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84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泥蜂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养殖箱前端设置有养殖箱门;养殖箱门为纱网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设置有箱门拉链;养殖箱内部设置有筑巢台;养殖箱后部连接设置有筑巢箱;养殖箱与筑巢箱活动连接;养殖箱后部设置有扣件槽;扣件槽内插入固定设置有扣件;扣件设置在筑巢箱上;养殖箱后部设置有筑巢仓门A;筑巢箱底部设置有筑巢仓门B;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连通;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为侧开抽拉式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部设置有喂食管;喂食管上端设置有喂食管进料阀;喂食管下端设置有喂食管出料阀,解决目前缺少一种针对泥峰养殖以及进行生物学观察的装置的问题。行生物学观察的装置的问题。行生物学观察的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


[0001]本技术涉及泥蜂人工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

技术介绍

[0002]泥蜂是一大类重要的捕猎性天敌昆虫,可捕猎各种害虫,并为植物传播花粉,其广泛分布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泥蜂大多数为独居性捕猎蜂,其捕猎及筑巢行为复杂。多数泥蜂在土中筑巢,部分在树枝内和裂缝中筑巢,部分在房屋等人类建筑物上用泥土筑巢,少数则利用其它昆虫废弃的树洞或旧巢作为巢穴。为了更好的开发泥蜂的生态功能,对不同泥蜂类群进行饲养,并观察其筑巢、捕猎等生物学习性尤为重要,但由于泥蜂为独居蜂,较难驯化和饲养,目前尚无较为完善的饲养和观察方法;目前缺少一种针对泥峰养殖以及进行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解决目前缺少一种针对泥峰养殖以及进行生物学观察的装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包括养殖箱、筑巢箱、养殖箱门、箱门拉链、筑巢台、喂食管、喂食管进料阀、喂食管出料阀、筑巢仓门A、筑巢仓门B、扣件槽和扣件;养殖箱前端设置有养殖箱门;养殖箱门为纱网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设置有箱门拉链;养殖箱内部设置有筑巢台;养殖箱后部连接设置有筑巢箱;养殖箱与筑巢箱活动连接;养殖箱后部设置有扣件槽;扣件槽内插入固定设置有扣件;扣件设置在筑巢箱上;养殖箱后部设置有筑巢仓门A;筑巢箱底部设置有筑巢仓门B;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连通;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为侧开抽拉式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部设置有喂食管;喂食管上端设置有喂食管进料阀;喂食管下端设置有喂食管出料阀。
[0006]进一步,所述养殖箱两侧分别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设备仓内的逆变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温度计和湿度计。
[0007]进一步,所述筑巢箱内部分别设置有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底部分别设置有筑巢仓门B。
[0008]进一步,所述筑巢台内部设置有电阻加热丝;电阻加热丝连接控制器。
[0009]进一步,所述养殖箱两侧设置有提手。
[0010]进一步,所述养殖箱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钉;养殖箱底部四角分别嵌入设置有固定钉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2]1.养殖箱前端设置有养殖箱门;养殖箱门为纱网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设置有箱门拉链;养殖箱内部设置有筑巢台;养殖箱后部连接设置有筑巢箱;养殖箱与筑巢箱活动连
接;养殖箱后部设置有扣件槽;扣件槽内插入固定设置有扣件;扣件设置在筑巢箱上;养殖箱后部设置有筑巢仓门A;筑巢箱底部设置有筑巢仓门B;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连通;筑巢仓门A和筑巢仓门B为侧开抽拉式结构设置;养殖箱门上部设置有喂食管;喂食管上端设置有喂食管进料阀;喂食管下端设置有喂食管出料阀,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可拆卸结构的筑巢箱与养殖箱连通,将泥峰投入养殖箱内后,泥峰通过自己拾取筑巢箱内掉入的筑巢原料,在筑巢台上搭建蜂巢,实现了泥峰的人工养殖,并且方便观察泥峰筑巢以及生活习性等特点,方便进行科学研究。
