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561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包括把手装置、面板、衔接板、固位板、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后兜块的弹性性质,辅助第二磁球受到第一磁球的相斥力时能向后发生位置变动,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之间的磁场力灵活变动,使人员开锁的使力较小,同时在人员松开开锁力时,由第二磁球对第一磁球产生的相斥力,能将第一磁球反向推出,便于转块产生即刻复位力,由缓冲块的弹性性质,对转块有一定的撑力,产生缓冲,不易造成转块复位时过猛,不易使锁合时,不易产生损坏,从而利于面板锁把手能灵活进行方向调节,也不易因使用时间久而出现面板锁内部零件磨损带来的把手不易开合,方向难以更换的问题。向难以更换的问题。向难以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面板锁把手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

技术介绍

[0002]面板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装置,是保护个人隐私或财产不受侵害的一种防护用品,关系到整个家的安全,是家居装修中必不可少的五金。
[0003]面板锁把手是众多门锁中的一类,锁芯是面板锁的关键,把手掰动让锁芯转向,而进行锁合,由于传统的锁芯受外力转向,复位锁住时是由弹簧弹回,而弹簧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弹性性能减弱,也可能出现磨损,容易出现把手方向不易灵活更换的问题,影响面板锁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包括把手装置、面板、衔接板、固位板、安装孔,所述把手装置通过衔接板嵌固连接在面板前方且活动配合,所述衔接板与面板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前端位置处,所述固位板与面板为一体化结构且分别设在其上下端,所述安装孔与面板为一体化结构且相贯通,所述把手装置还包括转向装置、衔接块、手掰把、孔轴,所述衔接块与衔接板镶嵌,所述手掰把活动在面板的前方,所述转向装置连接在衔接块后端且内部相贯通,所述孔轴与手掰把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偏上端位置处,所述手掰把通过衔接块与转向装置活动配合。
[0006]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柱架、带动块、卡扣块,所述柱架一侧端与衔接块相连接且内部相贯通,所述通过衔接块与转向装置活动配合,所述柱架与嵌套配合,所述与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后侧端。
[0007]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柱架包括实心框、腔槽、调转装置、驱转口、缓冲块,所述实心框与衔接块相连接,所述驱转口与衔接块相贯通,所述实心框与带动块嵌套配合,所述实心框与腔槽为一体化结构且位于其内侧,所述调转装置设在腔槽中,所述驱转口位于腔槽内侧方,所述缓冲块固定连接在腔槽内侧片上位置处,所述调转装置后端与缓冲块前端活动卡合。
[0008]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调转装置设有转块、第一磁球、第二磁球、后兜块,所述转块活动在腔槽中,所述转块与驱转口外侧滑动配合,所述转块后端与缓冲块前端活动卡合,所述第一磁球固定连接在转块的前侧,所述后兜块上下端分别与实心框内侧边和驱转口外周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球连接在后兜块前侧且活动配合,所述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活动配合。
[0009]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手掰把受人员掰动可带动孔轴中的轴承进行旋转,所述衔接块起到控制人员手与面板的间隔距离以及保护轴承和衔接手掰
把与转向装置配合的作用。
[0010]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柱架呈柱状,且内部设有空心的空间,所述带动块受外力可转动,带动卡扣块方向转动,进而控制门的开合与关锁。
[0011]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腔槽呈环状的空心槽状态,所述驱转口中贯穿着可插钥匙孔的轴承,所述缓冲块前端的块状物为硅橡胶材质块。
[0012]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第一磁球和第二磁球均带有磁性,且为带有形同磁性的半球块状物,所述第二磁球的磁力相较于第一磁球的磁力更大,所述后兜块呈瓣块状且为丁晴橡胶材质。
[0013]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在中占据半环个空间。
[0014]作为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改进,所述转块可做半环状的位移活动,所述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逐渐靠近,相斥磁场越强,也便于第二磁球通过第一磁球为转块提供复位动力。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柱架,由贯穿在驱转口中的轴承受外物外力作用而驱动转块位移,便于与其相连接的卡扣块发生转向而能受控进行门锁的扣合。
[0017]优点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由后兜块的弹性性质,辅助第二磁球受到第一磁球的相斥力时能向后发生位置变动,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之间的磁场力灵活变动,使人员开锁的使力较小,同时在人员松开开锁力时,由第二磁球对第一磁球产生的相斥力,能将第一磁球反向推出,便于转块产生即刻复位力,由缓冲块的弹性性质,对转块有一定的撑力,产生缓冲,不易造成转块复位时过猛,不易使锁合时,不易产生损坏,从而利于面板锁把手能灵活进行方向调节,也不易因使用时间久而出现面板锁内部零件磨损带来的把手不易开合,方向难以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转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柱架侧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柱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调转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把手装置

1、面板

2、衔接板

3、固位板

4、安装孔

5、转向装置

11、衔接块

12、手掰把

13、孔轴

14、柱架

111、带动块

112、卡扣块

113、实心框

q1、腔槽

q2、调转装置

q3、驱转口

q4、缓冲块

q5、转块

q31、第一磁球

q32、第二磁球

q33、后兜块

q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包括把手装置1、面板2、衔接板3、固位板4、安装孔5,所述把手装置1通过衔接板3嵌固连接在面板2前方且活动配合,所述衔接板3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前端位置处,所述固位
板4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分别设在其上下端,所述安装孔5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相贯通,所述把手装置1还包括转向装置11、衔接块12、手掰把13、孔轴14,所述衔接块12与衔接板3镶嵌,所述手掰把13活动在面板2的前方,所述转向装置11连接在衔接块12后端且内部相贯通,所述孔轴14与手掰把13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偏上端位置处,所述手掰把13通过衔接块12与转向装置11活动配合。
[0026]此外,所述手掰把13受人员掰动可带动孔轴14中的轴承进行旋转,所述衔接块12起到控制人员手与面板2的间隔距离以及保护轴承和衔接手掰把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包括把手装置(1)、面板(2)、衔接板(3)、固位板(4)、安装孔(5),所述把手装置(1)通过衔接板(3)嵌固连接在面板(2)前方且活动配合,所述衔接板(3)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前端位置处,所述固位板(4)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分别设在其上下端,所述安装孔(5)与面板(2)为一体化结构且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装置(1)还包括转向装置(11)、衔接块(12)、手掰把(13)、孔轴(14),所述衔接块(12)与衔接板(3)镶嵌,所述手掰把(13)活动在面板(2)的前方,所述转向装置(11)连接在衔接块(12)后端且内部相贯通,所述孔轴(14)与手掰把(13)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偏上端位置处,所述手掰把(13)通过衔接块(12)与转向装置(11)活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11)包括柱架(111)、带动块(112)、卡扣块(113),所述柱架(111)一侧端与衔接块(12)相连接且内部相贯通,所述卡扣块(113)通过衔接块(12)与转向装置(11)活动配合,所述柱架(111)与带动块(112)嵌套配合,所述卡扣块(113)与带动块(112)为一体化结构且设在其后侧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便于更换方向的面板锁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架(111)包括实心框(q1)、腔槽(q2)、调转装置(q3)、驱转口(q4)、缓冲块(q5),所述实心框(q1)与衔接块(12)相连接,所述驱转口(q4)与衔接块(12)相贯通,所述实心框(q1)与带动块(112)嵌套配合,所述腔槽(q2)与实心框(q1)为一体化结构且位于其内侧,所述调转装置(q3)设在腔槽(q2)中,所述驱转口(q4)位于腔槽(q2)内侧方,所述缓冲块(q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何锐桃韦沙李琼何丕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凯英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