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48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包括设置在窗口外侧底部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一端设置有踏板,伸缩装置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中间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有步行梯,步行梯线性阵列且依次降低,被困人员从踏板上移动到步行梯上进行逃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建筑物的外侧设置消防逃生窗,缓解了逃生人员对逃生通道造成的拥堵,减少了人员伤亡。减少了人员伤亡。减少了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消防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高层建筑的逃生方式主要通过逃生通道,逃生方式单一,而且逃生通道大多在室内,并且逃生的人员容易堵塞通道,导致人员被困在起火的建筑物内,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以解决消防通道设置在室内人员无法逃脱造成人员伤亡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0005]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包括设置在窗口外侧底部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一端设置有踏板,伸缩装置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中间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有步行梯,步行梯线性阵列且依次降低,被困人员从踏板上移动到步行梯上进行逃生。
[0006]进一步的,伸缩装置包括框架A以及框架B,框架A与外墙面固定连接,框架A设置在窗口的下段处,框架A与框架B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驱动框架B靠近或远离框架A。
[0007]进一步的,伸缩组件包括联板A以及联板B,联板A与框架A枢轴连接,联板B与框架B枢轴连接,联板A与联板B枢轴连接。
[0008]进一步的,联板A包括左端部、中间部以及右端部,联板A的右端部设置有轴孔A,轴孔A内设置有柱销A,柱销A设置在框架A的端部,联板A的中间部设置有轴孔B,轴孔B与轴孔A之间设置有开窗A,开窗A底部设置有托板A,托板A上端面设置有L型挡板A,联板A的左端部设置有限位块A。/>[0009]进一步的,联板B包括左端部、中间部以及右端部,联板B的右端部设置有限位块B,限位块B设置在托板A上,联板B的中间部设置有轴孔C,轴孔C与轴孔B同心,轴孔C轴孔B内设置有枢轴,联板B的左端部设置有轴孔D,轴孔D内设置有柱销B,柱销B设置在框架B的端部,轴孔D与轴孔C之间设置有开窗B,开窗B设置在联板B的后端,开窗B的底部设置有托板B,托板B上端面设置有L型挡板B,限位块A设置在联板B的托板B上。
[0010]进一步的,踏板包括踏板A以及踏板B,框架A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套A,两个固定套A内设置有踏板A,踏板A与固定套A枢轴连接,框架B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套B,两个固定套B内设置有踏板B,踏板B与固定套B枢轴连接,踏板A与踏板B之间设置有合页A。
[0011]进一步的,升降装置包括框架C以及框架D,框架C上设置有套环A,套环A设置在框架A的竖直栏杆上,框架D上设置有套环B,框架D的套环B设置在框架B的竖直栏杆上,框架C设置在框架A与框架B之间,框架D设置在框架A与框架B之间。
[0012]进一步的,步行梯包括步行梯A以及步行梯B,框架C右端上侧的两个竖直栏上设置有固定套C,固定套C上枢轴设置有步行梯A,框架D右端上侧的两个竖直栏上设置有固定套
D,固定套D上枢轴设置有步行梯B,步行梯B与步行梯A之间设置有合页B。
[0013]进一步的,联板A与联板B之间的夹角最小时,踏板A与踏板B折叠在框架A和框架B内,框架A的外侧面与框架B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框架C的内侧面与框架D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L,L=L,联板A与联板B之间的夹角变大时,框架C与框架D竖直降落。
[0014]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窗口处的通道延伸的方向相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在建筑物的外侧设置消防逃生窗,缓解了逃生人员对逃生通道造成的拥堵,减少了人员伤亡。
[0017]2.开始时,伸缩装置是折叠在窗口外侧底部的,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减少占用建筑物外侧空间,另一个作用是挤压固定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作用是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窗口,使得逃生人员距离地面的位置逐步降低。
[0018]3.将框架A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伸缩装置的稳定性,将框架A设置在窗口的下段处,目的是避开窗口,逃生人员从窗户内转移到踏板上,另外一个目的防止逃生窗遮挡阳光,伸缩组件驱动框架B靠近或者远离框架A,进而实现伸缩的功能。