[0013]2.所述养殖箱两侧分别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设备仓内的逆变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温度计和湿度计,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电能并存储至蓄电池中,为温度计和湿度计等检测设备提供电能,方便实时监测饲养笼内的环境情况。
[0014]3.所述筑巢箱内部分别设置有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底部分别设置有筑巢仓门B,能够实现通过分别设置的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分别在内部填充沙土和木头等有利于泥峰筑巢的材料,打开筑巢仓门后方便泥峰拾取进行蜂巢的建设。
[0015]4.所述筑巢台内部设置有电阻加热丝;电阻加热丝连接控制器,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电阻加热丝极端寒冷天气时为养殖箱内的筑巢台上的蜂巢进行开热,防止泥峰被冻死。
[0016]5.所述养殖箱两侧设置有提手,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提手方便养殖箱的拿取,方便运输。
[0017]6.所述养殖箱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钉;养殖箱底部四角分别嵌入设置有固定钉槽,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固定钉和固定钉槽,方便养殖箱的重叠放置,方便提高泥蜂饲养想的数量,进行观察对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筑巢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包括养殖箱1、筑巢箱2、养殖箱门3、箱门拉链4、筑巢台5、喂食管6、喂食管进料阀7、喂食管出料阀8、筑巢仓门A9、筑巢仓门B10、扣件槽11和扣件12;养殖箱1前端设置有养殖箱门3;养殖箱门3为纱网结构设置;养殖箱门3上设置有箱门拉链4;养殖箱1内部设置有筑巢台5;养殖箱1后部连接设置有筑巢箱2;养殖箱1与筑巢箱2活动连接;养殖箱1后部设置有扣件槽11;扣件槽11内插入固定设置有扣件12;扣件12设置在筑巢箱2上;养殖箱1后部设置有筑巢仓门A9;筑巢箱2底部设置有筑巢仓门B10;筑巢仓门A9和筑巢仓门B10连通;筑巢仓门A9和筑巢仓门B10为侧开抽拉式结构设置;养殖箱门3上
部设置有喂食管6;喂食管6上端设置有喂食管进料阀7;喂食管6下端设置有喂食管出料阀8,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可拆卸结构的筑巢箱与养殖箱连通,将泥峰投入养殖箱内后,泥峰通过自己拾取筑巢箱内掉入的筑巢原料,在筑巢台上搭建蜂巢,实现了泥峰的人工养殖,并且方便观察泥峰筑巢以及生活习性等特点,方便进行科学研究。
[0023]实施例2
[00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养殖箱1两侧分别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20;太阳能发电板20连接设备仓13内的逆变器14;逆变器14连接蓄电池15;蓄电池15连接控制器16;控制器16分别连接温度计17和湿度计18,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电能并存储至蓄电池中,为温度计和湿度计等检测设备提供电能,方便实时监测饲养笼内的环境情况。
[0025]实施例3
[00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筑巢箱2内部分别设置有筑巢料仓A24和筑巢料仓B25;筑巢料仓A24和筑巢料仓B25底部分别设置有筑巢仓门B10,能够实现通过分别设置的筑巢料仓A和筑巢料仓B分别在内部填充沙土和木头等有利于泥峰筑巢的材料,打开筑巢仓门后方便泥峰拾取进行蜂巢的建设。
[0027]实施例4
[00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筑巢台5内部设置有电阻加热丝21;电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蜂生物学观察的饲养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筑巢箱(2)、养殖箱门(3)、箱门拉链(4)、筑巢台(5)、喂食管(6)、喂食管进料阀(7)、喂食管出料阀(8)、筑巢仓门A(9)、筑巢仓门B(10)、扣件槽(11)和扣件(12);养殖箱(1)前端设置有养殖箱门(3);养殖箱门(3)为纱网结构设置;养殖箱门(3)上设置有箱门拉链(4);养殖箱(1)内部设置有筑巢台(5);养殖箱(1)后部连接设置有筑巢箱(2);养殖箱(1)与筑巢箱(2)活动连接;养殖箱(1)后部设置有扣件槽(11);扣件槽(11)内插入固定设置有扣件(12);扣件(12)设置在筑巢箱(2)上;养殖箱(1)后部设置有筑巢仓门A(9);筑巢箱(2)底部设置有筑巢仓门B(10);筑巢仓门A(9)和筑巢仓门B(10)连通;筑巢仓门A(9)和筑巢仓门B(10)为侧开抽拉式结构设置;养殖箱门(3)上部设置有喂食管(6);喂食管(6)上端设置有喂食管进料阀(7);喂食管(6)下端设置有喂食管出料阀(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刘致志陈维先吴海英宋之艳李京鸿魏歌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