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83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固定设置有滤床,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区,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进水渠道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渠道,所述滤床的顶部设置为反冲洗出水渠,所述污水渠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闸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柔性不透水包裹层和滤料的自身重力以及液体压力,使得滤料小球组成的滤料被挤压成漏斗形,有效分离液体中不同粒径的污染物;通过空气管和液位压差配合可对滤料进行反冲洗,避免了污水渠道直接混入大量雨水进入市政污水系统,从而有效保障了市政污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成本较低。较低。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部分地区的初雨污染程度甚至超出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若初期雨水直排入河道,则会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净化初期雨水,避免其直接对自然河道水体造成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当前市政雨水系统中面对初期雨水往往采用“截流”的理念,在很多地区合流制排水体系下截流箱涵等工艺的应用容易导致城市污水厂进水中混入大量雨水,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影响城市污水厂运行;也有一些地区尝试将在线仪表检测与截流井相结合用来截流初期雨水,虽然效果优秀但是面临前期投资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4]因此,本
的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以解决初期雨水净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解决现有的初期雨水系统容易在城市污水厂进水中混入大量雨水,导致影响城市污水厂运行、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固定设置有滤床,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区,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进水渠道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渠道,所述滤床的顶部设置为反冲洗出水渠,所述污水渠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闸门,所述出水渠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下开式堰门;
[0007]所述滤床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柔性不透水包裹层,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固定,内部分别填充有可弹性形变的滤料;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部还分别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0008]所述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具有过滤工况和反冲洗工况二种工作状态。
[0009]较佳地,所述过滤工况为:降雨时,初期雨水通过所述进水渠道收集进入所述设备主体并均匀分布在所述滤床中,此时,所述滤料与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由于上部液体压力及自身重力影响,被挤压形成漏斗状;所述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初期雨水过滤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滤床上的出水堰进入所述出水渠道;
[0010]所述反冲洗工况为:随着降雨的持续,所述滤料的杂质增多,所述滤床滤速下降,所述滤床内水位上升;当水位淹没所述液位传感器时,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进水渠道的进水关闭,将所述闸门开启,所述下开式堰门抬升至最高;此时,所述下开式堰门前水位超过所述滤床顶部后清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倒流,既可以作为反冲洗用水也可以避免所述滤料
中反冲洗的杂质进入所述清水区;最终,反冲洗水和杂质通过所述反冲洗出水渠进入所述污水渠道并排至市政污水系统;
[0011]在所述下开式堰门前水位不超过所述滤床顶部后清水水位时,反冲洗工况结束;这时,所述设备主体打开所述进水渠道的进水,再次关闭所述闸门并将所述下开式堰门降低复位;使得所述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恢复过滤工况。
[0012]较佳地,在过滤工况中,控制所述下开式堰门的高低,可调节初期雨水进入所述出水渠道的出水流量。
[0013]较佳地,所述滤料由若干密布在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内可弹性形变的滤料小球组成。
[0014]较佳地,还包括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包括一主管以及与若干所述滤料一一对应的若干分支管;每一所述分支管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所述滤料并延伸至所述滤床的出水堰,每一所述分支管在位于所述滤床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口。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利用柔性不透水包裹层和滤料的自身重力以及液体压力,使得由滤料小球组成的滤料被挤压成漏斗形,从而形成上部滤料空隙大,下部空隙小的特殊结构,有效分离液体中不同粒径的污染物;通过空气管和液位压差配合可对滤料进行反冲洗,避免了污水渠道直接混入大量雨水进入市政污水系统,从而有效保障了市政污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且本专利技术相较于在线仪表检测与截流井相结合用来截流初期雨水的方式,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过滤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雨水在滤床内的流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反冲洗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雨水在滤床内的流态示意图。
[0021]图中:1设备主体、2滤床、3清水区、4进水渠道、5出水渠道、6反冲洗出水渠、7污水渠道、8闸门、9下开式堰门、10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1滤料、12液位传感器、13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内固定设置有滤床2,设备主体1在滤床2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区3,设备主体1在滤床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道4和出水渠道5,设备主体1在进水渠道4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渠道7,滤床2的顶部设置为反冲洗出水渠6,污水渠道7的进水口处设置有闸门8,出水渠道5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下开式堰门9;
[0025]滤床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0,每一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0的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每一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0的顶底两端分别与
设备主体1固定,内部分别填充有可弹性形变的滤料11;每一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0的顶部还分别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2。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创新在于:通过利用重力和液体压力,使滤料小球被挤压成漏斗形,从而形成“上部滤料空隙大、下部空隙小”的特殊结构,可有效分离液体中不同粒径的污染物。
[0027]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在具体使用时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过滤工况”和“反冲洗工况”;
[0028]过滤工况,降雨时,初期雨水通过进水渠道4收集进入设备主体1并均匀分布在滤床2中,此时,滤料11与柔性不透水包裹层10由于上部液体压力及自身重力影响,被挤压形成漏斗状;闸门8处于关闭状态,初期雨水过滤后通过设置在滤床2上的出水堰进入出水渠道5;
[0029]反冲洗工况,随着降雨的持续,滤料11的杂质增多,滤床2滤速下降,滤床2内水位上升;当水位淹没液位传感器12时,设备主体1的进水渠道4的进水关闭,将闸门8开启,下开式堰门9抬升至最高;此时,下开式堰门6前水位超过滤床2顶部后清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倒流,既可以作为反冲洗用水也可以避免滤料11中反冲洗的杂质进入清水区3;最终,反冲洗水和杂质通过反冲洗出水渠6进入污水渠道7并排至市政污水系统;
[0030]在下开式堰门6前水位不超过滤床2顶部后清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内固定设置有滤床,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底部设置有清水区,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滤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所述设备主体在所述进水渠道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渠道,所述滤床的顶部设置为反冲洗出水渠,所述污水渠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闸门,所述出水渠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下开式堰门;所述滤床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柔性不透水包裹层,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固定,内部分别填充有可弹性形变的滤料;每一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的顶部还分别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具有过滤工况和反冲洗工况二种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状液压初雨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工况为:降雨时,初期雨水通过所述进水渠道收集进入所述设备主体并均匀分布在所述滤床中,所述滤料与所述柔性不透水包裹层由于上部液体压力及自身重力影响,被挤压形成漏斗状;所述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初期雨水过滤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滤床上的出水堰进入所述出水渠道;所述反冲洗工况为:随着降雨的持续,所述滤料的杂质增多,所述滤床滤速下降,所述滤床内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庭郑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