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158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引诱剂包括浓度为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油茶科油茶属油茶组,灌木或乔木,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油茶主产地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l8个省(自治区),油茶种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可用于榨油,且油茶籽油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功效,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优良食用油。
[0003]油茶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对传粉昆虫依赖性较强。油茶花期正值晚秋至冬季,访花昆虫活动少,难以满足油茶授粉,导致油茶存在“花而不实”、“千花一果”,座果率较低的现象。为了提高油茶的座果率,果农通常会采用人工传粉的办法。但人工传粉费工费时,尤其是对油茶这种种植密度大、花量大、花密度高的物种,人工传粉难度更大,导致传粉时间和人力成本高。
[0004]因此,现在亟需研发出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以提高油茶的传粉昆虫访花量,促进油茶异交使其充分传粉,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使用方法及其应用,以提高油茶的传粉昆虫访花量,促进油茶异交使其充分传粉,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的产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包括浓度为0.1
>‑
1mg/g的绿原酸溶液,其中溶剂为水。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包括浓度为0.4

1mg/g的绿原酸溶液,其中溶剂为水。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包括浓度为0.4

1mg/g的绿原酸溶液和浓度为5%

7%的蔗糖溶液的混合溶液,其中溶剂为水。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置好的引诱剂装入喷雾器中,对初开或盛开的油茶花朵进行喷施。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初开的油茶花朵指的是柱头为裸露状态,所述盛开的油茶花朵指的是柱头裸露且花药开裂状态。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在非雨天的上午或中午进行喷施。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第一次喷施引诱剂2

3日后,采用引诱剂对油茶花朵进行补充喷施。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在油茶传粉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本专利技术中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喷施在油茶花朵上后,蔗糖和绿原酸附着在花瓣、雄蕊群或柱头上。在阳光下,绿原酸发出能够被昆虫捕捉到的蓝色荧光、蔗糖释放出香甜的气味,可以增强油茶花对昆虫的刺激,从而吸引更多的传粉昆虫访问花朵,进而使油茶的授粉更充分,提高油茶的产量。
[0017]本专利技术的引诱剂通过显著增强油茶视觉访花信号,提高传粉昆虫的访花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强油茶的授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的使用方法,配置简便,操作方便,应用成本低,对油茶传粉昆虫的吸引效果显著。
[0018]本专利技术的引诱剂所选取的成分简单,成本低,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可大面积处理油茶植株,节约了人力成本;该方法见效快,稳定时间长,对植株不造成伤害,且该方法无需人为直接接触植株,可以规避人工操作时对植株造成伤害。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喷洒油茶花朵后,油茶单花访问量最高可提高4倍,果实数量提高1.7倍至5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二中油茶花瓣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荧光表现情况,其中A为油茶花瓣外侧的形态,B为紫外光下油茶花瓣外侧的形态,C为油茶花瓣内侧的形态,D为紫外光下油茶花瓣内侧的形态;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二中油茶花瓣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中A为油茶花瓣外侧的激发光谱,B为油茶花瓣外侧的发射光谱,C为油茶花瓣内侧的激发光谱,D为油茶花瓣内侧的发射光谱;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绿原酸的分子结构图;
[0022]图4为试验三中0.3mg/g绿原酸溶液及未溶解的绿原酸颗粒在紫外光下发出蓝色荧光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6]以下按照研究开展的顺序记录主要试验过程,下述试验内容已经包含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具体实施例。
[0027]试验地情况:
[0028]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油茶种植基地,经纬度为28
°
13

48

N,112
°
55

53

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

17.5℃,年均降水量1360

1400毫米,海拔60

80m,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
壤以红色土为主。
[0029]试验方法
[0030]试验一油茶的花朵颜色及气味对传粉昆虫的吸引能力比较
[0031]为研究油茶吸引传粉昆虫是主要基于视觉还是主要基于嗅觉,设计了本试验一。在油茶的花期,选择生长状态、树龄及位置相近的两棵油茶树,在两棵油茶树的同一方向上各选择3个枝条,每个枝条上各选择一朵开放状态相同的油茶花。在其中一棵油茶树的花朵上套上透明塑料袋,在另一棵油茶树的花朵上套上扎了小孔的黑色塑料袋。然后统计套袋后10分钟内的访花昆虫的数量,并对访花昆虫进行分类。
[0032]参见下表1的统计结果,套有扎了小孔的黑色塑料袋的枝条上,10分钟内只有1只蝇类访花,而套有透明塑料袋的枝条在10分钟内有5只蝇类、6只食蚜蝇类、6只蜂类和1只胡峰类的传粉昆虫访花。本试验结果说明,油茶花通过花瓣传递比嗅觉信号更强的视觉信号来吸引传粉昆虫。
[0033]表1油茶的花朵颜色及气味对传粉昆虫的吸引能力比较
[0034][0035]试验二油茶花瓣对传粉昆虫发送视觉信号的机理
[0036]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浓度为0.1

1mg/g的绿原酸溶液,其中溶剂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浓度为0.4

1mg/g的绿原酸溶液,其中溶剂为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浓度为0.4

1mg/g绿原酸和浓度为5%

7%蔗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溶剂为水。4.一种权利要求1至3所述油茶传粉昆虫的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配置好的引诱剂装入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明袁斌袁德义周卓伊杜洪蕊徐乔叶汤甜甜周峰李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