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65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送风领域,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送风结构包括:送风风道和与送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设在送风结构的前侧;送风风道具有顶壁面和与出风口相对设置的后侧面;导风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送风风道内,导风件具有前倾状态和后倾状态;通过送风结构的参数控制,可以精准调节气流的聚合点,实现定向精准送风。通过控制方法,可实现快速温度升降、避风模式、热风汇集等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多重送风场景,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和用户体验感。和用户体验感。和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性的需求越来越高,空调的送风舒适性逐渐成为影响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冷风直接吹向人体,是影响空调送风舒适性的首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中,将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向上送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人体,但这样又会导致送至人体活动区域的风量较少,造成风量和冷量损失较为严重,同时存在压风难的问题,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无法将热量很好地输送至人体活动区,人体活动区的能源利用率较低。
[0004]因此,如何对送风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综合室内送风场景,同时解决冷风不吹人和压热风的问题,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相关技术中送风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空调送风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包括:送风风道和与送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设在送风结构的前侧;送风风道具有顶壁面和与出风口相对设置的后侧面;导风件,导风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送风风道内,导风件具有前倾状态和后倾状态;送风结构具有上扬送风状态和下压送风状态;当送风结构处于上扬送风状态时,导风件处于前倾状态,导风件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当送风结构处于下压送风状态时,导风件处于后倾状态,导风件用于将气流导向后侧面,后侧面用于将气流导向顶壁面,气流沿顶壁面流出出风口。
[0007]进一步地,后侧面包括向送风风道内凸出设置的凸出部,导风件处于后倾状态时,导风件用于将气流导向凸出部,气流在凸出部处汇聚集中后转向顶壁面。
[0008]进一步地,顶壁面朝向出风口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地,顶壁面的型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α,2
°
≤α≤5
°

[0010]进一步地,顶壁面为曲面;和/或后侧面为曲面。
[0011]进一步地,以后侧面的型线底端为原点,竖直向上为x轴方向,水平向前为y轴方向,后侧面的型线满足如下方程:其中,0mm≤x≤180mm,

93.5≤a≤94.5,80≤b≤84,91≤c≤93;或y=ax
b
,其中,0mm≤x≤180mm,3≤a≤4.5,0.5≤b≤0.7;或(x

a)2+(y

b)2=c2,其中,0mm≤x≤180mm,150≤a≤160,b=

a,c=a。
[0012]进一步地,导风件为导风板,多个导风件的旋转中心在同一参考直线上。
[0013]进一步地,导风板与参考直线的夹角为β,β=15(5

n)+m,其中,n为导风板的格数,n根据设定自动调节或用户自定义调节,n=1或2或3或4或5,48≤m≤52;和/或参考直线为
一斜线,斜线靠近后侧面的位置高于靠近出风口侧的位置;和/或各导风件相平行。
[0014]进一步地,送风结构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用于控制导风件转动。
[0015]进一步地,送风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记为Te;控制部还用于将空调的设定温度Ts与Te进行比较得到温差ΔT,并根据ΔT控制导风件的转动角度,以控制送风结构处于上扬送风状态或下压送风状态、以及上扬送风或下压送风的角度。
[0016]进一步地,送风结构包括出风框和后侧挡风板,后侧挡风板安装在出风框的后侧,出风框的前侧形成出风口,后侧挡风板的朝向出风口的壁面为后侧面,出风框顶部的内壁面为顶壁面,后侧挡风板的截面型线与后侧面的型线相同,出风框的顶部框线的截面型线与顶壁面的型线相同,后侧挡风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结构,送风结构的送风风道包括主风道段和出风道段,主风道段的出口与出风道段的进口连接,导风件设置在主风道段和出风道段连接处。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为上述的空调,空调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温差,根据温差并结合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控制送风结构处于下压送风状态或上扬送风状态、以及上扬送风或下压送风的角度。
[0019]进一步地,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结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调整导风板的格数n,控制送风结构处于下压送风状态或上扬送风状态、以及上扬送风或下压送风的角度。
[0020]进一步地,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结构;控制方法包括:S1,判断空调是否处于制冷模式;判断为是时,监测室内温度记为Te,空调的设定温度记为Ts,设定ΔT1=Te

