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华东专利>正文

地坪斜杆农地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07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坪斜杆农地立架,包括地坪杆、枕肩横杆、中接短杆及斜杆,地坪杆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斜杆设置在中接短杆的上半部分,枕肩横杆设置在地坪杆的下面,并且枕肩横杆垂直于地坪杆、中接短杆及斜杆形成的平面。通过将水平方向的拉力转化,并经过杆杠及摩擦力的方式进行抵消,保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要把立架放在泥土平整地面上,不需要深埋地下即可进入安装,结构稳固,容易实施,施工效率高,适于推广使用。适于推广使用。适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坪斜杆农地立架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生产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地坪斜杆农地立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作物中有一类是藤蔓类作物,它们的生长比较自由,如果不加控制和引导,它们就会爬得到处都是,不仅容易因接触湿润的土壤导致病虫害风险增加,也经受不住风雨,容易折断,更会使果实在地上受到污染或腐烂。还有一些结果类农作物,它们有着大量的果实,如果没有支撑,也容易因为承受不了果实的重量而损伤,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0003]如何提供一个稳固可靠、高效可行的支架给藤蔓类作物生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立柱钉入土地中,然后通过绳子挂在立柱之间的方式实现,但是立柱是牢牢钉入土地的,安装设置不方便,拆除也不方便,同时,因为土壤土地是软性的,所以,而所谓的“牢牢钉如地下”或埋入地下,甚至或浇灌混凝土做基础,也因为“土软”而无法实现长期牢固。立柱一般设置成垂直于地面,农作物挂果至成熟阶段,由于承受的力量越来越大,立柱容易倒塌,影响农作物收成。有些土地的土层厚度不深或由于地下设置有管线,不适宜将立柱钉入到地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立方便,且不容易倒塌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地坪斜杆农地立架,包括地坪杆、中接短杆、斜杆及枕肩横杆,具体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0007]地坪杆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地坪杆与中接短杆形成一个“T”形;斜杆设置在中接短杆的上半部分;枕肩横杆具有两个平面,两个平面形成了一个横截面为倒“L”形,枕肩横杆设置在地坪杆的下面,枕肩横杆设置在地坪杆的下面与地坪杆固定连接,并且枕肩横杆垂直于地坪杆、中接短杆及斜杆形成的平面。
[0008]所述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还包括斜杆增强杆及斜杆底部增强杆;斜杆增强杆设置在斜杆上,斜杆底部增强杆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的上部,另一端与斜杆增强杆固定连接。
[0009]所述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还包括转角标杆,转角标杆通过铰链到斜杆的顶端。
[0010]所述的转角标杆底部设有固定孔。
[0011]所述的地坪杆上还设置有地坪增强杆。
[0012]所述的枕肩横杆设置若干个。
[0013]所述的枕肩横杆使用角钢制备。
[0014]所述的斜杆与地坪杆所属水平线形成的夹角为30
°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斜杆的设置,将作用在斜杆顶端的水平方向的拉力F1分解成沿斜杆方向的作
用力F2及垂直于斜杆向上的作用力F3,沿斜杆方向的作用力F2最后作用于枕肩横杆,再通过枕肩石分散到地坪枕石垫下的较硬泥土中(较硬泥土-非松软稀湿沼泽般状态的非固态泥巴)。垂直于斜杆向上的作用力F3可视为以枕肩横杆为支点的转动力,根据杆杠的原理,垂直于斜杆向上的作用力F3可以通过水平地面对地坪杆的阻碍作用来抵消。
