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2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包括外套管、前端部、镜体部、手柄、主机、显示器和动力支持部,所述前端部内含提供可进行影像记录的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和物镜收集片,所述外套管有接触感受器,所述操作通道设置有两组,所述前端部开设有模组前端物镜收集片清洁管道,所述外套管和前端部的圆心位置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控制组件。通过设置有双组操作通道,方便精准治疗,能对小肠镜的角度进行多角度调整;且在外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接触感受器能够大幅提升进境安全,使小肠镜的推进和辅助动力管联动的协助更合理,可量化,提升医疗安全,从而能够保证设备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工作,保证相关的治疗检测效率,更加的稳定和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肠镜
,具体为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

技术介绍

[0002]2003年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的山本博德医生与日本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合作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实践,研制出了双气囊电子小肠内窥镜。这一设备技术的临床应用成果在2003年报道后,立即在消化及消化内镜界引起轰动。由于它可以直视观察全小肠,并能进行活检、镜下治疗等,一举使小肠这一“困难区”得到解决,也使这一设备逐步走进临床。
[0003]双气囊电子小肠内窥镜是一种运用新的插镜原理确保顺利插镜至小肠两端的内镜。其装置是,在长200cm的镜身前端有可装卸的气囊,另配备长145cm的外套管,外套管的前端也有气囊,有气泵通过两个导管,分别与两个气囊相连。刚开始插镜时,两个球囊均不充气,先进镜,之后对镜身前端的气囊充气,使其固定肠管,然后沿镜身进入外套管约50cm,将外套管的球囊充气并保持在原位,将镜身前端球囊的气体抽出并向前进镜,再对镜身前端的气囊充气,将外套管球囊的气体抽出并沿镜身进入外套管,如此反复进行,结合勾拉等技巧,将肠管不断地套在双气囊内镜的外套管上,能进行全小肠的直视检查。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黏膜染色、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等治疗。既可经口检查,也可经肛门检查。
[0004]在现有技术中,小肠镜只有单个操作通道,不能进行复杂操作,双通道能够实现手术器械对称、交替操作,随着不断的使用发现,单气囊电子小肠内窥镜系统实用性欠佳,检测时间长,操作时小肠易滑脱,患者不宜耐受等缺点,使得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相应的治疗检测不能够正常运行,且既往内镜成像模组均在前端头固化,随整镜一起消毒,容易出现渗漏不成像;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包括外套管和前端部,所述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进行影像记录的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及物镜收集片,所述前端部开设有操作通道,所述操作通道设置有两组,所述前端部上开设有模组前端物镜收集片清洁管道,所述外套管和前端部的圆心位置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控制组件:
[0007]转向钢丝固定点,所述钢丝固定点焊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钢丝固定点的一端与钢丝固定套水平对应固定,钢丝从中间通过,所述钢丝的另一端与手柄侧壁的滑块相固定;
[0008]内衬固定环,所述内衬固定环焊接在钢丝固定点的侧壁上;
[0009]转向蛇骨,所述转向蛇骨的一端与内衬固定环的侧壁相固定,转向蛇骨的另一端与镜体外套管相固定。
[0010]可选的,所述钢丝贯穿内衬固定环和转向蛇骨。
[0011]可选的,两组所述操作通道以前端部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外套管的侧壁上固定有辅助动力管,所述辅助动力管为长串状气囊。
[0013]可选的,所述辅助动力管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辅助动力管以外套管的圆心为原点呈阵列状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辅助动力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呈阵列状分布的压力分布感测片,所述压力分布感测片的厚度为0.1毫米,且压力分布感测片遇到强阻力进行信号输出。
[0015]可选的,所述外套管远离前端部的一端与手柄旁的传导管连接,所述手柄旁的信号输出线与数据计算端进行数据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压力分布感测片的数据连接线贯穿外套管的侧壁并与信号输出线电信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可移动CMOS模组数据连接线与主机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手柄旁连接有气泵管,所述气泵管的一端与辅助动力管相连通,气泵管的另一端与气源端相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该双通道式小肠镜,通过设置有双组操作通道,方便精准治疗,能对小肠镜的角度进行多角度调整;可移动模组设计增加了小肠镜的实用性能,可移动模组的消毒与内镜消毒分离,移动模组采用紫外线消毒、内镜采用过氧乙酸消毒,两种分离消毒的方式,提升整镜使用寿命,且在外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辅助动力管运行的传感器能够大幅提升进境安全,使小肠镜的推进和辅助动力管联动的协助更合理,可量化,提升医疗安全,从而能够保证设备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工作,保证相关的治疗检测效率,更加的稳定和安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端部、镜体部、操作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局部剖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的一种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套管;2、前端部;3、操作通道;4、模组前端清洁管道;5、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及物镜收集片;6、辅助动力管及串状气囊;7、压力分布感测片及外固定壁;8、手柄;9、控制组件;91、钢丝固定点;92、内衬固定环;93、转向蛇骨;94、钢丝;10、感受片信号输出线;11、气泵导管;12可移动模组信号输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包括外套管1和前端部2,外套管1采用软性无污染材料,如医用高分子材料材料,前端部2的侧壁上设有进行影像记录的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及物镜收集片5,通过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能够进行影
像信号的传输,实现小肠镜的可视化操作,且可移动CMOS模组为非固化成像模组,非固化成像模组采用紫外线消毒可以避免反复浸泡消毒,而改成紫外线消毒,增加使用寿命。
[0027]本实施例中,外套管1和前端部2的内壁上开设有操作通道3,操作通道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操作通道3以前端部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前端部2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模组前端清洁管道4,外套管1和前端部2的圆心位置上均开设有通槽,通槽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9,控制组件9包括:钢丝固定点91、内衬固定环92、转向蛇骨93以及钢丝94;
[0028]其中,钢丝固定点91焊接在通槽的内侧壁上,钢丝固定点91的一端与钢丝94套桶的一端相固定,钢丝94的另一端与手柄8的旋转滑块相固定;内衬固定环92焊接在钢丝固定点91的侧壁上;转向蛇骨93的一端与内衬固定环92的侧壁相固定,转向蛇骨93的另一端与镜体外套管相固定。钢丝94贯穿内衬固定环92和转向蛇骨93,通过拉动钢丝94,实现对前端部2的位置进行拉动调节,手柄8的旁侧连接有气泵管11,气泵管11的一端与辅助动力管6相连通,气泵管11的另一端与气源端相连接,对辅助动力管6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包括外套管(1)和前端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2)的侧壁上设有进行影像记录的可移动CMOS模组通道和物镜收集片(5),所述外套管(1)和前端部(2)的内壁上开设有操作通道(3),所述操作通道(3)设置有两组,所述前端部(2)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模组前端物镜收集片的清洁管道(4),所述外套管(1)和前端部(2)的位置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控制组件(9),所述控制组件(9)包括:转向钢丝固定点(91),所述钢丝固定点(91)焊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钢丝固定点(91)的一端与钢丝固定套(94)水平对应固定,所述转向钢丝的另一端与手柄(8)侧壁的滑块相固定;内衬固定环(92),所述内衬固定环(92)焊接在钢丝固定点(91)的侧壁上;转向蛇骨(93),所述转向蛇骨(93)的一端与内衬固定环(92)的侧壁相固定,转向蛇骨(93)的另一端与镜体外套管侧壁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钢丝(94)贯穿内衬固定环(92)和转向蛇骨(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操作通道(3)以前端部(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式小肠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华刘丹阳陈芳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法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