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111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包括成对的电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第一电极元件包括管状电介质和第一放电电极,第二电极元件设有第二放电电极。所述管状电介质为绝缘体,且所述管状电介质设有中空的内腔。利用高介电常数的管状电介质密接覆盖新型电极材料,以在管状电介质内腔形成一个大致的等势体,保护放电电极,消除管状电介质内腔的内部放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该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结构稳固、尺寸小、耗电低、安全高效,可应用于净水、除醛除臭、消杀防疫、材料表面改性、纳米药生产、医疗美容、肿瘤辅助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除醛去臭、消杀防疫及生物医疗领域,具体涉及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复合粒子具有生物活性、粒径小、渗透能力强、性能稳定、高效杀菌消毒、快速除异味等诸多优点,复合粒子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既有的复合粒子发生器或装置(如比较例1:申请号CN201710238050.7),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3](1)电极易腐蚀:电极(放电电极或对置电极)裸露在外界环境中,易被放电产生的高活性含氧自由基氧化而腐蚀、老化,影响放电的稳定性,降低复合粒子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和复合粒子的剂量。
[0004](2)易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比如在干燥的空气中,复合粒子的剂量会减少,也不适用于高湿度环境和水中,会导致放电终止而不能产生复合粒子。
[0005](3)复合粒子的剂量和活性有待提高:电极(放电电极或对置电极)裸露在外界环境中,电极易氧化腐蚀,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也不能加载高能量的电源,导致复合粒子的剂量和活性会受到限制。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可全面解决以上的问题,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可适用于高湿度环境和水中工作,稳定高效地制造大剂量、高活性的复合粒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包括成对的电极元件和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
[0010]第一电极元件包括管状电介质和第一放电电极,
[0011]所述管状电介质为绝缘体,且所述管状电介质设有中空的内腔;
[0012]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由在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腔填充的部分构成,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紧密接触的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表面所围成的内腔部分为等势体;
[0013]第二电极元件设有第二放电电极;
[0014]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对置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并行,且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相互接触或靠近,以在电子雪崩效应或静电雾化作用下,形成大量带电粒子、含氧自由基和含氮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粒径的高活
性复合粒子;
[0015]所述高压电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所述高压电源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电极。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元件的结构和第二电极元件的结构相同。
[0017]进一步,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为棒形、条形、叶轮形、平面形、网格形或导电图案。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覆设有导电图案构成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
[0019]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覆设于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基板之间。
[0020]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设置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外表面。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为螺旋形、条形、网格形、叶轮形或带有镂空区域的导电图案。
[0022]进一步,所述第二放电电极通过缠绕、黏结或电镀的方式覆设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外表面。
[0023]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绝缘封装。
[0024]进一步,所述内腔的一端被密封,所述内腔的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封装件;
[0025]或者所述内腔的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封装件,通过所述封装件密封所述内腔的两端。
[0026]进一步,所述封装件包括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封装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另一端。
[0027]进一步,所述第一封装件或第二封装件为管状电介质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封装件和管状电介质一体化成型构成,或者所述第二封装件和管状电介质一体化成型构成。
[0028]进一步,所述第一封装件或第二封装件为独立的绝缘体,且所述第一封装件或第二封装件用以封装管状电介质的一端、放电电极和高压电源线的电连接部。
[0029]进一步,所述管状电介质中靠近其中封装件的一侧设有介质段,所述介质段由气体电介质构成。
[0030]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装置,包括如上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以及还包括动力单元、传感器单元和电路单元,
[0031]所述动力单元用于为工作介质或复合粒子的流动提供动力,以产生流体;
[0032]所述传感器单元用于对所述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及流体状况进行监控;
[0033]所述电路单元用于对所述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所述动力单元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进行电力供给和动作控制。
[0034]进一步,还包括紫外线照射单元,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用于向所述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照射紫外线。
[0035]进一步,还包括催化剂单元,所述催化剂单元由过渡金属、稀有金属或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沿空气流方向,所述催化剂单元设置于所述高活性复合粒
子发生器的下游,使得形成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全部或部分通过所述催化剂单元。
[003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本技术为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及装置,利用高介电常数的管状电介质密接覆盖新型电极材料(纤维成型体、多孔介质、弹性材料或液体),以在管状电介质内腔形成一个大致的等势体,保护放电电极,消除管状电介质内腔的有害放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该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结构稳固、尺寸小、耗电低、安全高效,可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0038]由于采用上述新型的放电电极材料,所述放电电极可一体化成型,以整体式装入所述管状电介质中空的内腔,也可为颗粒状、胶囊状(电极材料封装在弹性或多孔的壳体材料中)或粉末状,以分体式逐步填装入所述管状电介质中空的内腔。不管是整体式还是分体式填装方式,均可排出或吸附管状电介质内腔中的空气、有机气体等,可在常温下实现放电电极的顺利填充,实现与管状电介质内腔壁贴合,防止管状电介质内部的绝缘破坏。同时,利用纤维成型体、多孔介质、弹性材料或液体的表面特征(存在大量的纤毛、刺突或凸起)、弹性形变或流动性,在不破坏内腔表面特征或绝缘特性的情况下,易实现与管状电介质的密切接触,以在管状电介质内腔形成一个等势体,防止管状电介质内腔的内部放电,保障介质阻挡放电的稳定性,提高高活性复合粒子的剂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在管状电介质工作期间产生的升温传递至放电电极,因热膨胀效应,新型电极材料自体膨胀后更加贴合管状电介质的内腔壁,进一步保障介质阻挡放电的稳定性。此外,采用该新型的放电电极材料,易实现放电电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包括成对的电极元件和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第一电极元件包括管状电介质和第一放电电极,所述管状电介质为绝缘体,且所述管状电介质设有中空的内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由在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腔填充的部分构成,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紧密接触的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内表面所围成的内腔部分为等势体;第二电极元件设有第二放电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对置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并行,且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相互接触或靠近,以在电子雪崩效应或静电雾化作用下,形成大量带电粒子、含氧自由基和含氮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粒径的高活性复合粒子;所述高压电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所述高压电源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的结构和第二电极元件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为棒形、条形、叶轮形、平面形、网格形或导电图案。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覆设有导电图案构成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覆设于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基板之间。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设置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外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为螺旋形、条形、网格形、叶轮形或带有镂空区域的导电图案。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通过缠绕、黏结或电镀的方式覆设于所述管状电介质的外表面。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活性复合粒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还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吴泽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