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01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2
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包含一个n路输出正激变换器、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以及高能效无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但是单节锂离子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小,无法满足电动汽车所需的容量和功率,因此需要将多个锂离子电池串并连接成电池组。
[0003]然而,锂电池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充放电模式以及化学特性等因素的差异将会导致单体电池出现容量、电压、内阻等性能的不一致,这些单体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会引起电池组的耐久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为了维持锂离子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均衡,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均衡电路、装置及方法。当前电池均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被动均衡是将多余的能量通过电阻以热量的形式消耗,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电池组能量损耗,并且因散热处理不当而引起的高温环境会对电池组的性能造成损害。
[0004]主动均衡技术是将能量从较高的电池单元转移到较低的电池单元,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348908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升降压变换器的锂离子电池组层级均衡控制方法”,该方法在锂离子电池组的基础上添加多个储能电感元件、二极管以及均衡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闭合,使储能较高的单电池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相应电感中,然后控制开关关断,将电感中的能量转移到储能较低的单电池中,形成了串联锂离子电池组的均衡控制。此外,将两个相邻单电池组成小模组,再将相邻的小模组组成大模组,通过逻辑控制使各层级达到均衡,实现三级均衡控制。该专利提出的均衡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两个相邻单电池之间的均衡,而且通过相邻模组之间的均衡控制可以间接地实现两个非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均衡,缩短了能量传输路径,提高了电池组均衡系统的效率。然而,该控制方法所采用的均衡电路包含多个控制开关,逻辑控制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电池组均衡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以集中式变压器均衡电路为基础,采用多绕组变压器均衡拓扑结构,通过在各绕组之间增加一个跨接电容实现了电池组内部电池单元的端电压均衡(相同)。与传统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变换器通过跨接电容实现电池单元间的自动均压,无需复杂的采样及控制算法,且避免了变压器在多绕组输出时因交叉调整率造成的端电压不均衡问题,有效减小电压偏差,提高电池均衡精度。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包含一个n路输出正激变换器、n

1个跨接电容、n个电池单元;其中:
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的下端连接;
[0043]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上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路电感L2的一端,第二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上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下端分别与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的下端连接;
[0044]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3
上端与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三路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第三路电感L3的一端,第三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路输出电容C3的上端,第三路输出电容C3的下端分别与第三路续流二极管D6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的下端连接;
[0045]跨接电容与各输出绕组之间的连接形式如下:跨接电容C
p1
的上端与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1
的下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2
的上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2
的下端与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0046]电池B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路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上端连接,电池B1的负极分别与3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的下端、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下端连接;
[0047]电池B2的正极分别与第二路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上端连接,电池B2的负极分别与3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的下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下端连接;
[0048]电池B3的正极分别与第三路电感L3的另一端、第三路输出电容C3的上端连接,电池B3的负极分别与3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3
的下端、第三路输出电容C3的下端连接;
[0049]电池B1、B2、B3同时又作为3路输出正激变换器的输入源,电池B1的正极与复位绕组L
p1
的上端连接,电池B3的负极与复位二极管D
p1
的阳极连接。
[0050]在功率开关S1导通时,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和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5导通,复位二极管D
p1
、第一路续流二极管D2、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和第三路续流二极管D6关断,电池组通过串联将能量加在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L
p
上,将能量传输到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第一路电感L1、第二路电感L2、第三路电感L3和跨接电容C
p1
和C
p2
充电,输出电容C1、C2和C3为电池组提供能量;
[0051]在功率开关S1关断时,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和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5关断,复位二极管D
p1
、第一路续流二极管D2、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和第三路续流二极管D6导通,第一路电感L1通过续流二极管D2放电,第二路电感L2通过续流二极管D4放电,第三路电感L3通过续流二极管D6放电。跨接电容C
p1
和C
p2
放电,输出电容C1、C2和C3充电;
[0052]电池均衡的原则是将串联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保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而目前主要以电池单元的端电压是否均衡(相同)来作为整个电池组均衡度的判断依据。在整个开关周期内,根据电感伏秒平衡原理,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L
s2
和L
s3
的平均电压为0,由L
s1

