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380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涉及膜组件安装领域,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连接上固定挂钩,所述上固定挂钩包括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两端,所述中间装置的顶端设有顶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的底端设有底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卡子和托架,所述膜组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膜组件的顶部连接有膜顶部接口,所述膜顶部接口放置在所述顶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底部连接有膜底部接口,所述膜底部接口放置在所述底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侧方连接有膜侧方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减少膜车间占地面积,提高安装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膜组件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国内超滤膜市场正处于“千帆竟发、百舸争流”蓬勃发展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超滤来进行水处理。超滤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作为RO预处理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超滤还被用作直接处理市政饮用水、污水、中水回用食品等多个领域,超滤膜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安装方面的质量于工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目前的超滤膜系统占地面积较大,且安装施工所需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费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包括中间装置和膜组件,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连接上固定挂钩,所述上固定挂钩包括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两端,所述中间装置的顶端设有顶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的底端设有底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卡子和托架,所述膜组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膜组件的顶部连接有膜顶部接口,所述膜顶部接口放置在所述顶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底部连接有膜底部接口,所述膜底部接口放置在所述底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侧方连接有膜侧方接口。
[0006]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开孔,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开孔,所述顶部开孔和所述底部开孔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顶部开孔和所述底部开孔的直径与所述膜侧方接口的直径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膜组件的长度相同,所述凹槽内宽度与所述膜组件的外径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所述吊耳和所述卡子均采用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面层,所述底层的材质为环氧富锌底漆,所述中间层的材质为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面层的材质为聚氨酯面漆。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所述吊耳和所述托架为一体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卡子与所述托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卡子与所述托架均设置在所述凹槽上。
[0012]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凹槽、吊耳和托架均焊接成一体结构,既能承受较大重量,又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0014](2)本技术安装使用时只需将膜组件放置到凹槽内,膜顶部接口放置在顶端预留口内,膜底部接口放置在底端预留口内,膜组件的侧方接口分别穿过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即可,安装简单。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注
[0018]1、吊耳;2、顶端预留口;3、托架;4、顶部开孔;5、底端预留口;6、底部开孔;7、凹槽;8、卡子;9、膜组件;10、膜顶部接口;11、膜底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0]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1]实施例
[0022]在本实施案例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包括中间装置和膜组件9,中间装置的顶部连接上固定挂钩,上固定挂钩包括吊耳1,吊耳1设置在中间装置的顶部两端,中间装置的顶端设有顶端预留口2,中间装置的底端设有底端预留口5,中间装置包括凹槽7,凹槽7上设置有卡子8和托架3,膜组件9安装在凹槽7内,膜组件9的顶部连接有膜顶部接口10,膜顶部接口10放置在顶端预留口2内,膜组件9的底部连接有膜底部接口11,膜底部接口11放置在底端预留口5内,膜组件9的侧方连接有膜侧方接口。
[0023]吊耳1方便安装完成后,使用吊车将装置转移到安装位置,方便安装。
[0024]凹槽7的底部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开孔4,凹槽7的底部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开孔6,顶部开孔4和底部开孔6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顶部开孔4和底部开孔6的直径与膜侧方接口的直径相同。凹槽7的长度与膜组件9的长度相同,凹槽7内宽度与膜组件9的外径相同。将膜组件9与凹槽紧密贴合在一起,避免产生缝隙导致装置安装失败。
[0025]凹槽7、吊耳1和托架3均为一体式结构。凹槽7、吊耳1和卡子8均采用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面层,所述底层的材质为环氧富锌底漆,所述中间层的材质为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面层的材质为聚氨酯面漆。卡子8与托架3通过螺栓连接,卡子8与托架3均设置在凹槽7上。卡子8可以通过螺栓摘取,安装膜组件9时,将卡子8取下,安装完成后,安装卡子8,通过螺栓固定。
[0026]采用焊接方式,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增加整体装置的耐性和抗腐蚀性。
[002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将膜组件9放置在凹槽7内,将膜组件9的膜顶部接口10放置在顶端预留口2内,膜组件9的膜底部接口11放置在底端预留口5内,膜组件9的侧方接口穿过顶部开孔4和底部开孔6,用卡子8固定好膜组件9和凹槽7,使用吊车通过吊耳1转移到安装位置。
[0028]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凹槽、吊耳和托架均焊接成一体结构,既能承受较大重量,又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安装使用时只需将膜组件放置到凹槽内,膜组件的侧方接口穿过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即可,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提高安装效率。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包括中间装置和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连接上固定挂钩,所述上固定挂钩包括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中间装置的顶部两端,所述中间装置的顶端设有顶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的底端设有底端预留口,所述中间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卡子和托架,所述膜组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膜组件的顶部连接有膜顶部接口,所述膜顶部接口放置在所述顶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底部连接有膜底部接口,所述膜底部接口放置在所述底端预留口内,所述膜组件的侧方连接有膜侧方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膜组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开孔,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开孔,所述顶部开孔和所述底部开孔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膜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思宇曹文彬田江友马肇阳周伟王召朔陈根发韩建雄陈宇航任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