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25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胶囊领域,尤其涉及B01J13/00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天然茶树油微胶囊的制备原料包括:壁材,芯材和溶剂;壁材的制备原料包括三聚氰胺,醛,碱,尿素,壁材溶剂;芯材的制备原料包括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能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良好的耐水洗性,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尤其适合抗菌面料的使用。其适合抗菌面料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胶囊领域,尤其涉及B01J13/00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微胶囊,也称微囊,是被覆盖层或壳包围,内含有活性成分或核心物质的小颗粒。覆盖层或壳一般也称之为壁材,壳内包裹的核心物质则称为芯材。微胶囊不但可以包封固体芯材,也可以包封液体芯材;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微胶囊还可以包封气体;此外现有技术也有报道疏水材料,亲水材料等作为芯材被包封在微胶囊里。微胶囊按照粒径划分为分为微米级微胶囊、纳米级微胶囊;微米级微胶囊的粒径在1~2000μm,纳米级微胶囊的粒径在1~1000nm。微胶囊最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反应法,相分离法,机械加工法,其中以聚合反应法最为常见,聚合反应法又可以细分为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交联法。
[0003]现有技术为CN20091021672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控制乳化剂用量的微胶囊制备工艺,该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制备工艺通过控制乳化剂与芯材质量百分比,提高了微胶囊的粒径百分数、包埋率和释放率,进而提高了微胶囊的整体性能。但没有对制备得到微胶囊的应用场景进行公开,微胶囊是否能具有优异的抗菌性也没有报道,微胶囊的耐水洗性差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解决。因此,提供一种能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良好的耐水洗性,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的微胶囊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制备原料包括:壁材,芯材和溶剂。
[0005]优选的,所述的溶剂为水。
[0006]优选的,所述的壁材,芯材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5):(2

3)。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壁材,芯材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2.5。
[0008]本专利技术人意外的发现,当所述的壁材,芯材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5):(2

3),所制备得到的天然茶树微胶囊的抗菌效果最好,制备成本最低;本专利技术人推测,当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1:(3

5)时,壁材中的空间网状能最大限度的将芯材进行包裹,当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大于1:(3

5)时,壁材形成的网状空间结构没有被芯材完全填充,降低了微胶囊中壁材壳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制备得到的天然茶树微胶囊的抗菌性和耐水洗性;当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小于1:(3

5)时,所形成的壁材不能完全的包覆芯材,造成芯材的浪费,进而降低了所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抗菌性和耐水洗性,同时也提高了微胶囊的制备成本。
[0009]壁材
[0010]优选的,所述的壁材制备原料包括三聚氰胺,醛,碱,尿素,壁材溶剂。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壁材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三聚氰胺10

20份、尿素10

15份、醛50

70份、壁材溶剂50

100份;加碱的量为将上述组分混合后加碱调pH至弱
碱性。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壁材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三聚氰胺15份、尿素12份、醛60份、壁材溶剂70份;加碱的量为将上述组分混合后加碱调pH至弱碱性。
[0013]优选的,所述的醛为甲醛;所述的碱为NaOH;所述的壁材溶剂为水。
[0014]优选的,所述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L1、将原料三聚氰胺、尿素、醛、壁材溶剂进行混合,得到三聚氰胺混合液;
[0016]L2、在三聚氰胺混合液中加入碱,将三聚氰胺混合液的pH值调至7.0

8.5,然后搅拌升温,保温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进行冷却降温,即得壁材。
[0017]优选的,所述的pH的值调为8.0;
[0018]优选地,所述的升温温度为50

75℃,搅拌速率为400

800rpm,搅拌时间为30

60min,保温时间为30

180min;冷却温度为35

50℃,冷却时间为10

30min。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温温度均为65℃,搅拌速率为700rpm,搅拌时间为50min,保温时间为60min;冷却温度为40℃,冷却时间为20min。
[0020]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壁材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将三聚氰胺、尿素、醛、溶剂先混和,再加碱调pH然后升温,保温,冷却降温,可以使三聚氰胺、尿素、醛,壁材溶剂分子充分碰撞,进而提高了反应速率,几种原料组份在S1步骤采用一锅法加入,简化了壁材的制备难度。将体系通过加碱调pH,使制备得到的壁材空间结构更牢固,微胶囊的化学性质也更稳定,有利于提升天然茶树油微胶囊的抗菌性和耐水洗性。
[0021]芯材
[0022]优选的,所述的芯材的制备原料包括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
[0023]乳化剂
[0024]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共聚物、无机碱、乳化剂溶剂。
[002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数为共聚物10

20份、无机碱1

5份、乳化剂溶剂70

90份。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数为共聚物16份,无机碱为4份,乳化剂溶剂为80份。
[0027]优选的,所述的共聚物为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0028]优选的,所述的无机碱为NaOH。
[0029]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溶剂为水。
[0030]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优选的,将共聚物、无机碱、乳化剂溶剂一起投入反应容器,混合升温,保持至溶液变透明黄色液体,即得到乳化剂。
[003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升温温度为70

90℃。
[00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升温温度为85℃。
[0034]优选的,所述的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

2):(2

3)。
[003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6:2.4。
[0036]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所述的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

2):(2

3)时,与壁材配合使用后能更易被壁材进行包裹,形成稳定性能优异的的微胶囊;当天然茶树油含量占比较高时会影响微胶囊的稳定性,可能的原因是天然茶树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
肪酸在高温下会产生较高的渗透性,影响了乳化剂和天然茶树油形成的芯材被壁材包裹的稳定性,但当现乳化剂和天然茶树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壁材,芯材和溶剂,所述的芯材的制备原料包括天然茶树油和乳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壁材,芯材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5):(2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壁材的制备原料包括三聚氰胺,醛,碱,尿素,壁材溶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L1、将原料三聚氰胺、尿素、醛、壁材溶剂进行混合,得到三聚氰胺混合液;L2、在三聚氰胺混合液中加入碱,将三聚氰胺混合液的pH值调至7.0

8.5,然后搅拌升温,保温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进行降温冷却,即得壁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乳化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共聚物、无机碱、乳化剂溶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乳化剂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共聚物10

20份、无机碱1

5份、乳化剂溶剂70

90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效果的天然茶树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茶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文博施佳怡张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宾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