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辊套、组合辊套的制备方法及挤压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粉磨破碎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粉磨破碎的组合辊套、其制备方法及挤压辊。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泥、矿山、电力、煤炭、化工等行业中,经常需要对物料进行粉磨破碎。粉磨破碎作业中的挤压辊通常使用辊套和辊轴的组装结构。辊套常采用浇铸的方式成型,但挤压辊逐渐趋于大型化,辊面尺寸越来越大,如φ1600
×
1400mm、φ1700
×
1000、φ1700
×
1400、φ1800
×
1200、φ1800
×
1400等。通常宽度在1000mm以上的辊套,浇铸时很容易产生一些铸造缺陷(尺寸越大缺陷越多),如气孔、缩孔、疏松、裂纹等,这些铸造缺陷在严重时会使得辊套没有修复的价值而直接报废,造成材料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尤其是φ1600
×
1400mm以上的辊套,报废率极高。
[0003]为了解决大尺寸辊套在铸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CN102274774A提出了一种组合辊套的方案,其组合轴套为至少2个组合套沿轴向排列组合而成,如此各组合辊套的尺寸可以明显减小,从而降低大尺寸辊套的生产制造中发生质量缺陷问题的风险。在这种组合辊套方案中,辊套通过止退挡圈压紧多个辊套较为麻烦,且辊套之间没有冶金结合,辊套之间存在一定缝隙,在接合处往往也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物料的冲击、磨擦,当表层耐磨层被磨损掉后,物料沿着缝隙进入轴套之间,容易造成轴套磨损。r/>[0004]此外,辊套之间结合的稳固性、接合处的应力集中等问题也都很容易影响辊套的耐磨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导致组合辊套整体的使用寿命不高。
[0005]因此,如何提升组合辊套的耐磨性能和稳定性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提升辊套之间接合处的耐磨性及稳固性的组合辊套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辊套、其制备方法及挤压辊,能够有效提升组合辊套的耐磨性及稳固性。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辊套,包括分别成型的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坡口,所述坡口在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接合处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第一硬质柱钉,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金属堆焊层。
[0009]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上镶铸有第二硬质柱钉。
[0010]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伸出辊面的高度一致。
[0011]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第二硬质柱钉以及第一硬质柱钉与第二硬质柱钉之间的辊面
上还可以堆焊成型有耐磨合金层。
[0012]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为硬质合金,所述硬质合金含有碳化物类型的硬质相,所述碳化物类型的硬质相包括碳化钛、碳化钨、碳化铬、碳化钒、碳化铌及碳化硅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3]所述金属堆焊层由含有与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成分的焊丝堆焊形成。
[0014]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的材料为高锰钢,所述金属堆焊层为含有高锰钢成分的焊丝堆焊而成。
[0015]所述第二硬质柱钉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相同。
[0016]所述第二硬质柱钉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
[0017]所述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为圆筒式结构,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沿同一轴向,采用过盈配合套装于辊轴外壁,所述坡口分别沿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相互接合的一端的端面的圆周开设。
[0018]所述金属堆焊层包括形成于所述凹槽底部的第一堆焊层和形成于所述凹槽上部的第二堆焊层,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焊接于所述第一堆焊层上。
[0019]所述第一堆焊层厚度为5
‑
20mm,所述第二堆焊层的厚度为20
‑
40mm。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辊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的一端分别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坡口;将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安装于辊轴上,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开设有所述坡口的一端相互接合,所述坡口在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接合处形成凹槽;在凹槽的底部区域沿圆周方向堆焊耐磨合金形成第一堆焊层;在凹槽中放置第一硬质柱钉并点焊固定在第一堆焊层上;对凹槽进行堆焊填补,在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堆焊层。
[0021]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的制备可以使用浇铸成型的方法。
[0022]所述坡口在所述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的浇铸成型中形成。
[0023]所述坡口在浇铸成型后的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而出。
[0024]在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分别进行的浇铸成型中,将第二硬质柱钉固定于砂型模具中,合金钢水浇铸入砂型模具,并与第二硬质柱钉冶金冶金接合,从而分别形成镶铸有第二硬质柱钉的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
[0025]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装入辊轴上后,在凹槽中沿圆周方向堆焊用于连接两个辊套的第一堆焊层,所述第一硬质柱钉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第一堆焊层上。
[0026]在对凹槽进行堆焊填补的步骤中,堆焊所使用的焊丝为由含有与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成分的焊丝堆焊形成。
[0027]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可以为高锰钢铸件,在对凹槽进行堆焊填补的步骤中,堆焊所使用的焊丝为含有高锰钢成分的焊丝。
[0028]对凹槽进行堆焊填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硬质柱钉、所述第二硬质柱钉以及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之间的辊面上堆焊成型耐磨合金层。
[0029]堆焊成型耐磨合金层使用的焊丝包括锰镍铬型焊丝或者高铬铸铁焊丝。
[0030]所述第一堆焊层厚度为5
‑
20mm,所述第二堆焊层的厚度为20
‑
40mm。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挤压辊,包括辊轴和组合辊套,所述组合辊套包括分别成型的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套装于辊轴上,且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的端面沿圆周分别开设坡口,所述坡口在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接合处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第一硬质柱钉,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金属堆焊层。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组合辊套的设计,可以将大尺寸辊套设计为多个小尺寸辊套的组合,降低辊套浇铸成型中发生质量缺陷的风险,同时在组合辊套的接合处采用硬质柱钉和金属堆焊层的复合填充结构,既可以提升组合辊套接合处的耐磨性,又可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辊套,包括分别成型的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其特征在于: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相接合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坡口,所述坡口在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接合处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第一硬质柱钉,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金属堆焊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上镶铸有第二硬质柱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伸出辊面的高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第二硬质柱钉以及第一硬质柱钉与第二硬质柱钉之间的辊面上还可以堆焊成型有耐磨合金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为硬质合金,所述硬质合金含有碳化物类型的硬质相,所述碳化物类型的硬质相包括碳化钛、碳化钨、碳化铬、碳化钒、碳化铌及碳化硅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堆焊层由含有与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成分的焊丝堆焊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的材料为高锰钢,所述金属堆焊层为含有高锰钢成分的焊丝堆焊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硬质柱钉。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为圆筒式结构,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沿同一轴向,采用过盈配合套装于辊轴外壁,所述坡口分别沿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相互接合的一端的端面的圆周开设。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堆焊层包括形成于所述凹槽底部的第一堆焊层和形成于所述凹槽上部的第二堆焊层,所述第一硬质柱钉焊接于所述第一堆焊层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焊层厚度为5
‑
20mm,所述第二堆焊层的厚度为20
‑
40mm。13.一种组合辊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的一端分别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坡口;将所述第一辊套与所述第二辊套安装于辊轴上,所述第一辊套及所述第二辊套开设有所述坡口的一端相互接合,所述坡口在第一辊套及第二辊套的接合处形成凹槽;在凹槽的底部区域沿圆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泉,尼军杰,张海燕,杨威,张永生,李恒,段嘉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