C
p1

L
s2

C2→
L
s1
回路KVL原理可得跨接电容C
p1
的电压u
cp1
等于电池B2电压u
B2
。同理,跨接电容C
p2
的电压u
cp2
等于电池B3电压u
B3
。在开关导通期间,二极管D1、D3和D5导通,跨接电容C
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包含一个n路输出正激变换器、n

1个跨接电容、n个电池单元;其中:一个n路输出正激变换器包括:功率开关S1、复位绕组L
p1
、变压器T、复位二极管D
p1
、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第一路续流二极管D2、第一路电感L1、第一路输出电容C1,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第二路电感L2、第二路输出电容C2,
……
,第n路整流二极管D
2n
‑1、第n路续流二极管D
2n
、第n路电感L
n
、第n路输出电容C
n
;其连接形式如下:复位电感L
p1
的上端与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L
p
上端连接,复位电感L
p1
的下端接复位二极管D
p1
的阴极;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L
p
下端连接功率开关S1的漏极,功率开关S1的漏极与复位二极管D
p1
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上端与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路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路电感L1的一端,第一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上端,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路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的下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上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路电感L2的一端,第二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上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下端分别与第二路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的下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1上端与第n

1路整流二极管D
2n
‑2的阳极连接,第n

1路整流二极管D
2n
‑2的阴极分别连接第n

1路续流二极管D
2n
‑2的阴极、第n

1路电感L n
‑1的一端,第n

1路电感L
n
‑1的右端另一端连接第n

1路输出电容C
n
‑1的上端,第n

1路输出电容C
n
‑1的下端分别与第n

1路续流二极管D
2n
‑1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1的下端连接;......依次类推,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上端与第n路整流二极管D
2n
‑1的阳极连接,第n路整流二极管D
2n
的阴极分别连接第n路续流二极管D
2n
‑1的阴极、第n路电感L
n
的一端,第n路电感L
n
的右端另一端连接第n路输出电容C
n
的上端,第n路输出电容C
n
的下端分别与第n路续流二极管D
2n
的阳极、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的下端连接;跨接电容与各输出绕组之间的连接形式如下:跨接电容C
p1
的上端与第一路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1
的下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2
的上端与第二路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2
的下端与第三路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n

2)
的上端与第n

2路整流二极管D
2n
‑3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n

2)
的下端与第n

1路整流二极管D
2n
‑2的阳极连接;......依次类推,跨接电容C
p(n

1)
的上端与第n

1路整流二极管D
2n
‑2的阳极连接,跨接电容C
p(n

1)
的下端与第n路整流二极管D
2n
‑1的阳极连接;n个电池单元的连接形式如下:电池B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路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上端,电池B1的负
极分别连接n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1
的下端、第一路输出电容C1的下端;电池B2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路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上端,电池B2的负极分别连接n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2
的下端、第二路输出电容C2的下端;电池B
n
‑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n

1路电感L
n
‑1的另一端、第n

1路输出电容C
n
‑1的上端,电池B
n
‑1的负极分别连接n

1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1的下端、第n

1路输出电容C
n
‑1的下端;......依次类推,电池B
n
的正极分别连接第n路电感L
n
的另一端、第n路输出电容C
n
的上端,电池B
n
的负极分别连接n路输出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L
sn
的下端、第n路输出电容C
n
的下端;电池B1、B2、
……
、B
n
同时又作为n路输出正激变换器的输入源,电池B1的正极与复位绕组L
p1
的上端连接,电池B
n
的负极与复位二极管D
p1
的阳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自均衡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S1的栅极连接控制器,其占空比能够在0至1之间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邾玢鑫杨浴金李炀王凯宏周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