W
e4
、W
e
分别表示结束日尖、峰、平、谷、总的电能表示数。
[0033]而且,步骤8中,综合倍率为电压互感器变比(k
U
)与电流互感器变比(k
I
)二者的乘积。
[003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三相三线计量电压互感器一次侧A相或C相保险熔断时计算追补电量的新方法——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该方法利用失压期间非失压相计量元件的有功、无功功率还原计算出实际有功功率,再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储的功率数据进行累加求和得到实际电量,最后通过计算出的还原电量减去表计计量电量得到失压追补电量。该方法计算简便,有效避免了失压相因残余电压产生的计量电量的计算问题,大大提升了追补电量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37]具体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0039]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在电压互感器A相或C相一次保险熔断时,无法利用更正系数法计算失压期间追补电量及无法按比例分摊分时电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追补电量计算方法——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该方法利用失压期间非失压相计量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现失压用户后,验证该用户是否适合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步骤2、若第1步验证通过,确定采用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步骤3、确定电能表失压的时间,包括失压起始日、失压结束日,并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失压期间的相关用电数据;步骤4、根据第2步确定的还原功率计算公式和第3步导出的功率数据求得各时段的还原功率;步骤5、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还原电量;步骤6、计算表计计量电量;步骤7、用还原电量减去电能表计量电量就能得到二次追补电量;步骤8、将二次追补电量乘以综合倍率得到实际追补电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1.1在计算追补电量之前,先选取失压之前电压正常时一个时间段,确定这段时间的表计计量电量W0;再导出该时间段内采集系统中的表计功率数据,即每15min一组的电能表总有功功率P、计量一元件有功功率P1、无功功率Q1和计量二元件有功功率P2、无功功率Q2;1.2首先对电能表总有功功率P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1;然后对计量一元件的功率数据P1、Q1按照计算出还原功率P
a
,对由计量一元件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P
a
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
A
;对计量二元件的功率数据P2、Q2按照计算出还原功率P
a
,对由计量二元件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P
a
进行功率求和得到计算电量W
B
。1.3将计算电量W1、W
A
、W
B
和表计计量电量W0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大小,若W1与W0相差过大,则表明该用户有冲击性负荷;若W
A
、W
B
与W0相差过大,则表明该用户三相负载不平衡率较大;若三个误差值均小≤5%,则表明该用户可以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若三个误差值中有>5%的,则表明该用户不适宜使用功率数据还原方法计算追补电量,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计算追补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失压相相别确定还原功率计算公式,若A相保险熔断,则还原功率采用:若C相保险熔断,则还原功率采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相保险熔断时三相三线表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得政王立伟王端伟张郁静王小宇吕政睿耿梦莹王晨飞韩丹慧张晓宇蔡晨于媛媛魏彬杨璐卿高佳玥刘锦涛曹居澜梁曼里佳格赵望有郭佳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