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302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所述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包括综采工作面、第一顺槽、第二顺槽、第三顺槽、供液装置和多个液压支架,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间隔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两端,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均为运输顺槽,所述第三顺槽位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中部,所述供液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顺槽内,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泵站、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第一顺槽、所述第二顺槽、所述第三顺槽和所述综采工作面中的每一者设有多个所述液压支架,每个所述液压支架通过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站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具有供液管压降低、可保障供液流量和压力以及液压支架正常运移等优点,满足超长工作面的需求。工作面的需求。工作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支护装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开采工效和资源回收率,超长综采工作面是综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超长综采工作面已由300m左右不断提升,实现了450m综采工作面回采,超长工作面带来的首要问题是供液管路的增长,供液管路较大的沿程和管路上接头造成的局部压降,会导致多个液压支架动作不协调。对于超长工作面,目前主要从增加系统管路通径或数量来解决供液管路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安装空间和管路规格的限制,尤其是600m以上的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用双采煤机割煤时液压支架动作需液量成倍增加,产生的远距离供液问题仍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供液管压降低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包括综采工作面、第一顺槽、第二顺槽、第三顺槽、供液装置和多个液压支架,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间隔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两端,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均为运输顺槽,所述第三顺槽位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中部;
[0005]所述供液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顺槽内,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泵站、供液管和回液管;
[0006]所述第一顺槽、所述第二顺槽、所述第三顺槽和所述综采工作面中的每一者设有多个所述液压支架,每个所述液压支架通过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站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管包括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第三顺槽内,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内,所述第二管路为闭合环形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沿所述第三顺槽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供液管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沿所述综采工作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和/或
[0008]所述回液管包括连通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设于所第三顺槽内,所述第四管路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内,所述第四管路为闭合环形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包括沿所述第三顺槽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回液管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管沿所述综采工作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段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管路均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和/或
[0010]所述第三管路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包括第一蓄能器组、单向阀、插装阀和控制系统,所述单向阀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供液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连通;
[0012]所述插装阀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供液管连通,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插装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13]当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压力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P1,且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压力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P2时,所述插装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P1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P2;
[0014]当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P1,和/或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P2时,所述插装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断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P1大于等于25MPa,所述第二预设值P2小于等于18MPa。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电液控制阀,
[0017]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供液管之间;
[001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电液控制阀信号连接;
[0019]其中当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P1,且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P2时,所述插装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P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P2时,所述插装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液控制阀上具有工作口、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插装阀上还具有控制口,所述工作口与所述控制口连通,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工作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工作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通。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回液管连通。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蓄能器组,所述第二蓄能器组与所述供液管连通。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蓄能器组,所述第三蓄能器组中包括多个蓄能器,多个所述蓄能器与多个液压支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蓄能器与对应的所述液压支架的进液口连通。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通过设置第三顺槽,并将第三顺槽设置在综采工作面的中部,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分区设置。当综采工作面为超长工作面时,第三顺槽可以将超长工作面划分为两个常规长度区域,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超长工作面因供液管太长而造成供液管压降的问题。补液装置在系统用液量大时快速释放储存的高压液体,满足多应用液压支架的同时工作需求。每台液压支架均连接有一个蓄能器,在系统压力高时对液压支架上的蓄能器进行补液,工作时液压支架上的蓄能器和供液系统联合供液,可以满足超长工作面的开采需求。
[0025]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具有供液管压降低,可保障供液流量和压力以及液压支架正常运移等优点,满足超长工作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的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100;
[0031]综采工作面1;
[0032]第一顺槽201;第二顺槽202;第三顺槽203;
[0033]供液装置3;泵站301;供液管302;第一管路3021;第二管路3022;第一管段30221;第二管段30222;第一连接管3023;回液管303;第三管路3031;第四管路3032;第三管段30321;第四管段30322;第二连接管3033;过滤器304;
[0034]液压支架4;
[0035]补液装置5;第一蓄能器组501;单向阀502;第一进液口5021;第一出液口5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综采工作面;第一顺槽、第二顺槽和第三顺槽,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间隔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两端,所述第一顺槽和所述第二顺槽均为运输顺槽,所述第三顺槽位于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中部;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顺槽内,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泵站、供液管和回液管;以及多个液压支架,所述第一顺槽、所述第二顺槽、所述第三顺槽和所述综采工作面中的每一者设有多个所述液压支架,每个所述液压支架通过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泵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包括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第三顺槽内,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内,所述第二管路为闭合环形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沿所述第三顺槽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供液管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沿所述综采工作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和/或所述回液管包括连通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设于所第三顺槽内,所述第四管路设于所述综采工作面内,所述第四管路为闭合环形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包括沿所述第三顺槽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回液管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管沿所述综采工作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管路均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和/或所述第三管路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包括第一蓄能器组、单向阀、插装阀和控制系统,所述单向阀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供液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连通;所述插装阀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供液管连通,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插装阀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生马英张思瑞徐亚军王海马端志文治国贺剑冯志愚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