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414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驱动基板包括显示驱动电路和背光驱动电路;位于驱动基板的一侧的背光源;背光源与背光驱动电路电连接;位于背光源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的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反射结构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反射结构;其中,第一显示区包括显示模式和非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区处于显示模式时,第一反射结构对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并由驱动基板背离背光源的一侧出射;在第一显示区处于非显示模式时,第一反射结构停止对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简化显示模组的结构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品质、省电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针对LCD采用屏下摄像头而导致无法全屏显示的问题,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结合,使得光学性能兼容性较差,背光不均匀,并且增加电路布置,使得显示面板整体背光厚度偏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在简化显示模组的结构,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的前提下,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屏占比。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
[0006]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0007]驱动基板,包括显示驱动电路和背光驱动电路;
[0008]背光源,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源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电连接;
[0009]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反射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反射结构;
[0010]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显示模式和非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处于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对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并由所述驱动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出射;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处于非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停止对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传感器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0012]所述传感器对应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中反射结构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基板的一侧设置背光源,以及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反射结构,第二显示区设置第二反射结构,当在显示模式下,驱动基板中的背光驱动的电路驱动背光源发光,第一反射结构和第二反射结构均能对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使光由驱动基板背离背光源的一侧出射,实现显示区一体化的直下式背光,提高背光均匀性,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显示屏占比。而在第一显示区处于非显示模式下,第一反射结构停止对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以保证第一显示区的正常工作,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反射结构在第一显示区不同模式下的反射作用的有无,使得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分区设计,结构简单,在提高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001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虽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器件结构,驱动方法和制造方法的基本概念,拓展和延伸到其它的结构和附图,毋庸置疑这些都应该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基本概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0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01的第二显示区02;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驱动基板10,包括显示驱动电路11和背光驱动电路12;背光源20,位于驱动基板10的一侧;背光源20与背光驱动电路12电连接;反射结构30,位于背光源2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反射结构3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01的第一反射结构3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02的第二反射结构32;其中,第一显示区01包括显示模式和非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区01处于显示模式时,第一反射结构31对背光源20出射的光进行反射,并由驱动基板10背离背光源20的一侧出射;在第一显示区01处于非显示模式时,第一反射结构31停止对背光源20出射的光进行反射。
[003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显示区02可以是围绕第一显示区01设置的,也可以是与第一
显示区01相邻设置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显示区02可以为与第一显示区01具有不同显示内容的显示区,例如,第二显示区02用于呈现动态的显示画面,第一显示区01用于呈现静态的显示画面等;或者,第一显示区01也可以为诸如红外识别元件、指纹识别元件、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设置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以第二显示区02为摄像头设置区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实例性的说明。
[0033]其中,背光源20可以是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背光源20的具体类型不做任何限定,不同显示区对应的背光源20的具体类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034]驱动基板10中同时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11和背光驱动电路12,背光驱动电路12与背光源20电连接,背光驱动电路12用于驱动背光源20进行发光;显示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基板,包括显示驱动电路和背光驱动电路;背光源,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源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电连接;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反射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反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显示模式和非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处于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对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并由所述驱动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出射;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处于非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停止对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反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光驱动电路为第一背光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背光驱动电路为第二背光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背光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背光驱动电路互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中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至少部分结构同层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基底;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和第一反射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的第一颜色转换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兴林文鹏钟彩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