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90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倒梯形体且盒体的顶部开口,所述盒体包括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所述盒体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梯形凸肋,所述盒体底面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海草幼苗根茎部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中央设置有槽孔。优选的,所述盒体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倒梯形凸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避免海草幼苗在移植过程中的损伤,减少海草块根茎部营养基质流失,保证植株能够持续吸收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幼苗,这将会有效的提高海草幼苗的移植成活率,为实现海草幼苗的规模化移植提供关键的装置。为实现海草幼苗的规模化移植提供关键的装置。为实现海草幼苗的规模化移植提供关键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


[0001]本技术涉及海草幼苗移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

技术介绍

[0002]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是近海众多渔业资源的栖息、繁衍、索饵和庇护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海草床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退化。因此,海草床修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中,采用海草幼苗植株移植是海草床的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避免挖取自然海草对草床的破坏,亦可保持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是目前我国海草资源急剧退化的国情下的一种创新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中,仅有针对海草植株移植的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固定或包裹成体植株的方式将其固定在修复水域,常用的方法是枚钉法、框架法和根状茎基质包裹移植法。其中,枚钉法是指使用U型金属或木制枚订,将海草移植植株固定于底质。框架法是指将海草植株绑缚于金属框架,然后将框架投放至修复海域。根状茎基质包裹移植法是指将海草幼苗移植植株用有益基质包裹,然后将其掩埋或投掷于修复海域。在海草幼苗的移植过程中因幼苗根状茎尚未发育,因此上述三种方式均难以实施。有报道称,将海草幼苗从培养装置移出至市售纸杯后然后移栽至移植海域,但所用市售纸杯内层为塑料淋膜,不可降解,严重限制根茎的生长,且纸杯不便于幼苗从培育系统的移出,易造成幼苗损伤和营养基的损失,亦影响后续在海区栽植的便捷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便于根系生长、减少营养基质流失、保护幼苗且便捷操作的海草幼苗移植装置。
[0004]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避免海草幼苗在移植过程中的损伤,减少海草块根茎部营养基质流失,保证植株能够持续吸收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幼苗,这将会有效的提高海草幼苗的移植成活率,为实现海草幼苗的规模化移植提供关键的装置。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倒梯形体且盒体的顶部开口,所述盒体包括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所述盒体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梯形凸肋,所述盒体的底面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海草幼苗根茎部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中央设置有槽孔。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盒体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倒梯形凸肋。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倒梯形凸肋的底边与矩形凹槽的一条边重合连接,所述倒梯形凸肋与矩形凹槽一体成型。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矩形凹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正梯形凸肋之
间,所述正梯形凸肋包括第一肋边和第二肋边;所述正梯形凸肋的第一肋边的下端连接矩形凹槽的一角,与该正梯形凸肋相邻的正梯形凸肋的第二肋边连接该矩形凹槽的对角或者邻角。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盒体的开口的上沿带有外翻的水平的折边。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正梯形凸肋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倒梯形凸肋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结构。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正面和背面的正梯形凸肋与倒梯形凸肋交替等距间隔设置。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盒体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盒体的尺寸为:长为18~22cm,宽为9~13cm,从盒体开口的平面到矩形凹槽的深度为6~8cm,从盒体开口的平面到矩形凹槽的深度为5~7.5c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设置有容纳海草幼苗根茎部的矩形凹槽,避免海草幼苗在移植过程中的损伤,减少海草根茎部营养基质流失,保证植株能够持续吸收营养物质,提高了海草幼苗的移植成活率。
[0019]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盒体内部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有正梯形凸肋,增强了盒体的强度,在移植过程中盒体不容易损坏,更好的保护了海草幼苗。
[0020]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倒梯形凸肋与矩形凹槽一体成型,一方面倒梯形凸肋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盒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倒梯形凸肋与矩形凹槽协同作用使得水向低处的槽孔导流,避免了盒体因受到水的侵泡而损坏。
[002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所述盒体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优选为由纸浆制成,盒体很快与移植海域的沙土消融在一起,一方面对海草幼苗起到固定定型作用,另一方面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
[002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盒体尺寸的设置,特别是盒体的深度大于常规移植海草幼苗的高度1
‑2㎝
,盒体给予幼苗成长初期的环境庇护如防水流冲击等,进一步的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的A

A剖面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侧面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正面视图。
[0030]图中,1

正梯形凸肋,2

倒梯形凸肋,3

矩形凹槽,4

槽孔,5

折边,11

第一肋边,12

第二肋边,100

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3]请参见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0),所述盒体(100)为倒梯形体且盒体(100)的顶部开口,所述盒体(100)包括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所述盒体(100)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梯形凸肋(1),所述盒体(100)的底面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海草幼苗根茎部的矩形凹槽(3),所述矩形凹槽(3)的底部中央设置有槽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倒梯形凸肋(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凸肋(2)的底边与矩形凹槽(3)的一条边重合连接,所述倒梯形凸肋(2)与矩形凹槽(3)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草幼苗移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3)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正梯形凸肋(1)之间,所述正梯形凸肋(1)包括第一肋边(11)和第二肋边(12);所述正梯形凸肋(1)的第一肋边(11)的下端连接矩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涛王军威许红艳张志新王森林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