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01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包括水泥基层,所述水泥基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板,且第一防水板的顶部铺设有无机物灌浆料层,并且无机物灌浆料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的顶部灌注有水泥砂浆,且水泥砂浆的顶部安装有后浇带边界防水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便于将各层材料进行隔离,提高各层材料的防渗漏效果,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注浆口,提高不同高度的水泥砂浆的流动性,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效率,第一灌浆管与第二灌浆管的水平距离设置为一米,依据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设置,防止水泥砂浆受流动性限制,出现注浆不均的现象,提高了注浆的质量。提高了注浆的质量。提高了注浆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0003]现有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往往在后浇带边界连接处缺少防漏板,水容易从连接处进行渗漏,现有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在基层底部往往由于未设置防水板,在潮湿雨水等天气,会出现雨水反渗现象,并且在注浆过程中,若注浆口的高度唯一确定,难以变动,当水泥砂层厚度高于注浆口,导致水泥砂层流动过缓,延长施工人员的施工工期,若设置的注浆管较少,水泥砂层流动性限制水泥砂层的流动区域,容易出现注浆不均,后期施工完成后,出现空鼓现象,水容易通过空鼓区域进行渗漏,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问题。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往往在后浇带边界连接处缺少防漏板,水容易从连接处进行渗漏,现有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在基层底部往往由于未设置防水板,在潮湿雨水等天气,会出现雨水反渗现象,并且在注浆过程中,若注浆口的高度唯一确定,难以变动,当水泥砂层厚度高于注浆口,导致水泥砂层流动过缓,延长施工人员的施工工期,若设置的注浆管较少,水泥砂层流动性限制水泥砂层的流动区域,容易出现注浆不均,后期施工完成后,出现空鼓现象,水容易通过空鼓区域进行渗漏,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包括水泥基层,所述水泥基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板,且第一防水板的顶部铺设有无机物灌浆料层,并且无机物灌浆料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二防水板的顶部灌注有水泥砂浆,且水泥砂浆的顶部安装有后浇带边界防水板,所述后浇带边界防水板的顶部铺设有基板,且基板的顶部铺设有刚性防水层,所述刚性防水层的内部嵌入有第一灌浆管,且第一灌浆管的边侧设置有第二灌浆管。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灌浆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泄压孔,且泄压孔的另一侧设置有中心灌浆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浆管包括螺纹盖、管体、第一出浆口、第二出浆口、第三出浆
口、主出浆口,且螺纹盖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管体,且管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浆口,并且第一出浆口的边侧预留有第三出浆口,所述管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出浆口,并且管体的底端开设有主出浆口。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浆口、第二出浆口、第三出浆口关于管体的外壁等间距交错设置,且管体与螺纹盖构成螺纹可拆卸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关于无机物灌浆料层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的材质均为EVA防水板,并且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的厚度为2~3CM设置,所述无机物灌浆料层的材质为水泥浆材,且无机物灌浆料层的厚度为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的三倍。
[0011]优选的,所述后浇带边界防水板位于水泥砂浆与刚性防水层的交界处,且后浇带边界防水板关于水泥砂浆的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一对,并且后浇带边界防水板为开口向上的“V”字形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刚性防水层的材质为丙烯酸盐灌浆料,且刚性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无机物灌浆料层的厚度的两倍。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浆管、第二灌浆管关于刚性防水层的内部等间距交错设置,且两个第一灌浆管之间的距离为两米设置,并且第一灌浆管与第二灌浆管的水平距离为一米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泄压孔与中心灌浆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CM设置,且泄压孔关于中心灌浆管的竖直中轴线对设设置有两个,并且泄压孔的管径小于中心灌浆管的管径。