[0017]本技术结构简单,没有深入地下的部分,适用于土层浅、不宜将立柱深入到地下的情形,并且结构简单,设置、使用方便,容易拆卸,可回收重复利用,承载重量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农地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农地立架枕肩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农地立架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1]图中,地坪杆1、中接短杆2、斜杆3、转角标杆4、标杆地钉5、植株牵引绳6、地坪增强杆7、斜杆底部增强杆8、斜杆增强杆9、平衡地钉10、枕肩横杆11、枕肩石12和地坪枕石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描述: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农地立架,包括地坪杆1、中接短杆2、斜杆3、转角标杆4,地坪增强杆7、斜杆底部增强杆8、斜杆增强杆9和枕肩横杆11。
[0024]地坪杆1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2,地坪杆1与中接短杆2形成一个“T”形。
[0025]地坪杆1上设置有地坪增强杆7。
[0026]斜杆3设置在中接短杆2的上半部分,斜杆增强杆9设置在斜杆3上,主要是对斜杆3进行增强抗弯曲能力。斜杆底部增强杆8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2的上部,另一端与斜杆增强杆9固定连接。斜杆3的顶端通过铰链连接转角标杆4,转角标杆4的底部开孔。转角标杆4主要是为了设置本技术的农地立架时方便支撑,不容易倒下。
[0027]枕肩横杆11是一个具有两个平面,两个平面形成了一个横截面为倒“L”形的直杆。枕肩横杆11设置在地坪杆1的下面,并且枕肩横杆11垂直于地坪杆1、中接短杆2及斜杆3形成的平面。地坪杆1、中接短杆2及枕肩横杆11整体上形成一个立体结构,可以防止侧向的倒塌,达到更加牢固的目的。
[0028]使用时,在需要设置倾斜立架的地方先准备好枕肩石12和地坪枕石13,将本技术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的枕肩横杆11上的两个平面抵住枕肩石12,同时将地坪杆1架在地坪枕石13上,并通过平衡地钉10将地坪杆1与地坪枕石13固定在一起。将转角标杆4立在地面上,将标杆地钉5穿过转角标杆4底部上的孔钉到土层中。通过植株牵引绳6将两个本技术的农地立架连接在一起,然后引导植物攀爬即可。
[0029]随着农作物的生长,斜杆3受到植株牵引绳6的拉拽越来越大,此时可以通过在转角标杆4或者斜杆3上挂装重物的方式,增强本技术的承载能力,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
[0030]本技术的作用原理如下:
[0031]如图3所示,斜杆3顶端受到的植株牵引绳6的拉力F1分解成F2及F3两个力,F2通过倾斜立杆传导到斜杆的底部,转化成F4及F5,F4及F5通过枕肩横杆分散到地坪枕石,最终F4将地坪枕石向下压到地面上,F4作用在地坪枕石上能增加地坪枕石与地面的摩擦,同时F5
的力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农地立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地面对中接短杆2的阻碍及平衡地钉10的阻碍来维持本技术的农地立架的稳定。地坪杆与斜杆之间可以视为绕地坪杆与斜杆连接点为支点的一个杠杆,F3对斜杆的力可以通过地对地坪杆的阻力来平衡,从而使农地立架能够保持稳定。为方便计算,取地坪杆1与斜杆3形成的夹角为150
°
来计算。
[0032]F1的力分解成F2及F3,因为F1与F2的夹角为30
°
,根据勾股定理产生两个方向垂直的分力。
[0033]作用在斜杆3顶部的力F2传导到斜杆3底部,在斜杆3的底部分解成垂直于地面的力F4及水平方向向左的力F5。
[0034]由此可见,拉力F1分解成F2经过转化后,拉力F1转成F3、对地面的压力F4及水平方向向左的力F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F5比F1要小。
[0035]随着农作物的逐渐生长成熟,受到的拉力F1将逐渐的增加,此时可以通过在地坪杆和枕肩横杆上加压地坪枕石的方式,增大对农地立架的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坪斜杆农地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坪杆、中接短杆、斜杆及枕肩横杆,具体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地坪杆的一端连接到中接短杆,地坪杆与中接短杆形成一个“T”形;斜杆设置在中接短杆的上半部分;枕肩横杆具有垂直与水平的两个平面,两个平面形成了一个横截面为倒“L”形,枕肩横杆设置在地坪杆的下面与地坪杆固定连接,并且枕肩横杆垂直于地坪杆、中接短杆及斜杆形成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坪斜杆农地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杆增强杆及斜杆底部增强杆;斜杆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小池熊慧英向卫华韦柳嫦黄英蒋年华欧善生莫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莫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