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09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涉及细胞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培养瓶,培养瓶上设有加注管,加注管上设有瓶盖;所述培养瓶包括一分为二且可拆卸连接的上瓶部、下瓶部;所述上瓶部、下瓶部之间设有密封部,上瓶部上滑动设有支撑部;上瓶部、下瓶部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在将组织小块放置在下瓶部的底端上时,扩大操作空间,从而便于快速、准确的将组织小块放置在下瓶部的底部上,密缝部将上瓶部、下瓶部之间密封连接,从而与外界隔绝;支撑部能够在导致培养瓶的过程中保证瓶体的稳定性。能够在导致培养瓶的过程中保证瓶体的稳定性。能够在导致培养瓶的过程中保证瓶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使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胶质瘤原代细胞时,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到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洗净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轻轻翻转培养瓶,令瓶底向上,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使小块微干涸;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5度斜持培养瓶,向培养瓶底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0003]上述原代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培养瓶为底部大、顶部狭小并设有通道的瓶体,通过吸管弯头将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的瓶底并间隔一定的距离,操作过程中由于培养瓶的瓶口狭小且与底部存在间距,使得操作过程中的活动空间受限,操作缓慢,降低工作效率,且难以调整吸管弯头的位置从而控制组织小块的放置位置;在微箱中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瓶倒置,而现有的培养瓶倒置后狭小的顶部面积小,难以保持整体瓶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用于解决目前使用培养瓶培养细胞的过程中由于培养瓶的配口较为狭窄限制操作空间、不利于间隔放置组织小块及培养过程中倒置培养瓶时难以保证瓶体稳定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
[0006]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培养瓶上设有加注管,加注管上设有瓶盖;所述培养瓶包括一分为二且可拆卸连接的上瓶部、下瓶部;所述上瓶部、下瓶部之间设有密封部,上瓶部上滑动设有支撑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注管为圆柱形的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加注管与所述上瓶部连接且倾斜于上瓶部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注管相对于上瓶部的倾斜角度为45
°
,加注管的内壁与上瓶部的内壁平滑过渡。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瓶部上设有截面为L形的连接台;所述上瓶部上设有与连接台配合的卡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在上瓶部上的卡紧凸条、设置在下瓶部上与卡紧部配合的卡紧凹槽、设置在下瓶部上的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参照部;所述参照部为设置在下瓶部底部端面上且间隔相等的网格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套体,支撑部滑动套设在上瓶部上,支撑部朝向下瓶部的端面上设有硅胶材质的卡箍套。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上瓶部、下瓶部、密封部、支撑部;上瓶部、下瓶部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在将组织小块放置在下瓶部的底端上时,扩大操作空间,从而便于快速、准确的将组织小块放置在下瓶部的底部上,密缝部将上瓶部、下瓶部之间密封连接,从而与外界隔绝;支撑部能够在导致培养瓶的过程中保证瓶体的稳定性。
[0015]2、通过设置参照部,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间隔放置组织小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的上瓶部、下瓶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的上瓶部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培养瓶;101、上瓶部;102、下瓶部;103、加注管;104、瓶盖;105、网格线;106、连接台;107、卡套;108、密封部;2、套体;201、卡箍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

3所示,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培养瓶1上设有加注管103,加注管103上设有瓶盖104;所述培养瓶1包括一分为二且可拆卸连接的上瓶部101、下瓶部102;所述上瓶部101、下瓶部102之间设有密封部108,上瓶部101上滑动设有支撑部。
[0022]目前常见的细胞培养瓶1多为底端大、顶端狭小并设有开口的瓶子,在将细胞组织通过瓶口放置到瓶底上时,受狭窄的瓶口限制,操作空间小、效率低,并在将瓶体倒置时难以保证瓶体的稳定;在本技术中,设计的培养瓶1一份为二,且上瓶部101、下瓶部102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将细胞组织放置在培养瓶1的底部时,将上瓶部101、下瓶部102分离,下瓶部102的开口较大,便于操作吸头弯管将细胞组织放置在下瓶部102的底端上,放置完成后将上瓶部101与下瓶部102连接在一起,在密封部108的密封下将培养瓶1内部与外界隔离,将培养瓶1倒置时,将支撑部滑动将上瓶部101、加注管103、瓶盖104包裹,增大培养瓶1倒置时与支撑面的基础面积,从而保持瓶体的稳定性。
[0023]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或2所示,所述加注管103为圆柱形的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加注管103与所述上瓶部101连接且倾斜于上瓶部101设置,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加注培养也时,为保证培养液流到瓶体底部与细胞接触,需要将瓶体倾斜45
°
使得培养液缓慢覆盖瓶底上的组织小块,所述加注管103相对于上瓶部101的倾斜角度为45
°
,加注管103的内壁与上瓶部101的内壁平滑过渡,将加注管103相对上瓶部101倾斜,在加注培养液的过程中无需倾斜培养瓶1,从而将培养也缓慢加注到培养瓶1内。
[0024]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或3所示,所述下瓶部102上设有截面为L形的连接台106;所述上瓶部101上设有与连接台106配合的卡套107,上瓶部101上的卡套107与下瓶部102上的连接台106配合,保证培养瓶1稳定连接且培养瓶1的外壁、内壁分别位于同一平面上。
[0025]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或3所示,所述密封部108包括设置在上瓶部101上的卡紧凸条、设置在下瓶部102上与卡紧部配合的卡紧凹槽、设置在下瓶部102上的密封圈,卡紧凸条与卡紧凹槽配合,将上瓶部101、下瓶部102稳定连接,卡紧凸条设置为圆弧状的凸起,便于插入卡紧凹槽内或脱离卡紧凹槽从而将上瓶部101、下瓶部102连接或分离,密封圈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在上瓶部101与下瓶部102通过卡紧凸条、卡紧凹槽配合连接时下压密封圈将上瓶部101、下瓶部102密封。
[0026]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或2所示,还包括参照部;所述参照部为设置在下瓶部102底部端面上且间隔相等的网格线105,在放置组织小块的过程中,需要将组织小块间隔放置,间隔相等的网格线105便于为组织小块的放置定位。
[0027]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

3所示,所述支撑部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套体2,支撑部滑动套设在上瓶部101上,支撑部朝向下瓶部102的端面上设有硅胶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培养瓶(1)上设有加注管(103),加注管(103)上设有瓶盖(104);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1)包括一分为二且可拆卸连接的上瓶部(101)、下瓶部(102);所述上瓶部(101)、下瓶部(102)之间设有密封部(108),上瓶部(101)上滑动设有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管(103)为圆柱形的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加注管(103)与所述上瓶部(101)连接且倾斜于上瓶部(101)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代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管(103)相对于上瓶部(101)的倾斜角度为45
°
,加注管(103)的内壁与上瓶部(101)的内壁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明明陈通王清李梅韩仟苏东坡刘晓卓左正瑶李建民朱军付爱军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