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84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收发器管理装置的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监测管理单元通过通信连接单元连上局域网和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管理单元通过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并管理光纤收发器芯片,监测管理单元与局域网内的管理设备/终端进行互相通信对光纤收发器芯片进行监测和管理;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SPI接口连接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无需添加协议转换芯片、大大降低了成本;复位单元与微控制器连接、以对微控制器进行手动复位;其中,局域网与光纤收发器的第一以太网接口连接的网络同属于同一局域网,进而实现在局域网内的任意一电脑均可进行监测和管理,并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收发器管理装置的电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光纤收发器对光纤收发器芯片的管理大多通过RS485接口进行,但是由于光纤收发器芯片往往不具备RS485接口,因此需要使用RS485芯片进行通信协议转换,并且还需要配对使用具有RS485接口的管理装置对光纤收发器芯片进行监测与管理,进而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并且现有的光纤收发器的管理装置还不具备以太网管理功能,使用极为不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具有以太网管理功能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构造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包括监测管理单元和通信连接单元;其中,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分别与外部的局域网和外部的光纤收发器的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连接;
[0006]所述监测管理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监测管理单元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单元连上所述局域网和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
[0007]所述监测管理单元通过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并管理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所述监测管理单元与局域网内的管理设备/终端进行互相通信对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进行监测和管理;所述局域网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的第一以太网接口连接的网络同属于同一局域网;
[0008]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包括以太网控制器和第二以太网接口,所述监测管理单元包括微控制器和复位单元,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局域网和所述以太网控制器,所述以太网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SPI接口连接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所述复位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0009]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TPOUT

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

端连接且TPOUT+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端连接,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TPIN

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

端连接且TPIN+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端连接;
[0010]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端连接有第一电阻且TD

端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C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1]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端连接有第三电阻且RD

端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
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2]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LEDA端连接有第五电阻且LEDB端连接有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GLEDA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YLEDA端。
[0013]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SO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7端连接且SI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6端连接,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SCK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5端连接且CS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4端连接;
[0014]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INT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C0端连接且RESET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C1端连接;
[0015]所述微控制器的PB12端、PB13端和PB14端以及PB15端为所述微控制器的SPI接口与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连接。
[0016]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的BOOT1端连接有第七电阻且BOOT0端连接有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7]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和第三电容以及点动开关;
[0018]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点动开关和所述第三电容以及所述微控制器的NRST端连接,所述点动开关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9]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型号ENC28J60。
[0020]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STM32F103RBT6。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监测管理单元通过通信连接单元连上局域网和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管理单元通过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并管理光纤收发器芯片,监测管理单元与局域网内的管理设备/终端进行互相通信对光纤收发器芯片进行监测和管理;第二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于局域网和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SPI接口连接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无需添加协议转换芯片、大大降低了成本;复位单元与微控制器连接、以对微控制器进行手动复位;其中,局域网与光纤收发器的第一以太网接口连接的网络同属于同一局域网,进而实现在局域网内的任意一电脑均可进行监测和管理,并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的第二以太网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的以太网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的微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的复位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的第二晶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5;包括监测管理单元(图3至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包括监测管理单元和通信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分别与外部的局域网和外部的光纤收发器的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连接;所述监测管理单元与所述通信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监测管理单元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单元连上所述局域网和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所述监测管理单元通过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监测并管理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所述监测管理单元与局域网内的管理设备/终端进行互相通信对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进行监测和管理;所述局域网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的第一以太网接口连接的网络同属于同一局域网;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包括以太网控制器和第二以太网接口,所述监测管理单元包括微控制器和复位单元,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局域网和所述以太网控制器,所述以太网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SPI接口连接所述光纤收发器芯片的SPI接口;所述复位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收发器的监测与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TPOUT

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

端连接且TPOUT+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端连接,所述以太网控制器的TPIN

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

端连接且TPIN+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端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D+端连接有第一电阻且TD

端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TCT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的RD+端连接有第三电阻且R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映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