Ts;S2,判断空调是否处于上下/单出风模式;判断为否时,执行S1;判断为是时,执行S3;S3,判断空调是否处于上下扫风模式;判断为是时,控制导风板上下扫风运行;判断为否时,执行S4;S4,判断是否设定导风板的格数n;判断为是时,按照用户自定义运行,判断为否时,执行S5;S5,判断ΔT1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数值;判断为是时,令n=5,实现快速制冷;判断为否时,令导风板的格数n=2,实现避免冷风直吹。
[0021]进一步地,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结构;控制方法包括:S1,判断空调是否处于制热模式;判断为是时,监测室内温度记为Te,空调的设定温度记为Ts,设定ΔT2=Te

Ts;S2,判断空调是否处于上下/单出风模式;判断为否时,执行S1;判断为是时,执行S3;S3,判断空调是否处于上下扫风模式;判断为是时,控制导风板上下扫风运行;判断为否时,执行S4;S4,判断是否设定导风板的格数n;判断为是时,按照用户自定义运行,判断为否时,执行S5;S5,判断ΔT1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数值;判断为是时,令n=5,实现快速制热;判断为否时,令导风板的格数n=4,实现热风汇集下送。
[002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对送风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利用导风件和送风风道的壁面配合,既能实现上扬送风,又能实现下压送风。当将该送风结构应用至空调中时,在空调的制冷模式下,控制冷风上扬,实现冷风不吹人的目的,在空调的制热模式下,控制热风下压,实现压热风的目的,从而提升空调的舒适性。本申请还针对空调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优化,根据室内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温差、结合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控制送风结构处于下压送风状态或上扬送风状态,并对上扬送风或下压送风的角度进行精准调节,进一步提升空调的舒适性。
[0023]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领域,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空调和空调的控制方法。送风结构包括:送风风道和与送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设在送风结构的前侧;送风风道具有顶壁面和与出风口相对设置的后侧面;导风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送风风道内,导风件具有前倾状态和后倾状态;通过送风结构的参数控制,可以精准调节气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风道(1)和与所述送风风道(1)连通的出风口(2),所述出风口(2)设在送风结构的前侧;所述送风风道(1)具有顶壁面(10)和与所述出风口(2)相对设置的后侧面(20);导风件(3),所述导风件(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1)内,所述导风件(3)具有前倾状态和后倾状态;所述送风结构具有上扬送风状态和下压送风状态;当所述送风结构处于所述上扬送风状态时,所述导风件(3)处于所述前倾状态,所述导风件(3)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出风口(2);当所述送风结构处于所述下压送风状态时,所述导风件(3)处于后倾状态,所述导风件(3)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后侧面(20),所述后侧面(20)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顶壁面(10),气流沿所述顶壁面(10)流出所述出风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20)包括向所述送风风道(1)内凸出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导风件(3)处于所述后倾状态时,所述导风件(3)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凸出部,气流在所述凸出部处汇聚集中后转向所述顶壁面(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面(10)朝向所述出风口(2)一侧向下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面(10)的型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α,2
°
≤α≤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面(10)为曲面;和/或所述后侧面(20)为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后侧面(20)的型线底端为原点,竖直向上为x轴方向,水平向前为y轴方向,所述后侧面(20)的型线满足如下方程:其中,0mm≤x≤180mm,

93.5≤a≤94.5,80≤b≤84,91≤c≤93;或y=ax
b
,其中,0mm≤x≤180mm,3≤a≤4.5,0.5≤b≤0.7;或(x

a)2+(y

b)2=c2,其中,0mm≤x≤180mm,150≤a≤160,b=

(0.75~0.8)a,c=(1.2~1.25)a。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3)为导风板(300),多个所述导风件(3)的旋转中心在同一参考直线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00)与所述参考直线的夹角为β,β=15(5

n)+m,其中,n为导风板的格数,n根据设定自动调节或用户自定义调节,n=1或2或3或4或5,48≤m≤52;和/或所述参考直线为一斜线,所述斜线靠近后侧面(20)的位置高于靠近出风口(2)侧的位置;和/或各所述导风件(3)相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导风件(3)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记为Te;所述控制部还用于将空调的设定温度Ts与Te进行比较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千董明珠魏彦艳钟定菡夏光辉潘龙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