[0019]4.联板A与联板B枢轴连接,当联板A和联板B之间的夹角最小时,联板B带动框架B靠近框架A。
[0020]5.逃生人员在踏上逃生窗之前,从窗户处向外推动框架A,框架A与框架B之间的距离变大,与此同时,升降装置往下移动。逃生人员脚踏联板A和联板B枢轴连接处,因为联板A的限位块A设置在托板B上,以及联板B的限位块B设置在托板A上,由于人的重量,当联板A与联板B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托板B与托板A实现联板A和联板B的自锁。
[0021]6.当框架B远离框架A时,踏板A和踏板B沿着合页A处扩张直到踏板A与踏板B处于水平状态,此时联板A与联板B之间的夹角为180
°
,框架A与框架B之间的距离最大。逃生人员脚踩联板A与联板B逐步的下降到伸缩机构的踏板上。当框架B靠近框架A时,踏板B沿着合页A与踏板A折叠在框架B与框架A之间,不占用额外空间。
[0022]7.L1=L2,逃生窗在不使用状态时,框架C和框架D是挤压在框架A和框架B上的,当框架A和框架B相互远离时,框架C和框架D是逐渐下降的,当不使用逃生窗时,将一楼的升降装置往上推,当推到框架A和框架B上端时,将联板A和联板B之间的夹角变小,最终将框架C和框架D隐藏在框架A和框架B之间,依次从下到上逐步实现整个逃生窗的折叠。
[0023]8.因为框架C是通过套环A与框架A连接的,框架D是通过套环B与框架B连接的,因此当框架B远离框架C时,框架D也远离框架C,而设置在框架C和框架D之间步行梯A和步行梯B呈现扩张水平状态。
[0024]9.类似楼道的设置,如果相邻两个窗口处的通道呈直线,则整个的逃生窗会占用建筑物外侧很大的空间,也不符合建筑规范。
[0025]10.由于框架A与建筑物外侧是固定连接的,又因为联板A和联板B由于人体的重量能自锁,因此踏板可以承担整个成人的重量。当固定住框架A和框架B后,框架C与框架D之间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因此步行梯也能承担整个成人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逃生窗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3为某一窗口处的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联板A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联板B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某一窗口处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0为框架A与框架C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0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7]其中,附图标记为:1.窗口;2.伸缩装置;21.框架A;211.柱销A;212.固定套A;22.框架B;221.柱销B;222.固定套B;23.伸缩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消防逃生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窗口(1)外侧底部的伸缩装置(2),伸缩装置(2)一端设置有踏板(3),伸缩装置(2)内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中间设置有通道(5),通道(5)内设置有步行梯(6),步行梯(6)线性阵列且依次降低,被困人员从踏板(3)上移动到步行梯(6)上进行逃生。2.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消防逃生窗,其特征在于,伸缩装置(2)包括框架A(21)以及框架B(22),框架A(21)与外墙面固定连接,框架A(21)设置在窗口(1)的下段处,框架A(21)与框架B(22)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23),伸缩组件(23)驱动框架B(22)靠近或远离框架A(21)。3.根据权利要求2的建筑消防逃生窗,其特征在于,伸缩组件(23)包括联板A(231)以及联板B(232),联板A(231)与框架A(21)枢轴连接,联板B(232)与框架B(22)枢轴连接,联板A(231)与联板B(232)枢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的建筑消防逃生窗,其特征在于,联板A(231)包括左端部、中间部以及右端部,联板A(231)的右端部设置有轴孔A(2311),轴孔A(2311)内设置有柱销A(211),柱销A(211)设置在框架A(21)的端部,联板A(231)的中间部设置有轴孔B(2312),轴孔B(2312)与轴孔A(2311)之间设置有开窗A(2313),开窗A(2313)底部设置有托板A(2314),托板A(2314)上端面设置有L型挡板A(2315),联板A(231)的左端部设置有限位块A(2316)。5.根据权利要求4的建筑消防逃生窗,其特征在于,联板B(232)包括左端部、中间部以及右端部,联板B(232)的右端部设置有限位块B(2321),限位块B(2321)设置在托板A(2314)上,联板B(232)的中间部设置有轴孔C(2322),轴孔C(2322)与轴孔B(2312)同心,轴孔C轴孔B内设置有枢轴(2323),联板B(232)的左端部设置有轴孔D(2324),轴孔D(2324)内设置有柱销B(221),柱销B(221)设置在框架B(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芸郑洪莲侯宇刚刘春锐解裕金刘岩程学霞张博文张花胡相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盛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