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散隧道周边土体超孔隙水压的砂石桩布置结构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涉及消散隧道周边土体超孔隙水压的砂石桩布置结构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沿海软土地区的基础建设规模空前,随之而来的轨道交通结构变形问题极为突出。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例,自1995年营运以来,隧道大部分区段发生了较大纵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局部最大沉降量超过300mm,上述累积沉降始于孔隙水压力及其土体应力的变化,在盾构开挖扰动及列车长期循环荷载下,隧道周边土体间的位置将发生调整而趋于密实,并排出孔隙水。如果该类土体的透水性不良且排水不畅的话,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便产生了超孔隙水压力,此时地层的抗剪强度大为减小,最终导致软土地区隧道周边地层的累计沉降问题。
[0003]现有隧道周边的软土地基加固主要采用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法、复合地基法、换填强夯法等,其中搅拌桩(粉喷桩)复合地基是最常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但上述方法的耗费成本均较大,且未解决土层中超孔隙水压积聚问题。
[0004]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散隧道周边土体超孔隙水压的砂石桩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砂石桩布置结构包括按矩形布桩于隧道(2)两侧的砂石桩阵列,每侧均包括m列砂石混合桩(1);沿隧道(2)延伸方向,相邻砂石混合桩(1)间距S
纵
根据下式确定式中,d为砂石混合桩(1)的桩径,n为井径比,并根据下式确定式中,d为砂石混合桩(1)的桩径,t为盾构机到达至盾尾脱出的时间,U为砂石混合桩(1)周边地层的固结度,c
h
为横向固结系数,并根据下式确定式中,k为隧道所在层(3)的土体渗透系数;E
s
为隧道所在层(3)的土体压缩模量;γ
w
为水的重度;当m>1时,垂直于隧道(2)延伸方向,位于隧道(2)同一侧的相邻砂石混合桩(1)间距S
横
’
根据下式确定式中,R为隧道(2)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散隧道周边土体超孔隙水压的砂石桩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石混合桩(1)包括粒径小于2mm的中粗砂,以及粒径2
‑
30mm的砾石;当E
s
<4MPa或k<10
‑9m/s时,所述的中粗砂与砾石的质量比为1:4;当4MPa≤E
s
≤20MPa,且10
‑9m/s≤k<10
‑8m/s时,所述的中粗砂与砾石的质量比为3:7;当4MPa≤E
s
≤20MPa,且10
‑8m/s≤k≤10
‑6m/s时,所述的中粗砂与砾石的质量比为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散隧道周边土体超孔隙水压的砂石桩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下卧层(4)的土体渗透系数记为k
*
,所述的砂石混合桩(1)的埋深记为D
桩
;当k
*
<10
‑9m/s时,D
桩
≥D+R;其中D为隧道(2)中心埋深;当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慈荣,孙果,黄龙,吴国伟,朱浩波,高飞,于海生,俞国潮,张小会,周瑜亮,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京越地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