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8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包括:CPU主控模块、I/O输入模块、I/O输出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所述I/O输入模块包括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手动操作的按钮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地运用了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用无源接点信号连接在集中控制柜和除尘设备本体之间,实现一种类似通讯功能的信号传输与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巧妙地将两个按钮开关的手动操作指令用于按离线式或是分组式脉冲阀的手动清理,这种技术减去了系统组态配置繁琐和可靠性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用于钢铁、冶金、电子、机械加工和其他行业中用到工业锅炉等工矿企业,以及部分用于水泥、煤粉等加工收尘,脉冲式布袋工业除尘器是工业环保中比较常见到的设备之一,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是运用布袋的过滤原理,通过引风机把待处理烟气以负压方式吸入除尘器本体,经过布袋过滤工业装置,烟气的灰尘及其他颗粒物全附着的布袋表面,为在有限的空间增大过滤面积,布袋多做成圆柱状,这些附着的灰尘等物需要在不间断生产的情况下及时清理,现行的办法,组合一定数量的脉冲阀,按一定间隔时间循环喷吹,靠气瞬间的气压冲击力振落附在布袋上的灰尘。
[0003]目前现状是脉冲式布袋除尘器的自动控制,除了用到DCS其他大型PLC集中控制外,市场上也有用到示样各异的脉冲控制仪,这些仅限于简单的仪表控制,即按一定时序循环运行,对布袋除尘器在生产工艺中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差等,只能实现简单的独立控制,对完成集中控制、上位机动态显示的软件配置适应性极差,在设计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控制系统时,用到数量较多的电缆连接在集中控制柜和设备本体之间,除尘设备一般比较庞大,集中控制大都远离这些周边粉尘较大的生产设备,所以需要用到很多的连接电缆,使得项目成本很大,也会给设备的施工及设备组合空间带来较大的难度,存在着环保行业自身不环保的设计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效果不好和集中控制柜与除尘器之间的连接电缆线较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包括:CPU主控模块、I/O输入模块、I/O输出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CPU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I/O输入模块、I/O输出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连接,其中,所述I/O输入模块包括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手动操作的按钮开关连接,且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I/O输出模块包括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第二I/O输出单元和第三I/O输出单元,其中,1≤N且N为正整数,所述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与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I/O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三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I/O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M个脉冲阀连接,,其中,1≤M且M为正整数。
[000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CPU主控模块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四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N个
输出端分别与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通讯接口模块连接。
[000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包括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包括也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所述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均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与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或者两个手动操作的按钮开关连接;
[0008]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包括隔离单光耦和电容,所述隔离单光耦的输出端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与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隔离单光耦的输出端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与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与CPU主控模块连接。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O输出单元包括第二隔离单光耦,所述第二隔离单光耦的输入端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单光耦的输出端的第二引脚与第二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I/O输出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八个输入端和第二驱动芯片的六个输入端均与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八个输出端和第二驱动芯片的六个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三I/O输出单元连接。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I/O输出单元包括N个中间继电器和输出接口,所述中间继电器包括中间继电器线圈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所述中间继电器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与所述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接口与M个脉冲阀连接。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接口模块包括通讯芯片,所述通讯芯片的两个控制端与所述CPU主控模块连接。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其外围电路。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巧妙地运用了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用无源接点信号连接在集中控制柜和除尘设备本体之间,实现一种类似通讯功能的信号传输与控制,本技术也巧妙地将两个按钮开关的手动操作指令用于按离线式或是分组式脉冲阀的手动清理,这种技术减去了系统组态配置繁琐和可靠性等问题,有效解决现场的大量放线,施工繁杂、维护不便的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程造价,现场用于处理信号的单元可以是单片机开发的专用控制器,也可以是小型PLC,运用电工电子学基础中的移位计数等逻辑电路原理,实现提升阀的控制和多个脉冲阀按集控的时序指令输出,从而使得控制较好,本技术设计简单、接线少、灵活、成本低本低,后期的工程维护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框图;
[0017]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CPU主控模块电路原理图;
[0018]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I/O输入模块电路原理图;
[0019]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I/O输出单元电路原理图;
[0020]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I/O输出单元电路原理图;
[0021]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三I/O输出单元电路原理图;
[0022]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通讯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3]图8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4]图9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器模块应用功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PU主控模块、I/O输入模块、I/O输出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CPU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I/O输入模块、I/O输出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连接;其中,所述I/O输入模块包括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自动控制的中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两个手动操作的按钮开关连接,且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I/O输出模块包括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第二I/O输出单元和第三I/O输出单元,其中,1≤N且N为正整数,所述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与CPU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I/O输出单元分别与所述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三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I/O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M个脉冲阀连接,其中,1≤M且M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PU主控模块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四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I/O输入单元和第二I/O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路独立的第一I/O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通讯接口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O输入单元包括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第二I/O输入单元包括也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所述两路直流输入单元均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