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81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能效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针对现有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在掉落时防护效果欠佳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包括:机壳,四个边角上均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安装槽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开设安装孔;四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中的两活动柱、设于两所述活动柱之间对所述活动柱产生向外的作用力的缓冲弹簧,在使用时所述活动柱外凸于机壳的表面;防护套,包裹所述机壳的四个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有益效果是:减小显示操控组件等所受冲击,有效防护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有效防护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有效防护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能效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工作中,时常需要进行电力能效数据采集等必要工作,需要通过手持式电力能效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采集。目前的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大多不具有防护结构。部分电力能效检测终端虽然采用橡胶包裹进行防护,可以对边角进行防护,但是在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垂直摔落时无法起到显示屏较好的防护作用,容易造成损坏。
[0003]此外,现有的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多采用固定手柄,不便于进行调节,在不同的采集情景下会具有局限性,从而影响采集的效率。同时由于数据采集多处于户外或灰尘较多的区域,数据采集端口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附着灰尘,灰尘会影响采集终端的精度,影响数据采集质量。公告号为CN209280825U、名称为一种端口带有保护结构的电力能效采集终端虽然设有端口保护结构,使得保护罩在使用时打开在不使用时关闭,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对显示屏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在掉落时防护效果欠佳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以提升抗摔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所述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包括:
[0006]机壳,所述机壳的四个边角上均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安装槽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开设安装孔;
[0007]四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中的两活动柱、设于两所述活动柱之间对所述活动柱产生向外的作用力的缓冲弹簧,在使用时所述活动柱外凸于机壳的表面;
[0008]防护套,包裹所述机壳的四个边角;
[0009]采集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侧面;
[0010]显示操控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上表面;
[0011]控制器,设于所述机壳中;
[0012]电池,设于所述机壳中。
[0013]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具有四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外凸于机壳的活动柱和作用在活动柱上的缓冲弹簧,当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掉落时,由于活动柱外凸于机壳,活动柱会与地面接触,由于活动柱上作用有缓冲弹簧,当活动柱受力时,缓冲弹簧会被压缩,缓冲弹簧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减小显示操控组件等所受冲击,有效防护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防护套设于机壳的边角,也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
[0014]作为改进,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槽适配的中空的防护座、设于所述防护座中的两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活动柱固接,所述防护座上开设供所述活动柱通过的通孔,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两活动板。
[0015]作为改进,所述防护座中部还设有电磁铁,所述活动板上固接磁性件,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性件间产生吸引力使所述活动柱相向靠近。
[0016]作为改进,所述防护座中的缓冲弹簧有两个;所述防护座对所述活动板进行导向。
[0017]作为改进,所述防护座的一对平行的侧壁上形成导向槽,所述活动板端部设有滑条,所述滑条位于所述导向槽中并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相接触。
[0018]作为改进,所述电磁铁由设于所述机壳中的电池供电,所述电磁铁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活动柱不高出所述防护座的表面。
[0019]作为改进,所述机壳的侧面还设有侧防护组件,所述侧防护组件包括十字形的的伸缩杆和作用在伸缩杆上使伸缩杆向外的侧缓冲弹簧。
[0020]作为改进,所述采集组件处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除尘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除尘架上的除尘罩和设于除尘罩中的除尘风机,所述除尘架上表面开设避让采集线的避让槽,所述除尘架的侧面形成垂直于所述避让槽的除尘槽。
[0021]作为改进,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通过齿条和齿轮驱动所述除尘罩的电机,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除尘架上,所述齿条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接。
[0022]作为改进,所述机壳的与采集组件相邻的一面设有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套、设于所述握持套中的可固定的螺杆、与所述螺杆固定的调节环、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伸缩的手柄、对所述手柄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0023]作为改进,所述机壳的与采集组件相邻的一面设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一对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握持套固接,所述转轴两端设有两对棘轮棘爪,两对棘轮棘爪分别对两个转动方向进行限制。两个棘爪上均作用有弹簧。
[0024]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有益效果是: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掉落时,由于活动柱外凸于机壳,活动柱会与地面接触,由于活动柱上作用有缓冲弹簧,当活动柱受力时,缓冲弹簧会被压缩,缓冲弹簧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减小显示操控组件等所受冲击,有效防护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防护套设于机壳的边角,也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除尘机构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握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的侧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机壳;11、安装槽;12、安装孔;13、缺口盖;
[0034]2、防护组件;21、防护座;211、导向槽;22、活动板;23、活动柱;24、缓冲弹簧;25、电磁铁;26、磁性件;27、滑条;
[0035]3、防护套;
[0036]4、采集组件;
[0037]5、显示操控组件;
[0038]6、除尘机构;61、除尘架;611、避让槽;62、除尘罩;63、除尘风机;64、电机;65、齿条;
[0039]7、握持组件;71、握持套;72、螺杆;73、调节环;74、手柄;
[0040]8、角度调节组件;81、安装耳;82、转轴;83、棘轮;84、棘爪;
[0041]9、侧防护组件;91、伸缩杆;92、侧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
[0043]参见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四个边角上均开设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具有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安装槽(11)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开设安装孔(12);四组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12)中的两活动柱(23)、设于两所述活动柱(23)之间对所述活动柱(23)产生向外的作用力的缓冲弹簧(24),在使用时所述活动柱(23)外凸于机壳(1)的表面;防护套(3),包裹所述机壳(1)的四个边角;采集组件(4),设于所述机壳(1)的侧面;显示操控组件(5),设于所述机壳(1)的上表面;控制器,设于所述机壳(1)中;电池,设于所述机壳(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与所述安装槽(11)适配的中空的防护座(21)、设于所述防护座(21)中的两活动板(22),所述活动板(22)与所述活动柱(23)固接,所述防护座(21)上开设供所述活动柱(23)通过的通孔,所述缓冲弹簧(24)两端分别抵接两活动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21)中部还设有电磁铁(25),所述活动板(22)上固接磁性件(26),所述电磁铁(25)通电后,所述电磁铁(25)与所述磁性件(26)间产生吸引力使所述活动柱(23)相向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21)中的缓冲弹簧(24)有两个;所述防护座(21)对所述活动板(22)进行导向,所述防护座(21)的一对平行的侧壁上形成导向槽(211),所述活动板(22)端部设有滑条(27),所述滑条(27)位于所述导向槽(211)中并与所述导向槽(211)的侧壁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能效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25)由设于所述机壳(1)中的电池供电,所述电磁铁(25)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25)通电后,所述活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华东李亦龙王佳颖肖涛陆春光韩鑫泽俞佳莉王朝亮刘炜黄荣国宋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