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209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供热系统,包括:燃烧室,燃烧室用于燃烧燃料并供应热量;间隔腔室,间隔腔室与燃烧室相邻设置并相互分隔,间隔腔室与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连通;送风管路,送风管路与间隔腔室连通;第一气流驱动部件,第一气流驱动部件设于送风管路,用于驱动间隔腔室中的空气经由送风管路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供热方式燃料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烟尘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技术问题,实现得到高品质的热空气,达到清洁高效供热目的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供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清洁供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耗能近1/3,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重大需求,建造智慧高效供热系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环境,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0003]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能源转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同时也是通过热化学转化制取液体燃料、发电和热电联产的关键技术。采用生物质气化燃烧技术,构建生物质气化燃烧供热系统,可解决传统生物质供热系统供热效率低、生物质利用不充分、生产使用成本高、占用室内空间、产生烟尘一氧化碳等物质、室内空气质量低等问题。
[0004]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北方乡村建筑的供热方式大多数以土炕为主,其能量来源主要是木材、秸秆、农作物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的燃烧。由于炕体结构特点,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烟尘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经常会有“煤气中毒”等事件发生,危及人们的人身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供热方式燃料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烟尘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技术问题,实现得到高品质的热空气,达到清洁高效供热目的的技术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供热系统,燃烧供热系统包括:燃烧室,燃烧室用于燃烧燃料并供应热量;间隔腔室,间隔腔室与燃烧室相邻设置并相互分隔,间隔腔室与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连通;送风管路,送风管路与间隔腔室连通;第一气流驱动部件,第一气流驱动部件设于送风管路,用于驱动间隔腔室中的空气经由送风管路排出。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燃烧室用于燃烧燃料并产生高温烟气,从而为间隔腔室提供热量;间隔腔室和燃烧室相邻设置并相互分隔为了避免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间隔腔室,保证间隔腔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清洁供热的目的;间隔腔室与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连通,间隔腔室内的气体和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能够互相流通,燃烧供热系统外部空间的冷空气能够进入间隔腔室,在间隔腔室进行加热;送风管路与间隔腔室连通用于将间隔腔室内的气体输送至需要供暖的室内环境例如室内空间;同时在送风管路处还设有第一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间隔腔室中的空气经由送风管路排出。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排烟管道,排烟管道与燃烧室连通,用于引导燃烧室内的烟气排出;其中,排烟管道的至少部分贯穿经过间隔腔室。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排烟管道和燃烧室连通,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管道排出,不会和间隔腔室内的空气混合降低供热空气的质量。同时排烟管道的至少部分贯穿经过间隔腔室,排烟管道的至少部分设于间隔腔室,对气
体的加热不仅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还能够利用排烟管道的余热进一步对间隔腔室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对烟气余热进行了再利用,减少了热损失。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百叶窗,百叶窗设于间隔腔室,间隔腔室与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通过百叶窗连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百叶窗设于间隔腔室,用于将间隔腔室和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连通,新鲜空气能够通过百叶窗进入间隔腔室。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隔板,隔板设于间隔腔室,隔板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通孔;其中,百叶窗设于隔板的任一侧,送风管路设于隔板相对于任一侧的另一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隔板设于间隔腔室内,且隔板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通孔,用于分隔由百叶窗进入间隔腔室的新鲜空气,新鲜空气通过相互间隔的多个通孔进入燃烧供热系统和间隔腔室;百叶窗设于隔板的任一侧,送风管路设于隔板相对于任一侧的另一侧,通过增设隔板并使百叶窗和送风管路分别设于隔板的两侧,使烟气与新鲜空气不发生混合,采用非混合式结构,空气与烟气完全隔开,进入室内空间的热空气清洁、无烟灰。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回风管路,回风管路与间隔腔室连通;第二气流驱动部件,第二气流驱动部件设于回风管路,用于驱动空气经由回风管路进入间隔腔室。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回风管路与间隔腔室连通用于将室内空间的气体输送至间隔腔室;同时在回风管路处还设有第二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室内空间的气体经由回风管路排向间隔腔室进行受热,室内空间的空气可送回间隔腔室处加热再利用,相比仅对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通过百叶窗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再利用的方式,减少了热量的浪费,进而节省了燃料。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送风管路远离间隔腔室的一端设有送风口,送风管路通过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回风管路远离间隔腔室的一端设有回风口,回风管路通过回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送风管路远离间隔腔室的一端设有送风口,在间隔腔室完成受热的气体通过送风管路到达送风口,通送风口将受热的气体送入室内空间,送风口还用于改变流入室内空间的气流方向和射程;回风口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通过回风管路送回间隔腔室内进行加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风速计,第一风速计设于送风口;和/或第二风速计,第二风速计设于回风口;和/或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送风口;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回风口。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送风口设有第一风速计,能够检测送风口的空气流速,回风口设有第二风速计,能够检测回风口的空气流速;同时送风口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对送风口的空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回风口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回风口的空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地埋管路,地埋管路套接于至少部分的送风管路和至少部分的回风管路的外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地埋管路套接在至少部分的送风管路和至少部分的回风管路的外部,对送风管路和回风管路的至少部分进行保护。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源连接,用于为燃烧供热系统供电,地埋管路套接于至少部分的电源线;和/或信号线,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用于为燃烧供热系统传输控制信号,地埋管路套接于至少部分的信号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电源线和/或信号线,电源线与电源连接用于为燃烧供热系统供电,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用于为燃烧供热系统传输控制信号,室内空间和燃烧供热系统通过电源线和/或信号线进行电性连接,实现智能控制;同时地埋管路还套接在至少部分的电源线和至少部分的信号线外部,对电源线和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包括:燃烧室(100),所述燃烧室(100)用于燃烧燃料并供应热量;间隔腔室(200),所述间隔腔室(200)与所述燃烧室(100)相邻设置并相互分隔,所述间隔腔室(200)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连通;送风管路(300),所述送风管路(300)与所述间隔腔室(200)连通;第一气流驱动部件(400),所述第一气流驱动部件(400)设于所述送风管路(300),用于驱动所述间隔腔室(200)中的空气经由所述送风管路(300)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排烟管道(500),所述排烟管道(500)与所述燃烧室(100)连通,用于引导所述燃烧室(100)内的烟气排出;其中,所述排烟管道(500)的至少部分贯穿经过所述间隔腔室(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百叶窗(310),所述百叶窗(310)设于所述间隔腔室(200),所述间隔腔室(200)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的外部空间通过所述百叶窗(31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隔板(320),所述隔板(320)设于所述间隔腔室(200),所述隔板(320)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通孔(321);其中,所述百叶窗(310)设于所述隔板(320)的任一侧,所述送风管路(300)设于所述隔板(320)相对于所述任一侧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热系统还包括:回风管路(600),所述回风管路(600)与所述间隔腔室(200)连通;第二气流驱动部件(700),所述第二气流驱动部件(7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荣周岩杨雅静王靖张家鑫尤喜悦宋艳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