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921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包括紧贴楼板上面设置最少两道下弦梁和两道上弦梁;每两个相邻的下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下水平系杆;每两个相邻的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上水平系杆;每一下弦梁与相应的位于上方的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直腹杆;每两道直腹杆之间均设有斜腹杆;每一下弦梁与结构梁之间均设有多个下挂吊杆;每一下挂吊杆与结构梁之间均通过匹配的抗剪销孔和抗剪销固定。施工时,先通过焊接形成上承桁架结构的主体部分;然后开设所有邮票孔;再设置所有下挂吊杆,最后割除中间支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任何混凝土浇筑作业,在能够满足加固要求低的前提下,不会降低原结构梁的净空高度,施工更便利,更低碳环保。更低碳环保。更低碳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
,特别涉及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投入使用一定年限后,可能会由于建筑功能变化而调整建筑布局,例如原设备机房需要调整为大客流通道、原资料档案室要调整为大开间的展厅等,需要取消部分既有结构柱,以获得更大的结构跨度和更好的使用空间。结构柱是支承建筑物的关键构件,为了避免受到结构柱支托的结构梁因缺少支承而垮塌破坏,需要在结构柱拆除前先对结构梁进行加固改造。
[0003]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建筑物内的结构梁取消中间支柱的情况下,进行加固改造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截面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等。
[0004]其中,加大截面法不仅需要增加梁下的高度,影响原有梁下净高,而且需要再次浇筑钢筋混凝土,在已投入运营的建筑物中较难具备施工条件;
[0005]而若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根据行业规范的限制,对结构梁承载力提高不能超过40%,常常无法满足取消中间支柱后的构件加强需求。
[0006]而且,现有技术中加大截面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发展战略相背,不符合建筑业推行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
[0007]因此,在针对取消中间支柱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加固工程中,如何在满足加固要求低的前提下,不会降低原结构梁的净空高度,还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减少碳排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实现的目的是实现无需钢筋混凝土浇筑、不降低原梁下净空,以及施工方便快捷的改造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取消中间支柱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加固工程的棘手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设置在需要加强的结构梁的上方,与所述结构梁之间间隔一层楼板,包括紧贴所述楼板上面设置最少两道下弦梁,以及设置在每一所述下弦梁竖直投影方向上方的上弦梁;
[0010]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下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下水平系杆;
[0011]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上水平系杆;
[0012]每一所述下弦梁与相应的位于上方的所述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直腹杆;
[0013]每两道所述直腹杆之间均设有斜腹杆;
[0014]每一所述下弦梁与所述结构梁之间均设有多个下挂吊杆;
[0015]所述楼板对应每一所述下挂吊杆的位置均设有穿透所述楼板的邮票孔;
[0016]每一所述下挂吊杆与所述结构梁之间均通过匹配的抗剪销孔和抗剪销固定;
[0017]所有所述下弦梁和所有所述上弦梁的长度均覆盖所述结构梁需要加强部分在改造后任然保留的两根结构柱外侧最少1.2米的范围。
[0018]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下挂吊杆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400毫米;
[0019]每一所述抗剪销孔的深度均为120毫米
±
5%,距离所述楼板下面的距离均不小于150毫米,距离所述结构梁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300毫米。
