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34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包括养殖池塘、光伏组件、尾水净化区以及循环泵,所述光伏组件置于养殖池塘上方,所述尾水净化区置于养殖池塘一侧,所述尾水净化区包括沉淀区、过滤坝和生态塘,所述沉淀区设有排泥管,所述沉淀区与养殖池塘连通,所述生态塘与养殖池塘通过循环泵连通,所述养殖池塘高程大于尾水净化区高程。利用所述养殖池塘和尾水净化区高程差,水从养殖池塘以自流形式流向尾水净化区,尾水在尾水净化区净化,循环泵将尾水净化区与养殖池塘连通,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人工饲料残留、水产排泄物对水体污染而影响水产养殖和用水量大的问题,实现养殖池塘水体净化、节约用水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

技术介绍

[0002]“渔光一体”是指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产业结合的方式,即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在池塘上方架设光伏板,进行太阳能发电,形成“下可养鱼,上可发电”的生产新模式;开展“渔光一体”可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资源,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既能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水产养殖产业提供所需电能,有利于环保以及节能减排;光伏板搭设有效降低夏季池塘水域温度,降低光照强度,从而抑制池塘内有害藻类生长,改变水域氨氮含量,改善养殖水质环境。
[0003]然而,在“渔光一体”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工饲料残留、水产排泄物对养殖池塘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会影响水产养殖相率,而且为了提高养殖效率,通常会使用活水养殖,这会使用水量过大,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体污染影响水产养殖效率、用水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能够净化水体,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循环利用水资源,达到节约成本、节能减排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包括:
[0007]养殖池塘;
[0008]若干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分布于养殖池塘上方;
[0009]尾水净化区,所述尾水净化区置于养殖池塘一侧,所述尾水净化区包括沉淀区、过滤坝以及生态塘,所述沉淀区设有排泥管,沉淀区与所述养殖池塘连通,所述生态塘内设置有若干生态浮床,生态塘与所述养殖池塘通过循环泵连通;
[0010]养殖池塘高程大于所述尾水净化区高程。
[0011]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塘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养殖池塘并排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养殖池塘之间铺设土路。
[0012]优选的,还包括:
[0013]进水池以及出水池;
[0014]进水池置于所述养殖池塘与尾水净化区相对的另一侧,进水池与每个所述养殖池塘均连通,并通过进水阀门控制通断,进水阀门置于所述进水池一侧,进水池与生态塘通过所述循环泵连通;
[0015]出水池置于所述养殖池塘与尾水净化区之间,出水池与每个所述养殖池塘均连
通,并通过出水阀门控制通断,出水阀门置于所述出水池一侧,出水池与所述沉淀区连通;
[0016]所述进水池、养殖池塘、出水池以及尾水净化区高程依次降低。
[0017]优选的,所述进水池上还设有溢流堰,溢流堰置于所述进水池与生态塘连通的一侧。
[0018]优选的,还包括:
[0019]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0020]进水管与所述养殖池塘或者进水池连通;
[0021]出水管与所述生态塘连通。
[0022]优选的,养殖池塘与所述尾水净化区或出水池连通处还设有若干阻隔网,若干阻隔网置于所述养殖池塘的一侧。
[0023]优选的,还包括供电房,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支撑杆以及光伏板,供电房与所述光伏板以及循环泵电性连接。
[0024]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水质传感器、控制箱以及曝气装置,水质传感器置于所述支撑杆置于养殖池塘水面下的一端,控制箱置于所述支撑杆置于养殖池塘水面上的一端,曝气装置置于所述支撑杆置于养殖池塘水面下的一端,所述水质传感器、控制箱、曝气装置以及供电房电性连接。
[0025]优选的,还包括若干隔离网,若干隔离网固定置于所述养殖池塘内并且安装在所述支撑杆外围,隔离网的高度至少与所述养殖池塘水位持平。
[0026]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房,控制房与所述供电房以及若干控制箱电性连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通过设置包含沉淀区、过滤坝以及生态塘的尾水净化区,利用沉淀区将人工饲料残留、水产排泄物进行沉降,通过沉淀区的排泥管定期将沉降物排出,利用过滤坝去除为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利用生态塘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设置养殖池塘高程大于尾水净化区高程,使水体能从养殖池塘以自流地形式流向尾水净化区;通过循环泵将尾水净化区以及养殖池塘连通,实现水的循环使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人工饲料残留、水产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影响水产养殖以及用水量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养殖池塘水体净化、节约用水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9]以下附图仅为本技术中部分实施例的对应附图,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进水管;2、出水管;10、养殖池塘;11、支撑杆;12、光伏板;13、土路;14、隔离网;
15、水质传感器;16、控制箱;17、曝气装置;20、进水池;201、第一进水阀门;202、第二进水阀门;203、第三进水阀门;21、溢流堰;30、出水池;301、第一出水阀门;302、第二出水阀门;303、第三出水阀门;31、阻隔网;40、尾水净化区;41、沉淀区;411、排泥管;42、过滤坝;43、生态塘;431、生态浮床;50、循环泵;60、供电房;70、控制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渔光一体的低碳水产养殖场,用于解决现有“渔光一体”水产养殖技术中,因人工饲料残留、水产排泄物对养殖池塘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产养殖效率,而且为了提高养殖效率,使用活水养殖,使用水量过大,不利于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问题。
[0037]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是通过设置一个尾水净化区,尾水净化区包括沉淀区、过滤坝以及生态塘,利用沉淀、过滤、生态净化的方法,除去养殖池塘尾水中的悬浮物、残存饲料、排泄物以及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达到尾水净化的目的,其次通过设置养殖池塘高程大于尾水净化区高程,使水体能从养殖池塘以自流形式流向尾水净化区,通过循环泵将尾水净化区以及养殖池塘连通,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若干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分布于养殖池塘(10)上方;尾水净化区(40),所述尾水净化区(40)置于养殖池塘(10)一侧,所述尾水净化区(40)包括沉淀区(41)、过滤坝(42)以及生态塘(43),所述沉淀区(41)设有排泥管(411),沉淀区(41)与所述养殖池塘(10)连通,所述生态塘(43)内设置有若干生态浮床(431),生态塘(43)与所述养殖池塘(10)通过循环泵(50)连通;养殖池塘(10)高程大于所述尾水净化区(40)高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10)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养殖池塘(10)并排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养殖池塘(10)之间铺设土路(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池(20)以及出水池(30);进水池(20)置于所述养殖池塘(10)与尾水净化区(40)相对的另一侧,进水池(20)与每个所述养殖池塘(10)均连通,并通过进水阀门控制通断,进水阀门置于所述进水池(20)一侧,进水池(20)与生态塘(43)通过所述循环泵(50)连通;出水池(30)置于所述养殖池塘(10)与尾水净化区(40)之间,出水池(30)与每个所述养殖池塘(10)均连通,并通过出水阀门控制通断,出水阀门置于所述出水池(30)一侧,出水池(30)与所述沉淀区(41)连通;所述进水池(20)、养殖池塘(10)、出水池(30)以及尾水净化区(40)高程依次降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渔光一体化的低碳水产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20)上还设有溢流堰(21),溢流堰(21)置于所述进水池(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卓兮周乃张瑞斌张德满毛洪山谭晓莲周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