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35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层含水性评价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其包括建立含水性三维评价模型,利用该建立核磁+显微荧光含水性评价模型对储层含水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核磁共振派生参数“可动水指数”、“含油指数”与显微荧光派生参数“水溶烃指数”量化参数融合建立核磁+显微荧光含水性评价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核磁共振和显微荧光薄片中最为敏感的含水性评价参数,通过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薄片技术双重验证,大大提高了储层含水性判别的准确率,为录井含水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层含水性评价方法
,是一种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运用录井技术手段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较多,但针对储层含水性判别的方法相对欠缺,常规录井及气测解释判断储层含水性效果较差,亟待录井新方法解决这一难题。传统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技术均是通过谱图特征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定性评价,缺乏相互验证的方法及解释模型的应用。
[0003]国内现用核磁共振解释多为利用常规参数(比如核磁孔隙度、可动水饱和度等)构建的二维交汇图版,根据交汇点分布区间评价流体性质,交汇评价图版可能存在落点分布不均,由此造成流体性质判别不准确的问题。
[0004]上述评价图版采用的核磁共振参数原理上是通过测量孔隙信号与油信号之间的比值关系获得,而岩样中流体存在挥发性,当流体挥发后孔隙被外源水(饱和盐水)所填充会造成误判储层含水。其次,该评价方法只运用核磁共振参数构建图版,最为有效的T2谱图流体性质评价方法在图版中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含水性三维评价模型:采集若干录井显示层的岩心样品,对每一个采集到的录井显示段内的岩心样品分别进行核磁共振和显微荧光薄片分析,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得到所述岩心样品的核磁共振数据,利用核磁共振数据计算可动水指数和含油指数;通过显微荧光薄片分析得到所述岩心样品的显微荧光薄片数据,利用显微荧光薄片数据计算水溶烃指数;以可动水指数为X轴、含油指数为Y轴、水溶烃指数为Z轴建立含水性三维评价模型;步骤二,含水性评价:对待评价井位的录井显示层段的岩心样品分别进行核磁共振和显微荧光薄片分析,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得到所述岩心样品的核磁共振数据,通过核磁共振数据计算可动水指数和含油指数,通过显微荧光薄片分析得到所述岩心样品的显微荧光薄片数据,通过显微荧光薄片数据计算水溶烃指数,将所得的可动水指数为X轴数值、含油指数为Y轴数值、水溶烃指数为Z轴数值在建立的含水性三维评价模型中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的空间方位,得到储层含水性评价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含水性三维评价模型中,当可动水指数小于30%、含油指数大于20%且水溶烃指数为0时,所述储层为油层;当可动水指数小于30%、含油指数小于20%且水溶烃指数为0时,所述储层为差油层;当可动水指数大于70%、含油指数大于5%且水溶烃指数大于10%时,所述储层为油水混层;当可动水指数大于70%、含油指数小于5%且水溶烃指数大于或等于0时,所述储层为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磁共振及显微荧光融合技术构建的储层含水性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核磁共振数据包括可动油信号强度、可动干扫信号强度、T2截止值对应的弛豫时间,核磁信号结束时的弛豫时间和可动油饱和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传江陈向辉胡智勇李秀彬罗宏斌李怀军曾杰程晶戴敏张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