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92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植物杆叶木屑破碎为垫料并铺放于发酵槽中,于垫料上方喷洒动物粪便,粪液浸染垫料,进而掺混以进行静置发酵,每静置发酵一定时间后翻搅;发酵所得有机肥雏形品进行粉碎和筛渣;根据不同施肥对象,筛渣后的有机肥添加入对应成分,进而经造粒机荡滚成粒;荡滚成粒的有机肥经干燥定型后再冷却,冷却好的粒肥经装包机灌装入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动植生物质进行碎化掺混发酵等处理,提升发酵效率,提升生物质有机肥的肥效,能够为农户及种养企业消化大量废宝。能够为农户及种养企业消化大量废宝。能够为农户及种养企业消化大量废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有机肥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畜牧及种植业中,衍生了大量的植杆、及粪便等生物质“垃圾”。
[0003]现有技术中,人民单独将植杆发酵为固体肥,进而铺装到田中;或者单独将粪便发酵为液体肥,进而喷灌到田中。现有技术的发酵效率较慢,发酵所得有机肥的肥效较为单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动植生物质进行碎化掺混发酵等处理,提升发酵效率,提升生物质有机肥的肥效,能够为农户及种养企业消化大量废宝。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破碎,植物杆叶木屑破碎为垫料;
[0008]发酵,垫料铺放于发酵槽中,于垫料上方喷洒动物粪便,粪液浸染垫料,进而翻搅垫料及粪便,垫料及粪便掺混后进行静置发酵,每静置发酵一定时间后翻搅;
[0009]粉碎,发酵所得有机肥雏形品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
[0010]筛渣,碎后有机肥雏形品再过滤,滤除有机肥雏形品中的植物碎料;
[0011]添分配肥,根据不同施肥对象,筛渣后的有机肥添加入对应成分;
[0012]造粒,配好的有机肥经造粒机荡滚成粒;
[0013]干燥定型,荡滚成粒的有机肥经烘干机干燥定型为粒肥;
[0014]风冷,对粒肥进行风吹冷却;/>[0015]装包,冷却好的粒肥经装包机灌装入袋。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中,植物杆叶木屑以破碎态掺混动物粪便,掺混所得发酵物料的表层较为密实,发酵料堆的内层保持水汽浓度、松软状态等较好的发酵条件;植物杆叶破碎后与动物粪便浸染及掺混,使植物杆叶以潮湿碎化态进行发酵,植物杆叶发酵降解快速、充分,其发酵后更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动物粪便与植物碎料掺混,动物粪便得到较好的析水疏化,动物粪便发酵降解快速、充分,此外粪便及植物杆叶发酵所得有加肥较为干爽,极大降低甚至消除有机肥的烘干工作;本专利技术中,动物粪便与植物碎料掺混,可较快消化农户及养殖场烦恼的废宝。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破碎步骤之前和/或粉碎步骤之前,还包括有金属探除步骤,通过金属探除器滤除植物杆叶、垫料和/或有机肥雏形品中的金属杂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酵步骤中,首次喷粪并静置发酵一定时间后,重复一次或多次喷粪掺混及静置发酵。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酵步骤中,通过温度计检测发酵物料的温度,当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提升翻搅频率;每隔50至800小时,抽检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当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往发酵物料喷洒水分。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酵步骤所用发酵床的发酵槽槽壁上端设置有第一纵轨,在所述发酵槽纵向的一侧设置第一横轨,第一转移小车设置有第二纵轨,所述第一转移小车适于在所述第一横轨上行走,使所述第一纵轨和所述第二纵轨对接,翻耙机适于在所述第一纵轨上行走,也适于经所述第一纵轨进出所述第二纵轨。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转移小车设置有第一接线盒,所述翻耙机和/或所述第一转移小车设置有绕线轮,供电线缆依次经所述第一接线盒和所述绕线轮后,延伸至所述翻耙机上的第二接线盒,所述绕线轮设置在所述翻耙机的第二行车轮上方,所述槽壁还适于承托所述绕线轮所牵引出的供电线缆。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悬空行轮缆,所述供电线缆的首段间隔连接有多个动滑轮,所述悬空行轮缆适于所述动滑轮行走,所述供电线缆经所述多个所述动滑轮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接线盒。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添分配肥步骤采用叠层的方式添加成分,添分配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配料斗、至少两个并排的出料皮带、以及汇料皮带,至少一个配料斗适于承接所述筛渣步骤传输来的有机肥雏形品,所述配料斗和所述出料皮带一一对应,所述汇料皮带沿所述出料皮带的并排方向延伸,所述配料斗所落出的物料适于经所述出料皮带铺洒于所述汇料皮带。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烘干机包括第一移料滚筒、进料端盖和出料端盖,第一移料滚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端盖和所述出料端盖,所述进料端盖开设有适于置入粒肥的第一进料嘴、以及适于连通燃烧器的热气进口,所述出料端盖的下端设置有落料口,所述出料端盖开设有适于连通负压风机的第一废气排放口,所述第一移料滚筒的中部通过齿圈齿轮传动连接电机。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冷步骤所用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二移料滚筒和综合端盖,所述综合端盖开设有适于置入粒肥的第二进料嘴、以及适于连通负压风机的第二废气排放口,所述第二移料滚筒的另一端敞开为进风口。
