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引孔系统和静压系统;引孔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机构和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的钻杆机构,钻杆机构包括动力头和螺旋钻杆,动力头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动力头可沿竖向支撑机构上下移动,螺旋钻杆连接在动力头的下端;静压系统包括起重机和沉桩设备,起重机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竖向支撑机构对侧,沉桩设备位于底座中央,沉桩设备为抱压式静力压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力头和连接于动力头下端的螺旋钻杆完成引孔工序,通过沉桩设备完成空心预制管桩的沉桩工序,实现了空心预制管桩接桩、引孔、沉桩的一体化配合作业,过程有效确保了沉桩质量、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桥梁装配化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的管桩沉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施工工程中,基于地理条件、成本控制以及施工效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越来越多的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施工技术逐步向工厂化、装配化、标准化发展。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将大部分桥梁建造工序在工厂内完成,能最大限度降低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并明显加快施工进度。
[0003]但随着建筑劳动工人从业人员不断减少,高素质施工作业人员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更需要加快装配式施工的发展,以满足目前的施工需求。
[0004]采用装配化方式进行桥梁施工,装配化桥墩各部分需采用预制方式生产,在现场通过装配化施工方式进行组装。装配化桥墩包含有预制墩帽、预制墩柱、现浇承台和预制管桩,自上而下拼装连接。预制管桩主要作用是增加地基承载力,保证桥梁不发生工后沉降的主要结构物,所以管桩的施工质量是保障桥梁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预制管桩施工方面存在地质砂层厚,沉桩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研制一种预制管桩的沉桩设备来保证预制管桩的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砂层厚的地质条件下,传统的预制管桩沉桩困难、沉桩噪声大等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引孔系统和静压系统;所述引孔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机构和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的钻杆机构,所述钻杆机构包括动力头和螺旋钻杆,动力头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动力头可沿竖向支撑机构上下移动,所述螺旋钻杆连接在动力头的下端;
[0008]所述静压系统包括起重机和沉桩设备,起重机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竖向支撑机构对侧,所述沉桩设备位于底座中央,沉桩设备为抱压式静力压桩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机构包括桁架和桅杆,桁架与底座连接,桅杆固定在桁架内侧,在桅杆内侧设置供动力头上下位移的运动轨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基础和设置在底座基础上的四足机架,在底座基础上设置槽型轨道,四足机架可移动的设置在槽型轨道内。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桅杆的内侧下段设置穿孔座,螺旋钻杆的下端穿过穿孔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桅杆的上端延伸出桁架的上端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钻杆的下端设有锥面钻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基础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配重纵梁,配重纵梁的截面呈梯形,
在配重纵梁的上端开设槽型轨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四足机架包括机架本体和设置在机架本体下端四角的四个机架腿,机架腿的底端设有足盘,足盘设置在配重纵梁的槽型轨道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通过动力头和连接于动力头下端的螺旋钻杆完成引孔工序,通过沉桩设备完成空心预制管桩的沉桩工序,实现了空心预制管桩接桩、引孔、沉桩的一体化配合作业,过程有效确保了沉桩质量、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噪音污染、减少了污泥等污染物的排放。
[0018]当然地,实施本技术的各技术方案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2]图3为足盘设置于配重纵梁内的状态图;
[0023]图中,1
‑
底座,2
‑
桁架,3
‑
桅杆,4
‑
动力头,5
‑
螺旋钻杆,6
‑
起重机,7
‑
沉桩设备,8
‑
穿孔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7]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绿色、高效、无噪声的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通过引孔系统和静压系统的协同工作,完成空心预制管桩的静压沉桩和空心预制管桩内的向下引孔依次循环作业,大大提升提沉桩作业的效率。
[0028]实施例:
[0029]参见图1,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为本技术设备的承压构件,用于承受底座1上部系统的配重及工作荷载,底座1包括底座基础和设置在底座基础上的四足机架,底座基础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配重纵梁,配重纵梁的截面呈梯形,具有较大的重量,在配重纵梁的上端开设槽型轨道;四足机架包括机架本体和设置在机架本体下端四角的四个机架腿,机架腿的底端设有足盘,四足机架通过足盘设置在配重纵梁的槽型轨道内,参见图3,图3为足盘设置于配重纵梁内的状态图。
[0030]参见图2,在底座1的机架本体上设置引孔系统和静压系统;引孔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机构和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的钻杆机构,竖向支撑机构包括桁架2和桅杆3,桁架2与机架本体固定连接,桁架2为引孔系统的主要受力结构,桅杆3固定在桁架2的内侧,桅杆3的上端延伸出桁架2的上端面,在桅杆3的内侧设置供动力头4上下位移的运动轨道。
[0031]钻杆机构包括动力头4和螺旋钻杆5,动力头4设置在桅杆3内侧的运动轨道上,螺旋钻杆5连接在动力头4的下端,螺旋钻杆5的下端设有锥面钻头,在桅杆3的内侧下段设置穿孔座8,螺旋钻杆5的下端穿过穿孔座8,起到定位作用;动力头4可通过轨行系统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引孔系统和静压系统;所述引孔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机构和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的钻杆机构,所述钻杆机构包括动力头和螺旋钻杆,动力头设置在竖向支撑机构上,动力头可沿竖向支撑机构上下移动,所述螺旋钻杆连接在动力头的下端;所述静压系统包括起重机和沉桩设备,起重机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竖向支撑机构对侧,所述沉桩设备位于底座中央,沉桩设备为抱压式静力压桩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机构包括桁架和桅杆,桁架与底座连接,桅杆固定在桁架内侧,在桅杆内侧设置供动力头上下位移的运动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静压引孔一体化管桩沉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基础和设置在底座基础上的四足机架,在底座基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凯,张智勇,张崇斌,张飞,姚晨辉,李金伟,鲁飞龙,贾东飞,刘学兵,孙辉,薛鸿禧,王雷,冯德利,候光耀,李伟,李学明,杨春强,鲁帅,胡小鹤,赵晨伟,王道奎,张朋建,张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