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米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99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五谷存储器具技术领域,涉及的真空米桶包括储存区域、盖子、流量控制组件、抽真空组件、承接区域、控制电路、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储存区域具有上端开口以及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具有出口;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打开或密封关闭所述出口;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的管体;承接区域配置在流量控制组件的下方,提供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真空泵的工作;第一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第二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的检测信息控制真空泵工作使储存区域保持恒压,这样可以确保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保证谷物的存储质量。保证谷物的存储质量。保证谷物的存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米桶


[0001]本技术属于五谷存储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米桶。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米桶具有抽真空和定量提取的功能,包括储存区域、盖子、分流器、流量控制组件和抽真空组件,储存区域设置有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具有中孔,分流器安装在锥形底部中部,流量控制组件配置在分流器的下侧,用于控制谷物的流出或关闭。
[0003]现有的真空米桶在出米后电路控制真空泵抽取空气一段固定时间以保持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但是这种方案在谷物放置一定时间后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会下降,无法保证合适的真空度,影响谷物的存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解决现有的真空米桶,出米时通过电路控制真空泵抽取空气一段固定时间以保持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但是这种方案在谷物放置一定时间后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会下降,无法保证合适的真空度,影响谷物的存储质量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管体上连接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并通过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的检测信息控制真空泵工作使储存区域保持恒压。
[0005]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真空米桶,包括储存区域、盖子、流量控制组件、抽真空组件、承接区域、控制电路、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储存区域具有上端开口以及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具有出口;盖子用于打开和密封关闭储存区域的上端开口;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打开或密封关闭所述出口;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的管体;承接区域配置在流量控制组件的下方,提供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真空泵的工作;第一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在所述储存区域的负压大于a时被触发控制电路控制真空泵工作;第二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在所述储存区域的负压小于b时被触发控制真空泵工作停止工作。
[0007]本技术通过管体连接有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并通过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的检测信息控制真空泵工作使储存区域保持恒压,从而确保储存区域的真空度,保证谷物的存储质量。
[0008]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的检测反馈进行控制信号的输出的工作原理是现有技术,不是本技术的改动内容;本技术利用第一气压开关和第二气压开关实现恒压的控制,确保谷物的存储质量。
[0009]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为活塞泵。活塞泵具有自锁功能,不需要在管体上设置单向阀结构;而且活塞泵的排量大,工作时发热量少,确保了产品的可靠性。
[0010]进一步的,a为

30kPa至

10kPa,b为

50kPa至

70kPa,在上述真空度范围内,可以满足谷物的存储需求。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分流器,分流器包括导引件、排出接头和分流元件;导引件设置有中心孔,围绕所述中心孔设有导引壁,所述导引壁设计成周边向中心孔一侧向下倾斜;排出接头连接在出口下侧,设置有排出通道;分流元件包括鳍片和分割片,所述鳍片设置在导引壁上表面且内端径向延伸到中心孔边沿,各分割片的外端连接对应鳍片的内端,各分割片的内端向中心孔中心延伸并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鳍片之间形成一个分割域,相邻的两个鳍片内端和分割片下边沿形成连通中心孔的分割域口。
[0012]进一步的,鳍片的径向截面具有向下两侧的斜度。
[0013]上述设置方式能在谷物落到分流器时被鳍片两侧壁分割到对应的分割域内,避免谷物在下落过程由于挤压集中造成堵塞。
[0014]进一步的,鳍片整体呈三角形状,内端为竖向端面。
[0015]采用上述结构,鳍片上侧和分割片上侧可以对分流元件上侧的一层谷物进行竖直分割,减少导引壁对谷物的向心挤压力的影响,鳍片内端为竖向端面可以使分割域口的排出量更大,排出更顺畅。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隔板、分流器、控流装置和弹性件;隔板竖向布置在储存区域内将其分隔成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管体上端与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连通;分流器配置在所述锥形底部的出口处,具有第一分流导引面以及环绕设在第一分流导引面下侧的分流围壁,所述第一分流导引面与隔板下端连接,所述分流围壁内侧配置有圆弧形的分流面,所述分流围壁位于隔板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分流孔;控流装置包括第一控流件和第二控流件;第一控流件一端设有第一控流部另一端设有第一操纵部,第一控流部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面适配的第二控流面,第二控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连通所述承接区域;第二控流件一端设有第二控流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操纵部,第二控流部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面适配的第二控流面,第二控流面上设置有与隔板另一侧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第三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连通所述承接区域;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可绕所述分流面的中心线旋转地装配在分流围壁内侧;弹性件作用在第一控流件和第二控流件上,产生驱动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相对旋转使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错开对应的第一分流孔实现关闭的复位力;第一操纵部或/和第二操纵部被使用者操作以克服所述复位力时可使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旋转而使第二分流孔或/和第三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连通,实现取料。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配置在储存区域下方的支座,所述支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与承接区域的集流孔,以及所述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的旋转支点。
[0018]通过所述支座为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提供承托和支点,同时集流孔可以收集从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流出的物料,方便集流到储存区域的容器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支座设置有支承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的环状支承部,所述集流孔形成在环状支承部的内侧,集流孔和环状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导流壁。
[0020]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为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提供稳固的支撑,确保转动时的稳定性。
[002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支点为设置有集流孔内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与导流壁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一控流部与所述旋转连接部的
连接采用以下之一:
[0022]第一控流部与旋转连接部可旋转套接,第二控流部与第一控流部可旋转套接;
[0023]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均与旋转连接部可旋转套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分流器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分流器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分流器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7]图4是2中A

A剖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真空米桶的局部爆炸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的真空米桶的剖视图1;
[0030]图7是本技术的真空米桶的剖视图2;
[0031]图8是图7去除分流器的剖视图1;
[0032]图9是本技术的设有双存储室的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区域,具有上端开口,以及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具有出口;盖子,用于打开和密封关闭储存区域的上端开口;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打开或密封关闭所述出口;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的管体;承接区域,配置在流量控制组件的下方,提供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真空泵的工作;第一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在所述储存区域的负压大于a时被触发控制电路控制真空泵工作;第二气压开关,连接在所述管体上,在所述储存区域的负压小于b时被触发控制真空泵工作停止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为活塞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a为

30kPa至

10kPa,b为

50kPa至

70k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流器,分流器包括:导引件,设置有中心孔,围绕所述中心孔设有导引壁,所述导引壁设计成周边向中心孔一侧向下倾斜;排出接头,连接在出口下侧,设置有排出通道;分流元件,包括鳍片和分割片,所述鳍片设置在导引壁上表面且内端径向延伸到中心孔边沿,各分割片的外端连接对应鳍片的内端,各分割片的内端向中心孔中心延伸并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鳍片之间形成一个分割域,相邻的两个鳍片内端和分割片下边沿形成连通中心孔的分割域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鳍片的径向截面具有向下两侧的斜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鳍片整体呈三角形状,内端为竖向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米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隔板,竖向布置在储存区域内将其分隔成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管体上端与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连通;分流器,配置在所述锥形底部的出口处,具有第一分流导引面以及环绕设在第一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金慈陈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锐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