[0015]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首先,在水泥基层的顶部铺设第一防水板;
[0017]S2:在第一防水板的顶部铺设无机物灌浆料层;
[0018]S3:在无机物灌浆料层的上面铺设第二防水板;
[0019]S4:在水泥砂浆的顶部边界嵌入后浇带边界防水板;
[0020]S5:在后浇带边界防水板的顶部铺设基板;
[0021]S6:在基板的内部嵌入第一灌浆管、第二灌浆管、泄压孔与中心灌浆管;
[0022]S7:在基板的顶部浇筑刚性防水层;
[0023]S8:通过第一灌浆管与第二灌浆管进行灌浆,并根据灌浆机工作数量打开泄压孔;
[0024]S9:最后,通过中心灌浆管进行填充灌浆,并打开一个泄压孔进行排气;
[0025]S10:将所有的第一灌浆管、第二灌浆管、泄压孔与中心灌浆管拔出,使用刚性防水层对其安装所遗留的安装槽进行填充。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7]1.通过有EVA防水板材质的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关于无机物灌浆料层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的设置,一方面防止地表的水向上渗透,另一方面防止第二防水板顶部的水向下渗透,并且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的材质均设置为EVA防水板,EVA防水板是比较轻盈的防水材料,有比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防水功能,并且EVA防水板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提高了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0028]2.通过设置有水泥浆材材质的无机物灌浆料层,无机物灌浆料层的材质为水泥浆
材,水泥浆材作为浆材进行灌注,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无毒、材料价格低廉等特点,降低了成本的支出,提高了地下室后浇带的使用寿命;
[0029]3.通过设置有丙烯酸盐灌浆料材质的刚性防水层,刚性防水层的材质为丙烯酸盐灌浆料,丙烯酸盐中的细小分子具有渗透快、堵漏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刚性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无机物灌浆料层的厚度的两倍,能够提高地下室后浇带表面的防水堵漏效果;
[0030]4.通过设置有多个一灌浆管与第二灌浆管,第一灌浆管、第二灌浆管关于刚性防水层的内部等间距交错设置有多个,施工人员能够同时使用多台灌浆机进行浇筑,并且第一灌浆管与第二灌浆管的水平距离为一米设置,保证了从第二灌浆管注浆的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能够流动到从第一灌浆管注浆的水泥砂浆,保证了所注入的水泥砂浆能够均匀地平铺在第二防水板的表面,避免出现空鼓、浇筑不均匀的现象,避免出现因浇筑不均导致漏水、渗水的情况,提高了施工人员水泥砂浆注浆的质量;
[0031]5.通过设置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出浆口、第二出浆口与第三出浆口,管体的外壁等间距交错设置有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基层(1),所述水泥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板(2),且第一防水板(2)的顶部铺设有无机物灌浆料层(3),并且无机物灌浆料层(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水板(4),所述第二防水板(4)的顶部灌注有水泥砂浆(5),且水泥砂浆(5)的顶部安装有后浇带边界防水板(6),所述后浇带边界防水板(6)的顶部铺设有基板,且基板的顶部铺设有刚性防水层(7),所述刚性防水层(7)的内部嵌入有第一灌浆管(8),且第一灌浆管(8)的边侧设置有第二灌浆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管(9)的另一侧设置有泄压孔(10),且泄压孔(10)的另一侧设置有中心灌浆管(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管(8)包括螺纹盖(801)、管体(802)、第一出浆口(803)、第二出浆口(804)、第三出浆口(805)、主出浆口(806),且螺纹盖(80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管体(802),且管体(8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浆口(803),并且第一出浆口(803)的边侧预留有第三出浆口(805),所述管体(80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出浆口(804),并且管体(802)的底端开设有主出浆口(8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浆口(803)、第二出浆口(804)、第三出浆口(805)关于管体(802)的外壁等间距交错设置,且管体(802)与螺纹盖(801)构成螺纹可拆卸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4)关于无机物灌浆料层(3)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4)的材质均为EVA防水板,并且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4)的厚度为2~4CM设置,所述无机物灌浆料层(3)的材质为水泥浆材,且无机物灌浆料层(3)的厚度为第一防水板(2)与第二防水板(4)的三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启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