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16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污水处理机构,所述沉淀池的外部设有污水循环机构;所述污水处理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部的多个隔板,所述沉淀池的内部通过隔板依次分隔为絮凝室、气浮室以及撇渣室;所述污水处理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内部的气浮组件,所述气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顶端的多个出水管,设于所述气浮室底端的微泡发生管,以及设于所述气浮室顶端的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的执行端连接有升降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引导新排入池内的污水和储存的污水同时与净化剂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效率。从而提高混合效率。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饲料、肥料及化学药品的使用,给养殖水体带来巨大的压力。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310483733.0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可知,该处理系统包括水产养殖池阵列,所述的水产养殖池阵列依次管路循环连接三级阶梯沉淀池、藻类净化池、生物膜处理池、二级沉淀池、消毒池、过滤池和增氧池,水产养殖池阵列中的水体通过设置在上述各个池之间的水泵进行流动循环。上述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产养殖废水通过三级阶梯沉淀池、藻类净化池、生物膜处理池、二级沉淀池、消毒池、过滤池和增氧池的依次处理,操作简单快捷,处理效果好,最终使水体达到水产养殖要求。
[0004]上述废水循环系统处理效果好,最终使水体达到水产养殖要求,但传统的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往往通过搅拌叶片搅拌沉淀池内储存的污水,沉淀池内的污水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后,难以与重新投入池内的净化剂充分混合,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污水处理机构,所述沉淀池的外部设有污水循环机构;
[0008]所述污水处理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部的多个隔板,所述沉淀池的内部通过隔板依次分隔为絮凝室、气浮室以及撇渣室;
[0009]所述污水处理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内部的气浮组件,所述气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顶端的多个出水管,设于所述气浮室底端的微泡发生管,以及设于所述气浮室顶端的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的执行端连接有升降盘;
[0010]所述污水循环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沉淀池一侧表面的水泵,与所述水泵的入水端相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撇渣室内部的进水管,以及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浮室的底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安装有多个沿直线阵列设置的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多个L形水管,在本专利技术中,微泡发生管排出的微气泡相接触,以使微气泡附着在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悬浮物颗粒浮在水面上,完成污水与悬浮物颗粒的分离,从而对污水进行净化。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气浮室顶端的支撑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与升降盘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改变升降盘与L形水管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L形水管排出的污水的撞击力,以使污水溅射范围更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盘的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微泡发生管穿插的通孔,在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盘通过通孔避让微泡发生管,以使升降盘能够沿微泡发生管进行升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室的内部设有絮凝组件,所述絮凝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絮凝室顶端的安装板,穿设于所述安装板壳体上的絮凝剂投放管,以及套设于所述絮凝剂投放管外部、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转动环,相邻所述转动环之间通过旋转叶片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旋转叶片拍飞絮凝剂,扩大排出的絮凝剂的溅射范围,于此同时,通过旋转叶片对絮凝室内部污水的搅拌,以便于污水与絮凝剂之间的混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絮凝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环外表面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同轴设置的转动环进行旋转,由于转动环为旋转叶片提供支撑,从而利用转动环带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气浮室内部的一端外表面安装有多个出水头,所述出水头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流叶片,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旋转的导流叶片扩大经过净化的污水的范围,增加污水与气浮室内污水的接触面积,以大范围推动该污水内的悬浮物颗粒继续与微气泡相接触。
[0017]进一步的,所述撇渣室的顶端安装有输送链,所述输送链的外表面安装有等距设置的多个撇渣板,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输送链的运转,从而带动撇渣板进行运转,通过撇渣板推动撇渣室内部顶端水面上所漂浮的杂质迈过隔渣板,进入到撇渣室内由隔渣板分隔成的储渣室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撇渣室的内部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安装有隔渣板。
[0019]根据以上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还将提供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一,养殖污水经过沉淀池的入水管进入到沉淀池中的絮凝室内;
[0021]步骤二,絮凝剂投放管排出絮凝剂,通过绕絮凝剂投放管公转的旋转叶片拍飞絮凝剂,通过旋转叶片对絮凝室内部污水的搅拌,以使步骤一中进入到絮凝室内的污水与絮凝剂混合;
[0022]步骤三,絮凝室内部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随着水位的上升经过出水管进入到分支水管内,分支水管内的污水经过L形水管排出,污水进入到气浮室内;
[0023]步骤四,步骤三中进入到气浮室内的污水与微泡发生管排出的微气泡相接触,以使微气泡附着在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上,以使污水与悬浮物颗粒的分离;
[0024]步骤五,经过步骤四处理的污水随着水位的上升进入到撇渣室内,通过输送链的运转,从而带动撇渣板进行运转,通过撇渣板推动撇渣室内部顶端水面上所漂浮的杂质迈过隔渣板,进入到撇渣室内由隔渣板分隔成的储渣室内;
[0025]步骤六,水泵进行工作,经过步骤五净化后的污水经过进水管进入排水管,排水管内的经过净化的污水通过出水头排出,以推动该污水内的悬浮物颗粒继续与微气泡相接
触,且对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其一,本专利技术能够引导新排入池内的污水和储存的污水同时与净化剂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效率,具体为: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升降盘下降,由于L形水管的排水口朝下,从而通过升降盘的移动,改变升降盘与L形水管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L形水管排出的污水的撞击力,以使污水溅射范围更大,于此同时,通过升降盘的斜面引导微泡发生管排出的微气泡活动,以使微气泡与撞击后而溅射的污水相撞,以使微气泡与污水均匀混合。
[0028]其二,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水头排出的污水顺着导流叶片的导流槽推动导流叶片进行旋转,以使污水顺着导流叶片排出,从而利用旋转的导流叶片扩大经过净化的污水的范围,增加污水与气浮室内污水的接触面积,以大范围推动该污水内的悬浮物颗粒继续与微气泡相接触。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的内部设有污水处理机构(20),所述沉淀池(10)的外部设有污水循环机构(30);所述污水处理机构(20)包括安装于所述沉淀池(10)内部的多个隔板(21),所述沉淀池(10)的内部通过隔板(21)依次分隔为絮凝室(22)、气浮室(23)以及撇渣室(24);所述污水处理机构(20)还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23)内部的气浮组件(25),所述气浮组件(25)包括设于所述气浮室(23)顶端的多个出水管(251),设于所述气浮室(23)底端的微泡发生管(252),以及设于所述气浮室(23)顶端的升降部件(253),所述升降部件(253)的执行端连接有升降盘(254);所述污水循环机构(30)包括安装于所述沉淀池(10)一侧表面的水泵(31),与所述水泵(31)的入水端相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撇渣室(24)内部的进水管(32),以及与所述水泵(31)的出水端相连接的排水管(33),所述排水管(33)远离所述水泵(3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浮室(23)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51)的底端安装有多个沿直线阵列设置的分支水管(2511),所述分支水管(2511)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多个L形水管(25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253)包括安装于所述气浮室(23)顶端的支撑板(2531),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板(2531)上表面的气缸(2532),所述气缸(2532)的活塞杆贯穿所述支撑板(2531)与升降盘(25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盘(254)的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微泡发生管(252)穿插的通孔(25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室(22)的内部设有絮凝组件(26),所述絮凝组件(26)包括安装于所述絮凝室(22)顶端的安装板(261),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61)壳体上的絮凝剂投放管(262),以及套设于所述絮凝剂投放管(262)外部、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转动环(263),相邻所述转动环(263)之间通过旋转叶片(264)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组件(26)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环(263)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鲍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蓝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