附图说明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的文字式流程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的设备布局式流程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发酵床的俯视图;
[0030]图4为图3示出发酵床的局部示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发酵床的主视图;
[0032]图6为图5示出发酵床的局部示图;
[0033]图7为图5示出发酵床的第一转移小车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3示出发酵床的翻耙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图5示出发酵床的翻耙桨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9示出翻耙桨的侧视图;
[003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绕线轮的电刷结构示意图一;
[003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绕线轮的电刷结构示意图二;
[003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添分配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4为图13示出添分配肥装置的俯视图;
[0041]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燃烧器、烘干机、冷却装置、沉降室及喷淋塔的连接示意图。
[0042]金属探除器110,破碎机120;
[0043]发酵床200,发酵槽210,槽壁211,第一纵轨212,第一横轨220,第一转移小车230,第二纵轨232,第一行车轮233,第一行车马达234,翻耙机240,第二车架241,第二行车轮242,第二传动轮243,第二行车马达244,绕线轮245,第一传动轮246,定子247,第一电极247a,第二电极247b,转子248,第三电极248a,第四电极248b,翻耙桨249,供电线缆251,悬空行轮缆252,动滑轮253,粪池260;
[0044]粉碎机310,筛渣装置320,添分配肥装置400,配料斗410,出料皮带420,汇料皮带430,造粒机500,烘干机600,第一移料滚筒610,进料端盖620,第一进料嘴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破碎,植物杆叶木屑破碎为垫料;发酵,垫料铺放于发酵槽(210)中,于垫料上方喷洒动物粪便,粪液浸染垫料,进而翻搅垫料及粪便,垫料及粪便掺混后进行静置发酵,每静置发酵一定时间后翻搅;粉碎,发酵所得有机肥雏形品通过粉碎机(310)进行粉碎;筛渣,碎后有机肥雏形品再过滤,滤除有机肥雏形品中的植物碎料;添分配肥,根据不同施肥对象,筛渣后的有机肥添加入对应成分;造粒,配好的有机肥经造粒机(500)荡滚成粒;干燥定型,荡滚成粒的有机肥经烘干机(600)干燥定型为粒肥;风冷,对粒肥进行风吹冷却;装包,冷却好的粒肥经装包机(800)灌装入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步骤之前和/或粉碎步骤之前,还包括有金属探除步骤,通过金属探除器(110)滤除植物杆叶、垫料和/或有机肥雏形品中的金属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步骤中,首次喷粪并静置发酵一定时间后,重复一次或多次喷粪掺混及静置发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步骤中,通过温度计检测发酵物料的温度,当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提升翻搅频率;每隔50至800小时,抽检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当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往发酵物料喷洒水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步骤所用发酵床(200)的发酵槽(210)槽壁(211)上端设置有第一纵轨(212),在所述发酵槽(210)纵向的一侧设置第一横轨(220),第一转移小车(230)设置有第二纵轨(232),所述第一转移小车(230)适于在所述第一横轨(220)上行走,使所述第一纵轨(212)和所述第二纵轨(232)对接,翻耙机(240)适于在所述第一纵轨(212)上行走,也适于经所述第一纵轨(212)进出所述第二纵轨(2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粒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小车(230)设置有第一接线盒,所述翻耙机(240)和/或所述第一转移小车(230)设置有绕线轮(245),供电线缆(251)依次经所述第一接线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银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