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8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5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转动机构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弹性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弹性件包括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并排设置,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和第二贯穿孔的轴线相平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固定连接承载基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轴向相平行;第一连接杆穿过第一贯穿孔,第二连接杆穿过第二贯穿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对折叠或者远离时,弹性件被压缩或释放,以为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提供阻尼力。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两个弹性件处于相互独立状态下弹簧系数的1.5以上,可以防止出现卡死情况。可以防止出现卡死情况。可以防止出现卡死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产品。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因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和便于携带的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目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实现折叠和展开功能主要依靠转动机构,现有技术中的转动机构中一般都采用弹簧提供阻尼力。
[0003]然而,目前的转动机构,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小,且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增加了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且不易出现卡死情况。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弹性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承载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固定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弹性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承载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基座,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轴向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折叠或者远离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或释放,以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提供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并排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贯穿孔由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所述第二贯穿孔由所述第二本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完全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完全隔离;或者,所述第一本体一侧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交叉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部分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为一条形体呈螺旋状缠绕形成,以使所述弹性件呈螺旋状;垂直于第一贯穿孔的方向,所述弹性件的截面为“∞”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连接弹性条;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弹性条和多个第一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具有第一环形孔;多个所述第一环形体的一侧均与所述第一弹性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环形体的所述第一环形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弹性条和多个第二环形体;多个所述第一环形体的一侧均与所述第一弹性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环形体的另一侧均与所述连接弹性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环形体的第二环形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第二贯穿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螺旋本体和弹性隔离条,所述螺旋本体螺旋延伸,且围绕成贯穿空间;所述弹性隔离条固定于所述贯穿空间内,将所述贯穿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件、第二同步件和第一阻尼滑块;所述第一同步件的一侧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同步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同步件的一侧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同步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阻尼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阻尼滑块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同步件之间,所述第一阻尼滑块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弹
性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折叠或者远离时,使所述第一同步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相对所述承载基座转动,所述第一同步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使所述第一阻尼滑块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阻尼滑块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件的端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件包括第一配合轮,所述第二同步件包括第三配合轮;所述第一阻尼滑块包括第一滑块、第一凹凸轮和第三凹凸轮,所述第一凹凸轮和所述第三凹凸轮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表面,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凹凸轮啮合所述第一配合轮,所述第三凹凸轮啮合所述第三配合轮;所述弹性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背离所述第一凹凸轮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折叠或者远离时,使所述第一同步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相对所述承载基座转动,使所述第一配合轮推挤所述第一凹凸轮,所述第三配合轮推挤所述第三凹凸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阻尼滑块,所述第二阻尼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阻尼滑块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阻尼滑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同步件之间,所述第二阻尼滑块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阻尼滑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同步件之间;所述第一同步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相对所述承载基座转动时,还使所述第二阻尼滑块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阻尼滑块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阻尼滑块的端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件还包括第二配合轮,所述第二同步件还包括第四配合轮;所述第二阻尼滑块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凹凸轮和第四凹凸轮;所述第二凹凸轮和所述第四凹凸轮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一表面,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凹凸轮啮合所述第二配合轮,所述第四凹凸轮啮合所述第四配合轮,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块抵接;所述第一同步件和所述第二同步件相对所述承载基座转动时,还使所述第二配合轮推挤所述第二凹凸轮,所述第四配合轮推挤所述第四凹凸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配合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部,所述第二配合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部;所述第二同步件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配合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端部,所述第四配合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的端部;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至少部
分均相对所述承载基座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面倾斜,且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中心面;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所述第一同步件包括第一滑动杆、第一摆臂及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承载基座;所述第一滑动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杆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摆臂相对所述承载基座转动;所述第二同步件包括第二滑动杆、第二摆臂和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二滑动杆和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同步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承载基座,且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滑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杆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摆臂相对承载基座转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富黄圣贤金开放董绍洪陈瑞豪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