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10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背板和多个弹性柱,所述减震背板通过多个所述弹性柱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用于缓冲从所述箱体传递给人体的撞击力。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雷管运输装置,减少装置与障碍物之间的钩挂、强烈撞击,减轻意外摔倒身体与装置硬撞击的受伤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管运输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激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雷管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物探
,需要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仪器测量、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来推测地质的形态构造和空间位置、预测油气藏的部位和类型,为钻探井位提供依据。雷管是激发地震波常用的人工震源,需要地质人员将雷管运输至激发点位。工作人员长期在野外施工,地势复杂且道路崎岖,地质人员通常使用雷管运输装置将雷管运输至采集区域。雷管运输装置主要由箱体、垫脚、盖板、锁扣、背带和内部防静电装置组成,在上、下坡路时容易摔倒,在处于滑倒状态时由于惯性作用箱体会先落地,身体落在箱体上面,肉体直接撞击金属装置表面,对身体产生强烈伤害。同时在行走在狭窄小路或断壁边缘时,箱体容易与崖体、断壁、杂草、树木等隔挡物发生撞击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存在掉崖、坠落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可在人体摔倒时,减轻人体与金属箱体的撞击感,同时缓冲了箱体在行路过程中与隔挡物产生的撞击,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背板和多个弹性柱,所述减震背板通过多个所述弹性柱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用于缓冲从所述箱体传递给人体的撞击力。
[000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减震背板为塑胶背板,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
[000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多个所述弹性柱间隔地布设在所述箱体的两端。
[000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减震背板为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一致的弧面,和/或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为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一致的弧面。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的边缘均为圆角弧形过渡。
[00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增强人体与所述箱体的紧密度。
[00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铰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扣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
[0012]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背带,所述背带用于将所述箱体穿戴在人体上。
[0013]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的内侧涂覆有防静电层,用于防止携带物与所述箱体之间产生静电。
[0014]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静电释放柱,用于将所述箱体内的静
电释放到外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背板和多个弹性柱,所述减震背板通过多个所述弹性柱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用于缓冲从所述箱体传递给人体的撞击力,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箱体内可装配雷管,地质工作人员在使用本装置运输雷管的过程中,行走在狭窄小路或断壁边缘时,减震结构可缓冲箱体与崖体、断壁、杂草、树木等隔挡物发生撞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避免工作人员摔倒甚至掉崖坠落,全程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野外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当工作人员不慎摔倒时,人体与减震背板接触,结合弹性柱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使“硬着陆转化为软着陆”,极大的降低了摔倒过程中的巨大撞击强度,减少摔后的疼痛感度,解决了硬撞击的极度伤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0017]如此,在雷管运输路途中,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缓冲箱体与障碍物之间的撞击力和箱体与人体之间的撞击力,同样适用于在其他工作场景下箱体可能受到的撞击,因此本装置不仅仅用于运输雷管,也可以运输检波器或者其他中小型仪器,以满足安全作业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雷管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雷管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箱体;2、减震面板;3、弹性柱;4、盖板;5、扣锁;6、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当今雷管运输装置的箱体1为方形箱体1,工作人员将箱体1穿戴在背上行走。由于受到外部形状的限制,在实际勘探作业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以下诸多不足:
[0025]1、方形箱体1的平面不粘贴身体,工作人员行走时摇摆不定,需要用手把扶装置将装置附着在身体侧面,在上、下坡路时,装置摇摆不定,重心不稳,用手把扶装置影响身体的协调性,如遇路面不平整、湿滑容易摔跤;
[0026]2、滑倒状态时由于惯性作用箱体1会先落地,身体落在箱体1上面,肉体直接撞击金属装置表面,对身体产生强烈伤害;
[0027]3、行走狭窄小路或断壁边缘,方形箱体1容易与其他隔挡物(崖体、断壁、杂草、树木)发生撞击产生反作用力较大,存在掉崖、坠落等安全风险;
[0028]4、装置有棱角,行走在野外山路时,容易钩挂带刺植物,钩挂植物时产生作用力,更易导致工作人员滑倒、掉崖坠落。
[0029]随着工业朝着安全、健康方向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雷管运输装置以适应物探激发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0030]参照图1

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出的雷管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示出的雷管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当今人体摔倒时与雷管运输装置直接碰撞,损害身体健康的问题,如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背板2和多个弹性柱3,所述减震背板2通过多个所述弹性柱3连接在所述箱体1上,用于缓冲从所述箱体1传递给人体的撞击力。
[0032]具体而言,箱体1为金属箱体1,以装配雷管,箱体1具有肩带,人体以穿戴箱体1的方式运输雷管。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可为矩形箱体1、圆柱形箱体1或者其他形状的箱体1。当人体背上箱体1时,以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为箱体1的后侧,背向人体背部的一侧为箱体1的前侧,对本装置进行具体地解释说明。在箱体1的后侧设置减震结构,当人体意外滑倒时,人体背部与箱体1的后侧直接接触,而减震背板2可选择多种软性材料,避免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背板和多个弹性柱,所述减震背板通过多个所述弹性柱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用于缓冲从所述箱体传递给人体的撞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背板为塑胶背板,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柱间隔地布设在所述箱体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背板为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一致的弧面,和/或所述箱体与人体背部接触的一侧为与人体背部曲线相一致的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边缘均为圆角弧形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管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魁军罗春波卢殿龙蔡培蓥余圣华孙奎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