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自复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
承台基础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与承台连接的结构相关
,具体是一种全装配自复位高强混凝土管桩
‑
承台基础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桩基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抗震安全问题值得人们更加重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我国广泛运用,它的优点是单桩承载力高,生产成本低,配筋率小,节约钢材,节能环保,单方混凝土的承载力大,施工高效。目前成熟通用的技术是运用锚固钢筋连接PHC管桩和钢筋混凝土承台,但是当上部结构受到较大水平地震作用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与承台连接节点会发生转动,对承台和预应力管桩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导致预应力管桩桩头和承台发生开裂破坏,还会导致因上部结构抗倾覆能力不足而导致承台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减小水平荷载地震作用对管桩及承台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一种全装配自复位高强混凝土管桩
‑
承台基础体系及施工方法。该体系能够减小残余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自复位高强混凝土管桩
‑
承台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承台(2)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4)之间的自复位装置;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4)的桩体内沿环向预置均布有若干预应力筋(16),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4)的桩端设置有PHC管桩端板(12),与预应力筋(16)相对的PHC管桩端板(12)上对应设置有机械套筒(15),所述预应力筋(16)与机械套筒(15)的筒底固定连接,所述机械套筒(15)的筒体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自复位装置包括下夹簧部和上夹簧部,所述下夹簧部包括若干碟形弹簧板(6)同向叠加在一起的下碟形弹簧板组,分别夹设于下碟形弹簧板组上下两端的下夹簧板(10),所述下碟形弹簧板组的碟形弹簧板(6)的凸面朝上设置;所述上夹簧部包括若干碟形弹簧板(6)同向叠加在一起的上碟形弹簧板组,分别夹设于上碟形弹簧板组上下两端的上夹簧板(9),所述上碟形弹簧板组的碟形弹簧板(6)的凸面朝下设置;所述下夹簧部和上夹簧部沿圆周对应预留有多个孔道,所述下夹簧部与上夹簧部相应的孔道内活动设置有空心圆筒(8),所有的空心圆筒(8)与机械套筒(15)一一对应,所述空心圆筒(8)内活动设置有钢棒(7),所述钢棒(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螺纹部和上螺纹部,所述钢棒(7)的下螺纹部能够穿过空心圆筒(8)下端且与机械套筒(15)的筒体内壁的内螺纹螺纹配合,所述钢棒(7)的上螺纹部能够穿过空心圆筒(8)上端且螺纹设置有与上夹簧部上端的上夹簧板(9)限位配合的螺帽(11);所述上夹簧板(9)顶部盖设有盖板(5);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承台(2)底部预留有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4)的桩体相适配的承台底部圆形截面凹槽(14),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承台(2)内部预留有与自复位装置容纳配合的预留空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昭胜,刘嘉琦,张珏,刘瑞峰,李响,崔娟玲,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