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与多效及其基础上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双效机组——发生器经溶液泵连通吸收器,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连通发生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溶液受热释放的冷剂蒸汽再加热第二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剂液进入蒸发器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吸收器、被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增加第二吸收器得相邻高温供热端,再增加第三吸收器得第二个高温供热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
技术介绍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比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在具体热泵应用中,提高余热利用率是核心——对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来说,提 高余热利用率意味着在满足热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投入的驱动热负荷的降低;对第二类吸收 式热泵来说,提高余热利用率意味着一定量的余热资源能够提供给热用户更多的有效热负 荷。对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来说,级数越高越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但余热利用率 则随之降低;而对于以蒸汽状态存在的余热资源来说,余热资源主要以潜热方式存在,这种 情况下利用级数高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寻求对余热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则失去了意义; 再者,当环境温度较低、余热初始温度较高而热用户需求温度相对较低或者初始温度较低 时,探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对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有了必要。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采用双效或多效流程可以提高余热利用率,用于热用户需求温 度相对较低的场合;双效或多效流程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将双效、多效流程用 于被加热介质的初始阶段而单级、多级流程用于被加热介质的后续阶段,将提高余热资源 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双效与多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 础上附加相邻高温供热端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多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附加 相邻高温供热端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为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三效第二类吸收 式热泵、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附加相邻高温供热端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双 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附加两个高温供热端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三效第二类 吸收式热泵基础上附加相邻高温供热端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1.本专利技术中的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①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 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发生器 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吸收器有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连通发生器,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 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加热由第二 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进入第一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发生器,冷剂蒸汽加热由吸收器经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剂蒸汽在 冷凝器内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和作为第二发生器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 汽放热后所形成的冷剂液一起经冷剂液泵进入蒸发器、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 冷剂蒸汽在吸收器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进入第二发生 器;②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 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 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 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 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加热由吸收器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一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发生器作为其驱动热 介质,第一发生器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发生器,冷剂蒸汽加热由第一发 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第二发生器的 浓溶液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吸收器,进入冷凝器的冷剂 蒸汽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和作为第二发生器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 热后所形成的冷剂液一起经冷剂液泵进入蒸发器、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进入 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二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进入第一 发生器。③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 蒸发器、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发生器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第 二发生器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吸收器有溶液管路分 别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一发生器有 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冷凝器,第二发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加热由吸收器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一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发生器,冷剂蒸汽加热 由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进入冷凝 器的冷剂蒸汽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和作为第二发生器驱动热介质的冷 剂蒸汽放热后所形成冷剂液一起经冷剂液泵进入蒸发器、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 器,进入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被来自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 质,稀溶液分别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一发生器和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发生ο2.本专利技术中的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①溶液串联循环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一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发生器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 通吸收器,吸收器有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溶液管路 经第三溶液泵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再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一发生器, 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 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二节流阀连通冷凝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 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蒸发器分别有 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加热由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进入第一发生器的溶液、释放 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发生器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来自第一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发生器(1)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10)连通吸收器(5),吸收器(5)有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9)连通冷凝器(3),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3),冷凝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连通蒸发器(4),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蒸发器(4)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加热由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7)进入第一发生器(1)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发生器(2)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5),冷剂蒸汽加热由吸收器(5)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发生器(2)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3),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7)进入第一发生器(1),进入冷凝器(3)冷剂蒸汽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和作为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后所形成的冷剂液一起经冷剂液泵(8)进入蒸发器(4)、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5),冷剂蒸汽在吸收器(5)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进入第二发生器(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