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59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包括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减震结构、封边,所述第一消音板右侧设有与其平行对称的第二消音板,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结构,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边缘设有一圈封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利用机舱舱室的空间,在不改变船体结构的前提下,优化低频降噪的能力,可以降低舱室结构振动,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吸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吸声结构的
,特别是一种减振吸声结构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船舶业发展迅速,船舶制造技术日渐成熟,对于船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大大提高。长时间工作居住在舱室噪声中容易是引起人们情绪烦躁、影响人们健康,而且振动噪声极大危害船舶运行的安全。随着船舶业的不断发展,振动噪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减振降噪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船舶舱室降噪减振复合结构件的研发”,针对机舱舱室噪声源的环境特点和传统吸声材料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效利用机舱舱室的空间,在不改变船体结构的前提下,优化低频降噪的能力,可以降低舱室结构振动,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减振吸声结构,能够有效利用机舱舱室的空间,在不改变船体结构的前提下,优化低频降噪的能力,可以降低舱室结构振动,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包括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减震结构、封边,所述第一消音板右侧设有与其平行对称的第二消音板,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结构,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边缘设有一圈封边。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消音板包含第一微穿孔板、第一吸音棉层、第一支柱、第一定位杆、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微穿孔板,所述第一微穿孔板左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微穿孔板,第一微穿孔板、第二微穿孔板之间夹有若干个第一支柱、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若干个第一支柱、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一一对应,第一支柱外侧套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支柱右端面设有穿过第二微穿孔板的第一定位杆,第一微穿孔板、第二微穿孔板之间夹有第一吸音棉层,第一吸音棉层避开第一减震弹簧。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结构相同,第一消音板的第一定位杆左端面设有滑孔,第二消音板的第一定位杆右端面设有第一螺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结构包含定位螺杆、弹簧杆、颗粒阻尼器、第二吸音棉层、撞珠、棱杆,定位螺杆拧在第一螺孔内,定位螺杆右端设有同轴的弹簧杆,弹簧杆右端设有颗粒阻尼器,颗粒阻尼器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壁设有一层第二吸音棉层,空腔内设有若干个撞珠,滑孔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棱杆,棱杆与颗粒阻尼器相连。
[0008]作为优选,所述封边主体呈环状,封边内孔设有若干个延展支架,第一微穿孔板和第二微穿孔板边缘之间、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边缘之间均夹有一圈延展支架,延展支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边缘设有若干个第三螺孔,若干个第二螺孔、第一消音板边缘的若干个第三螺孔、第二消音板边缘的若干个第三螺孔一一对应,第
二螺孔与对应的第三螺孔同轴。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利用机舱舱室的空间,在不改变船体结构的前提下,优化低频降噪的能力,可以降低舱室结构振动,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通过设置第一微穿孔板、第二微穿孔板连接组合成双层微穿孔空腔体,利用双层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宽,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吸声系数高,可以有效减少舱室噪声;通过设置第一吸音棉层,能够通过第一微穿孔板、第二微穿孔板上的微孔进一步消音;通过在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之间利用弹簧杆固定连接有颗粒阻尼器,利用颗粒之间的摩擦耗散振动传递的能量,减少振动强度,可以保护船舶运行安全和降低舱室的振动,第二吸音棉层能够在颗粒阻尼器减震的同时吸收撞珠碰撞产生的噪音。
[0010]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减振吸声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包括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减震结构3、封边4,所述第一消音板1右侧设有与其平行对称的第二消音板2,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结构3,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边缘设有一圈封边4。
[0013]其中,所述第一消音板1包含第一微穿孔板11、第一吸音棉层12、第一支柱13、第一定位杆131、第一减震弹簧14、第二微穿孔板15,所述第一微穿孔板11左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微穿孔板15,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之间夹有若干个第一支柱13、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14,若干个第一支柱13、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14一一对应,第一支柱13外侧套有第一减震弹簧14,第一支柱13右端面设有穿过第二微穿孔板15的第一定位杆131,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之间夹有第一吸音棉层12,第一吸音棉层12避开第一减震弹簧14。
[0014]其中,所述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结构相同,第一消音板1的第一定位杆131左端面设有滑孔10,第二消音板2的第一定位杆131右端面设有第一螺孔20。
[0015]其中,所述减震结构3包含定位螺杆31、弹簧杆32、颗粒阻尼器33、第二吸音棉层331、撞珠332、棱杆34,定位螺杆31拧在第一螺孔20内,定位螺杆31右端设有同轴的弹簧杆32,弹簧杆32右端设有颗粒阻尼器33,颗粒阻尼器33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壁设有一层第二吸音棉层331,空腔内设有若干个撞珠332,滑孔10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棱杆34,棱杆34与颗粒阻尼器33相连。
[0016]其中,所述封边4主体呈环状,封边4内孔设有若干个延展支架41,第一微穿孔板11和第二微穿孔板15边缘之间、第一消音板1和第二消音板2边缘之间均夹有一圈延展支架41,延展支架4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410,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边缘设有若干个第三螺孔101,若干个第二螺孔410、第一消音板1边缘的若干个第三螺孔101、第二消音板2边缘的若干个第三螺孔101一一对应,第二螺孔410与对应的第三螺孔101同轴。
[0017]本技术工作过程:
[0018]本技术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螺栓穿过第二螺孔410与对应的第三螺孔101的组合螺孔后拧在船舱壁上,减振吸声结构被若干个螺栓固定在船舱壁上。
[0019]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利用机舱舱室的空间,在不改变船体结构的前提下,优化低频降噪的能力,可以降低舱室结构振动,营造良好的舱室工作环境;通过设置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连接组合成双层微穿孔空腔体,利用双层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宽,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吸声系数高,可以有效减少舱室噪声;通过设置第一吸音棉层12,能够通过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上的微孔进一步消音;通过在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之间利用弹簧杆32固定连接有颗粒阻尼器33,利用颗粒之间的摩擦耗散振动传递的能量,减少振动强度,可以保护船舶运行安全和降低舱室的振动,第二吸音棉层331能够在颗粒阻尼器33减震的同时吸收撞珠332碰撞产生的噪音。
[00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减震结构(3)、封边(4),所述第一消音板(1)右侧设有与其平行对称的第二消音板(2),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结构(3),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边缘设有一圈封边(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板(1)包含第一微穿孔板(11)、第一吸音棉层(12)、第一支柱(13)、第一定位杆(131)、第一减震弹簧(14)、第二微穿孔板(15),所述第一微穿孔板(11)左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微穿孔板(15),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之间夹有若干个第一支柱(13)、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14),若干个第一支柱(13)、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14)一一对应,第一支柱(13)外侧套有第一减震弹簧(14),第一支柱(13)右端面设有穿过第二微穿孔板(15)的第一定位杆(131),第一微穿孔板(11)、第二微穿孔板(15)之间夹有第一吸音棉层(12),第一吸音棉层(12)避开第一减震弹簧(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板(1)、第二消音板(2)结构相同,第一消音板(1)的第一定位杆(131)左端面设有滑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明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仑德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