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素-甘草酸衍生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肺损伤/肺纤维化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05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虫草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肺损伤/肺纤维化产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防治肺损伤/肺纤维化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致病菌或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感染下呼吸道并增殖,引起肺部炎症,重症肺炎会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者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呼吸功增加、肺内炎性细胞浸润、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和肺实质严重水肿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ALI发病原因除重症肺炎外还包括机械刺激、吸入有毒性液体或气体、全身系统性感染和休克等。目前尽管针对ALI/ARDS治疗有多种措施和药物,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但ALI/ARDS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40%,存活的部分患者仍遗留肺功能障碍,并伴有其他多种不良反应。肺纤维化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简称,也是许多肺部疾病发展、演变、疤痕化的最终结局。有些病因明确,有报道患者在康复后遗留肺纤维化病症;有些病因不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年,预后极差。目前,肺纤维化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良反应多且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于肿瘤而被称为“类肿瘤疾病”。因此,肺炎/肺损伤、肺纤维化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临床上肺炎、肺纤维化常合并发病,其病理机制的内在关联,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
[0003]虫草是传统中药,虫草素作为虫草的功效成分,是一种珍贵的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虫草素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促进自噬抑制糖尿病肾病小鼠细胞凋亡和肾纤维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组织病理学损伤;通过调控NF

κB、Nrf2/HO

1等信号通路对肝炎等多种炎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此外,虫草素可以增强Nrf2的转录活性,诱导抗氧化酶和II相解毒酶HO

1的表达,逆转LPS诱导的肺损伤。以上结果表明,虫草素可有效减轻炎症、改善组织纤维化,对肺炎、肺损伤、组织纤维化等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但虫草素成药性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题,严重制约了它的深入开发和科学应用。首先,天然虫草价格昂贵,提取成本高,每0.1克高达200美元以上。国内对虫草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虫草子实体、菌丝体的人工培养的水平,技术含量不高,高虫草素含量虫草产品稀缺,主要靠规模促效益,无法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因此,采用生物制造技术赋能传统中药中功效组分的提取,可大幅提升天然功效组分的含量和其提取效率,才能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虫草素作为腺苷的类似物在体内代谢周期短,易受腺苷脱氨酶的水解,快速转化为无生物活性的3
’‑
脱氧次黄嘌呤核苷,其体内疗效不如预期。因此,对虫草素改性或衍生化,以提高虫草素的药物活性,增强或延长药效,是虫草素成药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0004]为稳定虫草素的结构,通常通过酰化、磷酸化、酯化等反应,添加具有防脱氨作用
的侧键、基团或离子,来构建结构合理的虫草素衍生物。Wei等合成的N

酰基虫草素衍生物可保护其氨基,提高其生物活性;Shimada等研究报道,以氟取代4

位上的氢,可延缓其代谢并减低其细胞毒性。目前已得到的虫草素衍生物种类有限,并且在虫草素上加某些侧键基团虽可以延缓脱氨作用,但仍然不能完全阻断ADA脱氨作用,因此仍需对虫草素衍生物侧键、基团的种类及位置进行完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防治肺损伤/肺纤维化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
[0006]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组合物。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应用。
[0009]专利技术思路:本专利技术从肺损伤/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出发,通过靶点预测和分子对接技术的早期设计,采用以特色化生物制造产品虫草素为母核,甘草酸为辅助分子,合成创新化合物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并通过分子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综合评价其药效、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为开发候选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0010]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由式Ia所示甘草酸单体结构的A端位点,与式Ib所示虫草素单体结构的Bi~Biii端中任意一个或多个位点连接所得。
[0012][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1~I

7中的任意一种。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I

6或I

7。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或I

6。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
[0017][0018][0019]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活性分子甘草酰氯的合成(第一反应):甘草酸与草酰氯进行酰氯化改性,反应至甘草酸完全溶解,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重结晶,得到式II所示的甘草酰氯;(2)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系列的合成(第二反应):所得甘草酰氯与式III所示化合物进行一锅反应,制备得到上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I

2、I

6和I

7的混合物。
[0021][0022]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羟基或保护基团,R3选自氨基或保护基团;且R1、R2不
同时选自保护基,且也不存在仅R2为保护基的情况;所述保护基团包括但不限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由式Ia所示甘草酸单体结构的A端位点,与式Ib所示虫草素单体结构的Bi~Biii端中任意一个或多个位点连接所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1~I

7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I

6或I

7;优选地,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或I

6;优选地,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选自I

2;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草酸与草酰氯进行第一反应,制得式II所示的甘草酰氯;所得甘草酰氯与式III所示化合物进行第二反应,制备虫草素

甘草酸衍生物;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羟基或保护基团,R3选自氨基或保护基团;且R1、R2不同时选自保护基,且也不存在仅R2为保护基的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中,所述草酰氯与甘草酸的摩尔比为1~5:1,优选为1~2:1,优选为2:1;优选地,所述反应还包括催化剂;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N,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成伦张琪应汉杰孙阳沈涛陈勇马博张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