[0020]优选的,每一所述邮票孔与相应的所述下挂吊杆之间的间隙均填充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应用上述的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1、在需要加强的所述结构梁需要加强部分上方的所述楼板上面通过焊接方式将所有所述下弦梁、所有所述上弦梁、所有所述下水平系杆、所有所述上水平系杆、所有所述直腹杆和所有所述斜腹杆焊接在一起形成上承桁架结构的主体部分;
[0023]步骤2、根据设计要求在所述楼板上开设所有用于穿设所述下挂吊杆的所述邮票孔;
[0024]步骤3、所述结构梁需要加强部分开设所有所述抗剪销孔;
[0025]步骤4、在每一所述邮票孔内设置相应的所述下挂吊杆,并将每一所述下挂吊杆的上端均与相应的所述下弦梁固定;
[0026]将每一所述下挂吊杆的下端均设相应的所述抗剪销,并通过将相应的所述抗剪销设置到相应的所述抗剪销孔使每一所述下挂吊杆均与所述结构梁固定;
[0027]步骤5、根据设计要求,将位于所述结构梁需要加强部分中间位置的中间支柱割除;
[0028]步骤6、在每一所述邮票孔与相应的所述下挂吊杆之间的间隙内均填充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0029]优选的,完成步骤6后,对所有外露钢结构构件均施作防腐措施。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无需任何混凝土浇筑作业,按预制装配施工模式实施即可,在能够满足加固要求低的前提下,不会降低原结构梁的净空高度,施工更便利,更低碳环保。
[0032]本专利技术中新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同生命周期,结构耐久性更好。
[0033]本专利技术中结构梁下净高与改造前一致,建筑空间开阔,使用功能更好。
[0034]本专利技术中新增结构构件自重轻巧,对既有结构增加的负荷更小。
[0035]采用本专利技术改造后结构梁承载力提高显著,轻松突破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限值。
[003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7]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未进行改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示意图。
[0038]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完成改造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示意图。
[0039]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图2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需要加强的结构梁3的上方,与结构梁3之间间隔一层楼板1,包括紧贴楼板1上面设置最少两道下弦梁9,以及设置在每一下弦梁9竖直投影方向上方的上弦梁8;
[0042]每两个相邻的下弦梁9之间均设有多道下水平系杆13;
[0043]每两个相邻的上弦梁8之间均设有多道上水平系杆12;
[0044]每一下弦梁9与相应的位于上方的上弦梁8之间均设有多道直腹杆10;
[0045]每两道直腹杆10之间均设有斜腹杆11;
[0046]每一下弦梁9与结构梁3之间均设有多个下挂吊杆8;
[0047]楼板1对应每一下挂吊杆8的位置均设有穿透楼板1的邮票孔5;
[0048]每一下挂吊杆8与结构梁3之间均通过匹配的抗剪销孔和抗剪销7固定;
[0049]所有下弦梁9和所有上弦梁8的长度均覆盖结构梁3需要加强部分在改造后任然保留的两根结构柱2外侧最少1.2米的范围。
[005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需要加强的结构梁3需要加强部分上面的楼板1上增设由下弦梁9、上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需要加强的结构梁(3)的上方,与所述结构梁(3)之间间隔一层楼板(1),包括紧贴所述楼板(1)上面设置最少两道下弦梁(9),以及设置在每一所述下弦梁(9)竖直投影方向上方的上弦梁(8);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下弦梁(9)之间均设有多道下水平系杆(13);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上弦梁(8)之间均设有多道上水平系杆(12);每一所述下弦梁(9)与相应的位于上方的所述上弦梁(8)之间均设有多道直腹杆(10);每两道所述直腹杆(10)之间均设有斜腹杆(11);每一所述下弦梁(9)与所述结构梁(3)之间均设有多个下挂吊杆(8);所述楼板(1)对应每一所述下挂吊杆(8)的位置均设有穿透所述楼板(1)的邮票孔(5);每一所述下挂吊杆(8)与所述结构梁(3)之间均通过匹配的抗剪销孔和抗剪销(7)固定;所有所述下弦梁(9)和所有所述上弦梁(8)的长度均覆盖所述结构梁(3)需要加强部分在改造后任然保留的两根结构柱(2)外侧最少1.2米的范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下挂吊杆(8)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400毫米;每一所述抗剪销孔的深度均为120毫米
±
5%,距离所述楼板(1)下面的距离均不小于150毫米,距离所述结构梁(3)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300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吕培林郭振坤郑雅莉王浩然吴航陈加核刘书陈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