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14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具有一上端和用于可活动地插设于脚手架的立杆的上端口中的一下端,支撑杆的下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用于搁置于立杆的上端口的端面的调高件;套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支撑杆的上端,支撑杆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定位件,定位件支撑于套管的下端面;倾斜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套管的相对两侧,支撑臂的斜向上向外设置;三个托板,三个托板分别固设于两个支撑臂的上端和支撑杆的上端,托板形成有用于容置主龙骨的容置通槽,三个托板的容置通槽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盘扣式脚手架上,使用传统的顶托支撑主龙骨,存在主龙骨受力不均的问题。存在主龙骨受力不均的问题。存在主龙骨受力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盘扣式脚手架是当今国际上主流脚手架之一。盘扣式脚手架具有结构简单、承载力大、稳定可靠、拼拆迅速、省时省力、通用性强、安全高效等突出优势。
[0003]顶托是搭设盘扣式脚手架中关键的环节,主龙骨通过顶托将荷载传递到盘扣式脚手架的立杆上。在传统的顶托支撑工况下,主龙骨与顶托的接触点按点支撑处理。这使得支点处主龙骨负弯矩峰值极大,从而导致主龙骨承载能力有限。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以解决在盘扣式脚手架上,使用传统的顶托支撑主龙骨,存在主龙骨受力不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包括:
[0007]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一上端和用于可活动地插设于脚手架的立杆的上端口中的一下端,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用于搁置于所述立杆的上端口的端面的调高件;
[0008]套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支撑于所述套管的下端面;
[0009]倾斜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管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臂的斜向上向外设置;
[0010]三个托板,三个所述托板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和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托板形成有用于容置主龙骨的容置通槽,三个所述托板的容置通槽同轴设置。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
[0013]竖向设置的上节段,所述上节段呈多棱柱形,所述上节段的上端支撑于一个所述托板,所述套管的内腔的形状和尺寸适配于所述上节段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0014]与所述上节段同轴设置的下节段,所述下节段的上端同轴连接于所述上节段的下端,所述下节段呈圆柱形,所述调高件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下节段。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下节段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调高件开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高件螺合于所述下节段。
[0016]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长度适配于所述上节段的长度,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定位件螺合于所述下节段的上端,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的
下方。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在传统顶托的基础上,增设双翼型辅助构件支撑臂安装托板,采用定位件将此支撑臂固定到普通顶托上,则形成组合式顶托结构,进而在主龙骨安装后,主龙骨在支撑处同时嵌设于三个托板的容置通槽中,是对传统的顶托的一种加成形式,使得支撑点处的主龙骨受力得到分散,净跨缩短,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无论支点处还是跨中,弯矩值均有大幅减小。主龙骨上的最大弯矩减小,使得其最大应力减小,从而提高主龙骨承载能力。经过测试,主龙骨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多。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与定位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包括:支撑杆1、套管2、两个支撑臂3、三个托板4。
[00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竖向设置。支撑杆具有相对的一上端和一下端。支撑杆1的下端用于可活动地插设于脚手架的立杆的上端口中。支撑杆1的下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调高件11。调高件11用于搁置于立杆的上端口的端面。
[0026]套管2可升降地套设于支撑杆1的上端或上部。套管的长度小于支撑杆的长度。支撑杆的上端面伸至套管的上端口的外部。支撑杆1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定位件21。定位件21支撑于套管2的下端面。
[0027]两个支撑臂3倾斜设置。两个支撑臂3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套管2的相对两侧。支撑臂3的斜向上向外(向套管的外侧)设置。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距离自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向支撑臂的上端逐渐增大。两个支撑臂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0mm。
[0028]三个托板4分别固设于两个支撑臂3的上端和支撑杆1的上端。三个托板同向设置,且三个托板共线设置。托板4形成有容置通槽40。容置通槽40用于容置主龙骨。三个托板4的容置通槽40同轴设置。三个托板4的容置通槽40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0029]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1包括:上节段和下节段。其中,竖向设置的上节段。下节段与上节段同轴设置。
[0030]上节段呈多棱柱形。上节段的上端支撑于一个托板4。在本实施例中,上节段和下
节段为钢质杆节。上节段的上端面焊接连接于托板的底部。上节段设置托板的平面中心的正下方。
[0031]套管2的内腔的形状和尺寸适配于上节段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上节段为正四棱柱形。套管为方形套管。上节段滑设于套管中,仅能沿套管的长度方形滑动。
[0032]下节段呈圆柱形。下节段的上端同轴连接于上节段的下端。调高件11位置可调地安装于下节段。
[0033]具体的,下节段形成有外螺纹。调高件11开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孔。调高件11螺合于下节段。
[0034]套管2的长度适配于上节段的长度。定位件21开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螺纹孔。定位件21螺合于下节段的上端。调节件设置于定位件21的下方。
[0035]本技术的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在传统顶托的基础上,增设双翼型辅助构件支撑臂安装托板,采用定位件将此支撑臂固定到普通顶托上,则形成组合式顶托结构,进而在主龙骨安装后,主龙骨在支撑处同时嵌设于三个托板的容置通槽中,是对传统的顶托的一种加成形式,使得支撑点处的主龙骨受力得到分散,净跨缩短,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无论支点处还是跨中,弯矩值均有大幅减小。主龙骨上的最大弯矩减小,使得其最大应力减小,从而提高主龙骨承载能力。经过测试,主龙骨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多。
[0036]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一上端和用于可活动地插设于脚手架的立杆的上端口中的一下端,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用于搁置于所述立杆的上端口的端面的调高件;套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支撑于所述套管的下端面;倾斜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管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臂的斜向上向外设置;三个托板,三个所述托板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和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托板形成有用于容置主龙骨的容置通槽,三个所述托板的容置通槽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双翼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成佑张世阳范垚垚安永刚曾重庆陈志博马春玥亓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